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潜规则的界定 “潜规则”的首次使用来自吴思2000年出版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2003年他又出版《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并对“潜规则”一词作了定义。“潜规则(underlying rule)”也称为“游戏的规则”,是指没有显现出来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规矩,不成文、不公开地在各自的领域内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和遵守成为相关法律法规之外的另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在某种意义上讲,潜规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但目前学界对潜规则概念的界定却是一片混乱和模糊,针对目前学界对潜规则概念界定的混乱局面,本文拟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将潜规则定义为制度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进一步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这不仅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而且对我国的司法改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虽然我国同样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体制,但与WTO的要求相比,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通过构建与WTO协议和规则相一致的中国司法审查制度予以完善. 中国加入WTO后.不仅在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上要受到WTO规则的制约.而且在国内法律的制定和政府行政行为的运作上也要受到WTO规则的影响.WTO规则主要是行政法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司法审查制度。而其主要宗旨是通过消除各种国际贸易壁垒,实现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既是中国遵守和执行WTO规则应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也是中国的经贸活动和政府行为真正走向法治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学者书架     
吴思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以其深入的挖掘和细密的分析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最近他出版的《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可以看作是《潜规则》的续编。吴思的研究中有个引人瞩目的特点:创造新概念,这就使读者对于研究者发掘出的问题和总结出的规律有个提纲挈领的认知。 《血酬定律》一书新概念也不少,  相似文献   

5.
吴小英 《社会学研究》2005,20(3):212-220
几年前 ,一本有关中国社会隐匿中的运行机制———潜规则的书之所以引起极大的轰动 ,可能就在于它第一次通过摘取历史上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案例 ,将权力运作背后的潜性规则显性化 (吴思 ,2 0 0 1 )。这种轰动所提示的另一层含义是 ,书中所描述的这类潜规则在现实社会中依然有效 ,或者更准确地说 ,这种关于潜规则的说明在当今读者中获得了普遍的认同。① 潜规则的高妙之处 ,在于其隐匿性和模糊性造就了其不可证伪性 ,因而构成了常识中最为坚固的一部分 ;同时由于潜规则的存在是以主体的认同为前提的 ,因此它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处在关系结构中的…  相似文献   

6.
潜规则,指的是明文规定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不明说的规则,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就职场而言,潜规则暗示了一个企业的潜在文化和行事规则,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着每一个职场人士。要想愉快地生活,就要愉快地面对潜规则。  相似文献   

7.
1.“该结束了!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中国的入世谈判该结束了!”——在中美就中国加入 WTO 双边谈判最困难的时候,朱镕基总理曾对全世界庄严表示。2.“毫无疑问,中国加入 WTO 将证明,所有可能的未来将是最好的,最文明的,这个未来是建立在一套统一的、公认的规则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韩涛 《职业》2002,(2):4-7
2002年,是中国正式加入WTO的第一年,原本为国际贸易间准则的WTO原则将不仅仅在贸易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且将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际惯例将同中国国情产生激烈的碰撞,并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以非歧视、透明度为核心的公平、公正、公开的WTO原则也必将对中国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职业发展已基本具备了同国际规则接轨的大环境了,然而,当我们真正作为WTO的一员进行游戏时,仍不可避免地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具有很矛盾的特点:既是剧烈的,又是渐进的;既是斗争的,又是融合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9.
一 关于中国文化的历史个性问题,近年来广泛地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我们看到,尽管人们观点不尽相同,但在一个基本事实上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在人类各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连续性而卓然不群。由此不难推想,要形成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特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2月11日,多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接纳中国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在那一幕幕值得纪念的画面似乎还在眼前晃动的时候,时间却悄然走到了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五周年纪念日。政界、学界、商界、传媒界,高调召开各种集会,以示隆重纪念,这种热情,与5年前对于“狼来了”的忧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回想5年前中国加入WTO时,无论官员、学者怎么讲中国和世界的“双赢”,人们依然对中国的前景充满了悲观情绪,甚至有人认为“入世”牺牲了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