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汉口镇商业资本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是历史悠久的名城,汉口则是明中叶以后兴起并逐步发展成商业贸易枢纽,号称“九省通衢”。本文就鸦片战争前汉口镇的商业状况,作一粗略探讨。一、汉口镇的兴起明朝初年在武昌设湖广布政司,管辖湘、鄂。武昌、汉阳又同为布政司下的府治,是两级封建政权的统治中心。而汉口此时是一块与汉阳紧连的荒地,隶属汉阳的在城里。大江两岸热火朝天增拓武昌、汉阳城时,她还是一个江风萧瑟、荻花飘洒的无人芦洲。永乐二年(1406年)荒洲上有了座塞口寺,景色是:“秋山分野阔,寒水入云深。”天顺(1457—1464年)时,始有居民。成化(1464—1486年)时,汉水改道,由现今河道入江,才形成新汉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翔实史料论证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长江上,而是发生在汉水上.文章通过对在汉川境内的众多有关赤壁之战遗址、遗迹和遗物的考证以及引证大量的历史文献并结合对赤壁之战当时的战况的分析,指出蒲圻、武昌、嘉鱼、黄州、汉阳、钟祥赤壁不是赤壁古战场;论证真正赤壁之战古战场应在汉水下游的汉川赤壁街和垌冢镇(古代乌林镇)一带.  相似文献   

3.
汉水河口段历史演变及其对长江汉口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时期汉水河口段的演变,是汉水水系历史演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长江汉口段历史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水口的变动,直接影响汉水下游和长江汉口段的河床形态和河床稳定性。长期以来关于汉水河口段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武汉的市井     
南在南方 《社区》2012,(35):28-29
一个朋友说,武昌是个火车站;另一个朋友说,汉口也是个火车站。挺有意思的两句话。对于旅人,许多时候武汉是用来路过的,是北上或者南下绕不开的一座城。长江带着许多河流奔涌至此,像是迎接:汉水带着许多河流奔涌至此,像是投奔。然后,相携滚滚东去。  相似文献   

5.
刘建平  汪慧琴 《社区》2005,(19):52-55
汉正街的由来汉正街,地处湖北武汉市的古汉口旁。15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又称汉水襄河)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清初,汉水沿江码头形成以北岸为主的“八码头临一带河”的态势,“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自远方者,旁隘露积”;清康熙年间(1662~1722)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当时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  相似文献   

6.
一、阳夏战争结束后黎元洪实际地位的变化 辛亥武昌首义以后,清军与革命党人领导的民军在汉口、汉阳展开激烈战斗,这便是著名的“阳夏战争”。1911年11月底,民军放弃汉阳,退守武昌,阳夏之役告一段落。此后,武昌政局出现一个重大变化:湖北军政府内革命党人与黎元洪之间的控制被控制关系,渐渐发生颠倒。这种格局的形成,与湖北军政府内部各种矛盾的演化有关,同时又是袁世凯老辣的反革命策略带来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一八五一年——一八六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规模最大的旧式农民起义,是民主革命初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高潮.湖北是太平天国前期重要根据地和后期重要活动地区,太平军曾三克武昌,四克汉口、汉阳.在武汉三镇辽阔的土地上,当年太平军的革命活动旧址斑斑可考.  相似文献   

8.
凝望碉楼     
开平,有两处景观是非常独特的。一处是三埠。一条酷似长江、黄河那样一泻东流的潭江,南北两岸分列着新昌、荻海和长沙三个繁荣小埠,势如武汉的汉阳、汉口和武昌那样鼎足三立。展望广东全省100多个县城,再也找不到三埠这样气派壮阔、令人心旷神怡的县城了。  相似文献   

9.
明代戏曲的主要形式是传奇。杂剧在元代盛极一时,到明代已处于衰微的境地,终被传奇所取代。明代传奇盛行,特别是从明中叶起,出现了继元杂剧之后我国戏剧史上又一个戏曲繁荣时期,当时的剧种如昆腔、弋阳腔,均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直到乾隆以后,才被更富有生命力的地方戏所替代。传奇在我国剧坛上绵  相似文献   

10.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试图借敌自重,反对扼杀武汉民军于萌芽之中,力主缓攻;汉口战役期间的大火灾,是在袁世凯的允准之下发生的,结果导致不利于清政府的舆论导向;汉阳战役之后,袁世凯下令停止进攻武昌,开始和谈,从而使武昌民军化险为夷.至于袁世凯当时的计划:借助南方反清集团与清廷的对垒渔翁得利,客观上有助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出任大总统,开创北洋政府,并非学界所谓的侥幸"窃取".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势力与革命势力这两大不同角色所形成的合力博弈,成就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1.
明代徽州的地痞无赖与徽州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痞无赖活动的猖獗与疯狂,是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徽州社会历史变革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现象。本文从剖析明代徽州地痞无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较为详细地罗列了明代徽州地痞无赖在徽州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猖獗活动的种种表现,并着重揭示了地痞无赖活动对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徽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指出,处在明代中后期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地痞无赖作为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恣意横行的结果,直接污染了社会空气,扰乱了社会秩序,助长了官场腐败作风,阻碍了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造成了整个徽州社会的混乱无序状态,加速了明王朝走向灭亡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吴中地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重要板块,而这一文化板块在明代中叶开始了它走向鼎盛的脚步。而吴中地区放诞才士的大规模出现,则成为其重要推动力,这些人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才士风度:恃才傲物,自视甚高;跌宕不羁,怪异放荡;狷介耿直.不容俗物。究其原因,主要是:科举多次不第的现实和吴中文人深受迫害的历史是造成某些吴中文人狂狷的最直接原因;爱好的广泛为吴中文人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明代中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吴中文人张扬自己的个性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板块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汉经济的地域分布特征,武汉板块经济发展模式分两级,第一级分三大板块(大汉口、大武昌、大汉阳),第二级在大板块内细分若干基础板块。武汉城市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应为:通过基础板块质量和数量的增长,促进经济实力增强和城市空间扩张,三大板块鼎足而立,形成城市群。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汉口的商品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它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是全国水陆交通干线的交叉点,而汉口是武汉三镇的商业中心所在。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中,武汉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两通”为起点,振兴武汉经济的改革方案。即从搞好交通、搞活流通两方面入手,带动武汉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它在活跃经济,繁荣市场方面已经初见成效。这在武汉,尤其汉口,是有其深厚历史根基的。可以这样说,清代前期汉口镇之兴起,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也正是“两通”发展的结果。因此,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对当前武汉市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借鉴。限于篇幅,本文仅先就清前期汉口商品市场的形成、规模及主要功能等方面试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它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是全国水陆交通干线的交叉点,而汉口是武汉三镇的商业中心所在。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中,武汉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两通”为起点,振兴武汉经济的改革方案。即从搞好交通、搞活流通两方面入手,带动武汉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它在活跃经济,繁荣市场方面已经初见成效。这在武汉,尤其汉口,是有其深厚历史根基的。可以这样说,清代前期汉口镇之兴起,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也正是“两通”发展的结果。因此,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对当前武汉市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借鉴。限于篇幅,本文仅先就清前期汉口商品市场的形成、规模及主要功能等方面试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理论研究、遗迹考察和战况分析,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长江上,而是发生在汉水上;且赤壁古战场的位置应在湖北汉川赤壁(今汉川市赤壁街)、乌林(今汉川市垌冢镇)一带。  相似文献   

17.
这一篇报告,是为研讨明代中叶以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而提出的。明代有没有出现过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因素,这尚在争论之中,因而明清时代有没有富农经营的存在,那更成为争论之的。本稿即系依据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已出现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前提条件之下而立论的,惟为研究方便起见,他的具体时间与范围,暂限定在明末清初,也就是以十七世纪前后的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中心的一个考察,兹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明中后期汉口从一隅荒滩迅速发展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汉口的迅猛勃兴既有赖于江汉大市场的久远商业积淀、卓越的贸易区位优势、正在形成的全国市场,还与当地商民和有为官员的共同努力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些因素形成的历史合力的推动下,明代汉口虽不断遭受天灾人祸的遏制,却仍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从渔村到天下名镇的巨变。  相似文献   

19.
有明一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江南地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的经济现象,这就是太湖流域市镇经济的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今天的史学界在谈到这些问题时,都引用“盛泽镇”这个典型例子。确实,盛泽镇是明中叶以后随着生产发展而兴起的一个商业巨镇。那么,它是怎样从一个湖荡小村发展成为一个“居民蕃阜,以绵绫为业,商贾贩缯,远近辐集”。的大镇的呢?它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对这个镇的发展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王之春和他的《国朝柔远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明代中叶(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以后,东西海道大通。西方国家为寻求商品市场和殖民地,纷纷航海而来。中、西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进入清代(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这种频繁交往的局面继续发展。到清道光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