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共青团无锡市委于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一日,召开了无锡市青年工作讨论会,九十多名县、区、局、基层团干部和热心青年工作的研究者参加了会议. 无锡市各级团干部十分重视青年研究工作,为努力探索新时期工作规律,纺工、商业、冶金、轻工等区局团委已先后建立了青年工作研究小组.会议期间,有十九名团干部发表了自己撰写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章,与会同志还对今后如何开展青年工作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一致表示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生气勃勃地开展共青团工作.  相似文献   

2.
今次为期3天的“现代化与青年”国际聚会达60余人,要洋尽各自的观点、见解,多位学者似乎意犹末尽;而值青年国际会议之良机举办的“现代化与青年”高级研讨班却令瑞典学者哈特曼教授和德国慕尼黑青年研究中心芬克博士兴奋不已;他们的研究多方位展开则体现在专访中。“社会学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一任女主席”、“非常高兴地把中国结合到第34委员会中来”、“中国的变革较稳妥有希  相似文献   

3.
经过为期一年的筹备,“现代化与青年”亚洲国际研讨会,定于1993年3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到目前为止,主办这次会议的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已经收到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法国、德国、瑞典、奥地利等12个国家  相似文献   

4.
夏威夷文化交流研究所东西方中心将于今年6月30日至7月4日召开“亚太地区的青年”国际会议。会议地点在泰国(菲律宾)。这次会议是该中心开始执行“亚太青年研究长期计划”后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建议探讨在人生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青年问题,置之于家庭、社区、政体和经济的大  相似文献   

5.
由于内地与香港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导致内地人士在融入香港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适应性,对香港廉政体系的不适应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对927名内地在港青年问卷发现,大多数内地在港青年认识到内地与香港廉政体系存在差异,总体上比较适应香港廉政体系,对腐败行为违法情况的判断与香港市民存在差异。但也有内地在港青年不了解廉政公署的举报途径、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较高、对腐败行为的举报意愿不强烈等。内地在港青年尽快适应香港廉政体系非常重要,需香港政府、内地在港青年、内地政府三个主体形成推进合力。  相似文献   

6.
1997:香港大专青年面临双重挑战[香港]成许,善真一、引言距离1997还有3年多,香港就要回归中国。这个既定的事实,为香港社会各方面带来或大或小的改变;而香港人,特别是未来社会栋梁的大专青年,更要面对不久香港政治主权移交所影响到最切身的生活和就业方...  相似文献   

7.
香港近年来房价节节攀升,导致香港青年住房问题日益突出。青年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住房问题关系到香港青年的幸福指数、生活质量、社会安全感及归属感。文章根据住房的买卖市场和租赁市场并结合香港的"公屋"编配制度,将香港青年住房自上而下划分为私人永久性房屋阶层、资助自置居所房屋阶层、公营租住房屋阶层、临时房屋阶层;同时分析了房屋计划、人力资本、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四大因素对香港青年住房分层的影响,探索解决香港青年住房问题、提高香港青年居住质量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1992年10月14日至20日俄罗斯召开“青年与欧洲社会变迁:综合与分化”国际研讨会。在欧洲的发展中,20世纪末突出了两大矛盾进程,一方面是西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是东欧总体的分解和新的独立国家的形成。目前,东欧社会的新极权为未来一代的生活提供了新的生活条件,其社会文化也将影响作为一体化中的东欧的好几代人。这次会议与FSA教育社会学和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俄罗斯议会青年问题委员会联合召开。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全体会议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专题有:(1)青年、代和社  相似文献   

9.
1994年亚洲地区青年研究国际讨论会初定于是年四或五月在澳门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化与青年参与”。会议将由澳门教育暨青年司、澳门学联,澳门基金会和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主办与协办。届时亚洲地区绝大部分国家、地区及来自美国、欧洲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科学地开展青年的业余生活,更好地寓教育于青年的业余生活之中,有的放矢地关心青年业余生活,引导青年健康成长,我们在针织站、商业储运公司、妇女用品商店所属11个团支部的535名28岁以下的团员、青年中(其中团员291名),就青年的业余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问题已成为影响"一国两制"顺利推行的重大社会挑战,心理融合机制是其中关键和突破口。从制度-心理视野来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在文化、政治以及利益维度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意义整合,所构成的心理融合类型通过宏观社会与微观心理两条作用路径,最终形成了国家认同的心理融合机制。促进香港青年"人心回归"是"一国两制"在新时代的重要实践课题,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心理融合机制的探析,将有利于从底层心理认知的角度提升青年国家认同感,助力香港更好地融合国家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青年运动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以青年或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违法"占中"等事件给香港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香港青年出了问题。种种现实和数据统计表明,香港青年也确实面临着一系列有形无形危机,主要表现为:持续递减的人口危机、前景不明的职业危机、难以脱贫的贫困危机、日趋延迟的过渡危机和迷惘模糊的认同危机等。这些问题给陆港关系的深化融合、香港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青年个体的信心提振都带来极大隐忧和冲击。鉴于此,建议政府尽快出台青年发展战略、加大青年帮扶力度、广开青年民主言路和畅通青年晋升通道,以期消解青年危机,促进青年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3月26日至28日,国内首次召开的亚洲青年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召开,上海市政府教委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青联的领导王荣华、严谨、夏禹龙、王仲伟,中国青年犯罪学会会长张黎群等来自国内外的60余名学者就“现代化与青年”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这是国际社会学协会青年社会学委员会(ISA—RC34),也是上海社科院青少所、上海市青联、上海青年报在亚洲地区召开的一次成功的会议。  相似文献   

14.
去年十一月,京津沪穗青年个体户在广州召开思想工作、贸易交流会。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的一次盛会。出席会议的一百多名青年个体户代表都说,个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在今天进一步得到体现。会议认为,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个体经济的政策越变越宽,越变越好,促进了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去年,全国个体户共计170万户,计208万人,其是半数是青年。个体经济在四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表现首先是扩大了就业范围。一部分青年响应党的自谋职业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香港人国家认同问题备受学界的关注。国内外在有关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建构路径等问题领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既有研究缺乏对内地港籍学生的关注、未能全方位把握其身份认同结构,且实证研究较为匮乏。加强对内地港籍大学生群体的必要关注、借用"多重认同"理论模型强化该群体国家认同的学理研究、考察内地青年的态度反应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影响以及加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将成为今后该问题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金色年华》2008,(Z2):7-8
<正>11月24日至26日,"青春建功新农村——2008广西乡村青年文化节"在资源县举行。共青团广西区委副书记罗日新,桂林市委常委、副市长陈丽华,桂林市政协副主席莫玲玲出席文化节。来自全区14个市200多名乡村青年会聚资源,同台竞技,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创业致富经验,共展新时期乡村青年风采。资源县3000多名各族群众分享了这一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7.
青年国家认同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研究领域,培育青年国家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目标。近年来,香港不断发生青年团体以疏离大陆为目的的社会运动,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因之受到挑战。"港独"分离主义思潮是影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主要消极因素,它通过设置敏感议题、扭曲本土意识、操纵街头政治运动、强化分离主义理论伪装、煽动陆港对立等方式蓄意扩大在青年中的影响,以达到消解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并最终谋求香港独立的政治目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从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历史文化传统教育、政治法律制度规制、经济社会参与融合等方面稳步推进,全面清除"港独"分离主义的生存空间,最终加强培育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8.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志们,第三届亚洲地区青年问题国际研讨会现在开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本届会议的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上海市青年联合会、青年报社,向来自海内外的青年研究同行,向在百忙中前来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和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受大会组织委员会的委托,对本次会议的议题作简要的说明。进人叨年代以来,亚洲地区的社会经济正在发生更深刻的变化。从经济产量上看,据世界经合组织预测,亚太地区的产品!990年占世界的l/4.到2000年将占世界的1/3;从经济增长速度看,据亚洲开发银行…  相似文献   

19.
香港青年的特质及对参与社会服务的看法规时香港的青少年大多出生在70年代末。十几年来香港的社会风气及传统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这一代的青年毋须承受香港早期的贫困压力;然而,面对这个信息发达.竞争剧烈的大都会,他们所面对的困境,亦是可以想见。这也就造成青年在参与社会服务或青年团体的参与上体现出特有的取向和表现。一、消费主导“消费的一代”似乎是现今香港青年的代号。由于香港的发展渐趋向高科技和商品化。我们更容易接触世界其他地方的潮流信息。面对生活上的压力和竞争,在商业世界鼓吹的以享乐作为主导的生活模…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关键时期。高中历史教育处于青年历史知识学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通过深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效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深港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差异在于香港的历史课程标准编写内容不够完整,并且因为香港回归前后的历史教育欠缺和近年来错误的社会思潮和媒体误导,给香港青年正确的历史思维培养带来了侵害,弱化了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只有香港特区政府破除阻力,让所有的香港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深刻认识到香港与祖国同根同心、血脉相连,才能达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教育目标,才能有效地消除深港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