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土家族地区的地名,有的不能用汉字写出,有的即使能用汉字写出,却不能望文生义的妄加解释,只能用土家语进行诠注.准确地理解土家地名对深入研究土家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究竟怎样解释才比较合理呢?我认为至少要注意三点.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是我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之一。1978年全市总面积4480平方公里,人口383万(其中城区人口283万)。从孙权于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建夏口城起,到现在已有1757年。由于历史沿革变化复杂,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加之命名更名缺少统一规定,因之长期存在着地名混乱现象。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了大量的乱改地名、随意命名的现象,地名就更加混乱,这对于交通、邮电、公安户籍、旅游以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有不少地名与彝语有关或与彝族历史文化有关,就西南地区部分典型地名和彝族聚居区地名,从彝语的角度也从汉语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有些地名应是出自彝语。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随着历史的变迁 ,各地的文化类型有可能发生分化与融合 ,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可能会慢慢失去其独特性 ,但地名却大都世代相因 ,变化极小。通过对地名的探讨 ,往往可以发现许多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有关的珍贵资料。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的探讨 ,揭示了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所遵循的主要依据原则及命名时所反映的一定文化内涵 ,对了解四川省城市地名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海平弦的渊源问题,素来诸说杂呈,目前尚无定论。据笔者探究,青海平弦曲牌与岔曲的产生有关,当形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 青海平弦素有十八杂腔,二十四调之称,为曲牌联缀体曲艺形式。它包括赋子类、背宫类、杂腔类、小点类、下背宫(《青海平弦音乐》)等五种类型。 平弦又称平调,其唱词内容广泛,曲牌众多,唱腔素以温柔  相似文献   

6.
一、玉树地域及其特点玉树,是青海省西南部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自治州。“玉树”系藏语音译,其含义为遗址。相传玉树部的第一代头人垦布那钦建立部落的地区,是格萨尔王妃朱毛的诞生地,故部落名为玉树。又因其牧地地处青海与西藏间的要津,玉树便成为官方习称此地的地名,并相沿至今。玉树深居青藏高原腹地,四周群峰环峙,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玉树藏族民间舞蹈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玉树县、称多县、囊谦县,简称“东三县”。东三县地处玉树高原东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青海作为多民族迁徙、活动的交汇地区,曾留下丰富的民族语地名。本文运用地名学的基本原理,探讨这些地名在青海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交流及民族关系史上的意义与作用,并对其历史文化内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明代兴屯戍边与青海地名陈新海翻开青海地图,就会发现青海的地名(主要指乡、村一级的地名)中有许多带堡、寨的地名,尤其是在湟水两岸以某某堡、某某寨为地名的尤多。此与明代的移民戍边、置卫兴电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而且,这些以军事为目的而修筑的屯田堡寨经明代历清...  相似文献   

9.
青海民族语地名的语言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人们遵循一定语言规律而组成的一部分专名词汇。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存在着大量的包括藏、蒙古、土、撒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语地名 ,以及由两种以上民族语构成的混合地名 ;同时 ,因为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原因而引起的民族和部落的迁徙所形成的一地多名和一名多地现象屡见不鲜。文章对青海民族语地名的语言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民族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地名又是承载文化的活化石,本文旨在通过对青海民族语地名的分析,以探求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青海几个地名语源辨析席元麟自古以来,青海高原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一方沃土。古有羌、氏、汉、鲜卑数部(吐谷浑、乞伏国仁、秃发乌孤等)、突厥、吐蕃等民族驻牧,元代以来又有汉、藏、土、回、蒙古、维、撒、哈等民族先后住居。其中入主时间最长者数羌、吐蕃、藏和吐谷...  相似文献   

12.
青海民族语地名民俗蕴涵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青海高原山峦、河湖等地的民族语名称,揭示青海高原地名的多语种性和各民族语地名共存的现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本文从民族语地名的命名和对自然崇拜的分析中研讨地名与民俗学的关系及有关民族历史、宗教、心理和民俗事象,并说明它们的轨迹和多元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3.
昆明地名的命名规律张映庚地名的命名,与该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状况的关系十分密切。昆明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为山原地貌,境内遍布名山、大川、湖泊、平坝,各地又有丰富的物产。昆明历史悠久,古迹名胜众多,多种民族聚居,人文荟萃,名流志士如林,开发较早,交往频繁...  相似文献   

14.
近来阅读杨雄《方言》和王念孙《广雅疏证》部分章节,惊奇地发现许多词汇至今活在家乡中老年人的口语中,现将较有把握的若干词汇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以上二部书的科学价值。 我的家乡在徐州北三十五里师楼。徐州,春秋时代的宋国。据考证,徐州北二十余里处洞山村一大冢即为宋司马桓魋之墓。战国时属楚,衣锦还乡的楚霸王项羽即都彭城,彭城即徐州。本文所举词例,《方言》中多称为宋楚方言。  相似文献   

15.
文登话若干俚俗词语探源唐子恒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与威海的荣成市、环翠区以及牟平县、乳山县接壤、甫方面临黄海。本文作者是文登人,曾在文登生活过十年,现在也能熟练地用文登话交际。与各地的方言相同,文登话中有一些俚俗色彩很重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仅在现代普...  相似文献   

16.
岭南地名中某些现象的考释要借助于语言学.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考索岭南地名得知,岭南地名中存在着古越语与汉语的接触、借代和交融所构成的新的语言形式,这不仅反映在通名与专名的词序不同,而且构词形式也不一样.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内涵,不但在语言学、语言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对民族团结的实际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当地方言音义以及地理位置等角度探讨了福建省龙海市白水镇若干地名的正确用字,认为“磁窑”应作“瓷窑”,“大下”优于“大霞”,“内人口”应规范为“内垄口”,“山尾”可以沿用“山美”的雅称等。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地名用字问题相当复杂,应全方位统筹考虑,促进对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地名的命名和演化不仅仅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延边朝鲜语地名也不能不被打上民旅、文化的烙印。本文通过对延边朝鲜语地名的考察,进一步论证朝鲜旅迁入过程和迁入时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巫巴山地是我国上古文明摇篮之一,廪君之先及巴国从此地发迹,这里应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夏朝灭亡后,夏族的一支曾西迁至今陕西、甘肃境内,并与周人联姻。周人后为戎狄所迫,向南向西迁至今陕西关中西部地区自称“有夏”,迁徙沿途地名印证了两族先民的足迹。《亳鼎》中的地名“杞”与《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的“囘中”之“囘”当为一处,是为夏族后裔西迁后的所居之地,即《左传·僖公三十年》“杞子”所在的秦境之“杞”。《散氏盘》中的“漆”地为随周人迁徙所经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