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展观中三个层次的价值问题王思隽(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哲学博士)自新发展观崛起以来,经济增长论以及传统经济学的价值取向遭到有力抨击。新发展观不仅提出和尝试解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合理性关系问题,而且前所未有地突出和阐发了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和人...  相似文献   

2.
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新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君恒 《河北学刊》2003,23(6):73-77
本文依据东西方发展观的新见解,论述了作为全面价值的发展、作为经济正义的发展和作为经济与伦理结合的发展三个问题,强调新的发展观需要从单纯经济的理念转变为社会整体的、融合正义的、强调伦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合理、繁荣等一切美好价值的代名词,不发展就意味着社会停滞和倒退,发展成为评价一切的终极尺度.正是在西方这种发展理念支配下,发展日益凸显出一系列带有全球性的问题与困境.事实上,西方现代发展的危机并不是发展的手段出了问题,而是发展本身出了问题,即西方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因而,解决西方现代发展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建立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以人类生存为本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党的十六大完整地提出和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这就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是以这个新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为立场、观点、方法的,是这个新发展观的具体而生动的体观。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首先应当确立和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发展的本质问题是价值问题,传统发展观是“物本主义”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把人的价值归结为物的价值,导致发展的价值理性缺失及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倒置,产生了发展的诸多价值困境.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其实现方法保证了发展过程中人的价值的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评价应当是以生产力尺度、制度尺度和社会协调发展尺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玉 《学术探索》2001,2(1):65-67
本文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文化比较论和新进化论进行比较,从马克思的主体自我决定论、实践创造论、辩证发展观和世界历史论四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对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超越.阐述了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我们亟须大力破除传统西方社会发展观的根本缺陷,代之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理性与价值的整合:新发展观的确立与发展实践的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 ,社会实践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全球性的问题 ,其深层根源之一是实践观念的偏弊。实践观念的核心是理性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发展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实现理性与价值的统一。在此基础上 ,完成新发展观的确立和发展实践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必须解答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传统发展观实质上是把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新发展观是把文化、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样,汤因比也认为文明中的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有人认为这个结论把多元的社会发展动力简单化了,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犯了"文化决定论"的错误,这样的论断不能让人苟同.因为,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显,汤因比已觉察到了这一点并阐述出来.因此,我们不应僵化地指责汤因比的文化动力论的观点.只有把它与所处的历史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地、深刻地理解其所蕴涵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发展观与中国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发展观与中国社会变革吴宏放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邓小平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步骤、发展路线等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时代特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对中国社会变革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10.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后新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 978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动期转入了以人为本综合发展的深化时期。新发展观的提出和完善,不但从理论上促进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变革,是发展各因素的协调作用过程,而且从实际上有利于端正我们的发展方向,提高我们的发展质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新发展观的研究与学习,一方面更要将新发展观落实到各地区的发展实践中,以新的发展观指导各地区形成和完善新的发展战略,促进各地区的全面发展。关于发展观的理论探讨,笔…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虽然不是新命题,但它在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就其人本理念而言,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变革和突破;就其价值本位而言,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在价值取向上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价值取向的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价值的目光审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念变化,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过程中,抽象、演绎和总结新的教育价值观念。教育价值更新,正是基于市场经济这块沃土,它的价值和反映价值的观念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新要求。某些消极现象,应该看成是“前进中的问题”而予以校正,绝不能归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的负冲击。  相似文献   

13.
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和风险话语的勃兴为反思现代性发展观提供了新的视闽。当代风险社会的生成在现代性发展观的本性中有其深刻的根源。现代性发展观的人类中心主义、以理性为基础的进步主义、经济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等核心理念与当代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问题的涌现有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超越了各种对现代性发展观的文化批判模式,以实践思维和经济哲学的批判理路扬弃并重建了现代性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而且应该被阐释为一种寻求新现代性的和谐发展观,这种和谐发展观能够在人类应对和超越风险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我党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新发展观以当代中国的发展为基本对象,对什么是发展,发展什么以及怎么发展都做了鲜明、集中、科学的阐释,对发展中一系列核心问题的认识都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佩鲁在对传统发展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价值为尺度、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发展观.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佩鲁的"新发展现"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科学发展现在发展目的、发展模式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了对佩鲁"新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6.
陆昱 《理论界》2008,(12):19-21
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进程的一般性、系统化的抽象概括与理性认识,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等方面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层面的单一发展观、社会维度的综合发展观、历史视野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嬗变与价值扬弃的辩证过程。而科学发展观以对人类以往发展观的内涵嬗变与价值扬弃的方式实现了发展观的历史转型和时代确证。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问题 ,社会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体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事实终将证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是 2 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人类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系统整体观、人文价值观、社会实践观、文化创新观。运用人文科学的思想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系统科学观,在人文科学的建设中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人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其在人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的普遍关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发展观的根本缺陷在于人的失落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旨归和最终价值目标在于人的发展 ,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蕴涵着人文价值的重塑 ,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普遍关怀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戴建平(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93)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含义,涉及到政治、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传统的发展观由于建立在对发展问题的片面的理解之上,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