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二则     
(一) 著名文学理论家王元化编选的《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最近正由齐鲁书社出版。文集收有户田浩晓等八位日本汉学家研究《文心雕龙》的11篇论文和一篇介绍日本研究中国古文论概况的文章,全书共二十多万字。王元化同志为此书的出版写了序,对收在本书的论文的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日本学者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文心雕龙》枢纽论有五篇论文:《原道》、《宗经》、《征圣》、《正纬》、《辨骚》。《辨骚》是从文学的语言表现和写作方法上指导写作的总论。既然作为文学总论,《辨骚》就不可能和《诠赋》一起置于文体论中,让读者面对一体而二论莫知所以,所以刘勰自己把《辨骚》放在枢纽论中是没有错的,不管是从论文思想还是从行文条贯上都是毫不含糊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出版的穆克宏教授的《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文心》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作者潜心研究《文心雕龙》30年来的结晶。 《文心雕龙研究》一书近30万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对刘勰与《文心雕龙》全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涉及刘勰的生平、思想、《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风格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著作中关于文学反映现实和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似乎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被郭沫若断定为公孙尼子所作的《礼记·乐记》和一般认为汉人所作的《毛诗序》,都对这些问题有所论述。这些战国、秦汉人的论著,虽然囿于儒家的“风化说”,过分重视统治阶级所谓“德教”的作用,但其中毕竟有不少可取的见解,值得我们重视。至于有关作家的个性特点及其风格问题的提出,却要晚得多。从现存的材料看,似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最早。《典论·论文》虽然比较简略,如刘勰所说的有“密而不光”之弊,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仍有其突出的地位。《文心雕龙》中的《体性》、《才略》诸篇所讨论的一些问题,都与《典论·论文》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当然,《文心雕龙》中的论述比起《典论·论文》来,不但更详明,而且有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周汝昌、陈良运二家对张戒所引《文心雕龙·隐秀》篇佚文证伪的基础上 ,考查《隐秀》残篇及其“隐在文本”可以看出 ,刘勰的“隐”论是对先秦两汉《易》学和《诗》注的总结 ,应归属于以象征为要义的意象论诗学话语谱系 ,而不属于以情景交融为特质的意境论诗学话语谱系 ;刘勰的意境论诗学思想应在《物色》篇 ;《文心雕龙》存在着意象论与意境论并行不悖的诗学取向 ;张戒对《隐秀》篇的误读以特殊形式标志着中国古典诗学话语范型由意象论向意境论转换的彻底完成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总术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总术》云:“此篇乃总会《神思》以至《附会》之旨,而丁宁郑重以言之,非别有所谓总术也。”我们认为,此说对《文心雕龙·总术篇》的研究,至少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自此以后,《文心雕龙》研究者普遍认为《总术》乃《神思》至《附会》即通常所谓创作论的总结。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总术》谓:“本篇以总术为名,盖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这显然与黄侃同旨。又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总术》亦谓“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其他各家也普遍认为《总术》乃创作论的总论或总结。其二,黄侃以为《总术》只是对《神思》至《附会》所论问题作一总的强调,而没有提出其他的所谓“总术”,但因其“说犹未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总术》),而后来的研究者更以为《总术》确无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术篇》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两点都有必要重新研究,以求正确认识“总术”论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 ,归纳分析了其中的三大重要学术成就 ,即对《文心雕龙》论文之根本的理解把握、对刘勰基本文学原理的细致剖析以及对《文心雕龙》之现实针对性的深刻揭示。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现代《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的“范注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本学者研究《文心雕龙》的成果中,铃木虎雄的《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为范注本所采用,已早为海内研究者所熟知;冈村繁教授的《文心雕龙索引》,近年传入渐多,并即将由山东齐鲁书社翻印出版,以满足广大研究者的需要,也是“刘氏功臣天下闻”了。余如户田浩晓、兴膳宏、目加田减等家论著,大都由王元化先生所编《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介绍给中国读者了。去秋参加以王元化为团长的中国社会利学院《文心雕龙》考察团访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文心雕龙》研究者,有的提出《文心雕龙》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和玄学思想,他们举出一些个别的例证,或者在个别词汇上作文章,来支持他们的论点。但是我们对一部书的思想体系的研究,要从全书来着眼。对于《文心雕龙》来说,我们要看渗透到每个篇章的思想来进行论证,才能有说服力地证明《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是什么。尽管刘勰在《灭惑论》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但是《文心雕龙》的写作和《灭惑论》并不在同时,而且也不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写作的,不能相提并论,就《文心雕龙》的整个思想体系來说是属于儒家的,刘勰在写《文心雕龙》时是一个虔诚的儒家信徒,因而流露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这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02-106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刘勰明确说明自己是在"注经"难以成家的境况下选择"论文"的。刘勰的这一自觉转向对《文心雕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确立了《文心雕龙》的性质、苦心经营《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根本着眼点在"文"、尊重文体的自身规范、重视辞采和文学技巧等多个方面。刘勰对"论文"的自觉与时代的重文风气、以往的"论文"传统以及自身穷困的处境、通达颖悟的文学修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夏诸文化融合的结晶,《文心雕龙》不仅受《周易》、《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著作的影响,而且在《淮南子》中汲取了重要的营养,这一点,可在其本体论、创作论、文体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找到足够的证据。据此可以认为,《文心雕龙》对道家思想的借鉴是以《淮南子》为中介而实现的,其具体过程大体是:《老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界普遍认为《文心雕龙》的立论和编写结构是受了佛教因明学的影响。然细加考察,《文心雕龙》成书时,天竺因明学尚未正式传入中国,故而不可能受其影响。再深入分析,刘勰师从和交往的僧人多为成实论者;且《文心雕龙》与《成实论》在结构上均采用五部制,尤其是二书《总论》的结构安排,更是如出一辙。据此,似可断定,《文心雕龙》的成书受到了齐梁时期极为盛行的佛教《成实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文章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不少研究者对《文心雕龙》系一部文学理论专著的说法提出了异议。王运熙先生说:“从刘勰写作此书的宗旨来看,从全书的结构安排和重点来看,则应当说它是一部写作指导或文章作法,而不是文学概论一类的书。”(《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贺绥世先生说:“《文心雕龙》研究的不是单一的文学理论,而主要是文章学。”(《写作》1983年第二期)《文心雕龙》的研究对象虽包括诗、赋、乐府等文学作品,但大部分还是论、说、书、记等常用文章;《文心雕龙》所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上的文章家和文学家们大多具有“情欲信,辞欲巧”的写作观,这对我们的前人研究美的书面语言——“巧”之“辞”给予了启迪。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谓俯拾即是,收获甚丰,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  相似文献   

15.
戚良德 《文史哲》2011,(5):88-94
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被称为"龙学",在近百年的"龙学"史上,牟世金先生以其十余种专著、六十余篇论文,对《文心雕龙》进行了全面精到的系统研究,从而成为"《文心雕龙》的功臣"。他不仅是刘勰生平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文心雕龙》现代注释和翻译的开拓者,更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第一人以及"龙学"史研究第一人,他还是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的创始人,"对我国‘龙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正因如此,可以说,牟世金先生是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龙学"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其蕴含的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文学、美学、逻辑学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土壤中。以西方现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对话论、阅读论、意义论、空白论)为整体参照系,具体运用视域融合、效果历史、阐释范式等理论要点,绘制《文心雕龙》的阐释路线图,将西方现代阐释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探析有关《文心雕龙》研究走过的足迹,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有益实践,为《文心雕龙》的阐释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17.
王元化先生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学术 :从《文心雕龙》到黑格尔、莎士比亚  理解“学者”的王元化或王元化的学术观点与成就 ,可抓住这几个“质点” :《向着真实》、《文心雕龙创作论》、《读黑格尔》、《莎剧解读》、《文学沉思录》和其主编的《学术集林》 ;这么几个人 :郭绍虞、韦卓民、熊十力。《向着真实》是王元化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文艺论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 952年出版 ,署名“方典”。当中汇集了 1 93 9年以来作者写下的 1 7篇文艺论文。 1 982年稍加修订后署名“王元化”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左”的局限 …  相似文献   

18.
论魏晋人物品评对中国美学的贡献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魏晋以前,中国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美学,只有一些零星片断的美学思想和言论散见于先秦诸子、主要是儒道两家的哲学著作中。到了魏晋时期,才出现了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琴赋》,阮籍的《乐论》、宗炳的《画山  相似文献   

19.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0.
周振甫先生在其《文心雕龙注释·前言》中说:“刘勰《文心雕龙》的所以立论绵密,这同他运用佛学的因明是分不开的。”王元化先生在其《文心雕龙创作论·后记》中也说:“六朝前,我国的理论著作,只有散篇,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专著。直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才出现了第一部有着完整周密体系的理论著作。……这一情况,倘撇开佛家的因明学对刘勰所产生的一定影响,那就很难加以解释。”这些话极为精当。但《文心雕龙》究竟怎样受了因明学的影响,却都没有详细的论述。而且至今也没有见到其他关于对这个问题探索的文章。笔者不避浅陋,愿为周、王二家所论加一小注,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