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贷配给与农户贷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贷款难是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借鉴信贷配给理论,使用信贷合约分析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由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垄断、利率刚性以及抵押担保难等特点,造成了农户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的信贷合约变量的不可设计性,信贷配给不可避免,从而出现农户贷款难现象。同时,本文针对现有的中国农户贷款特点提出了改变合约中抵押担保、信用社贷给概率等变量从而改善合约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高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对宜黄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现状的调查□田予东邹义寿黄进儿1996年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从宜黄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已经脱钩,随着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为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 ,针对全市农村信相社信贷资产质量差 ,制约和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与发展的现状。辽阳市中心支行从今年七月份起 ,组织市、县人民银行、联社及信用社有关人员 4 4人 ,组成 8个小组 ,利用 36 5 0个工作日 ,以加强信贷资产管理为中心 ,以保全信贷资产为重点 ,以盘活信贷资产为目的。采取逐社核查、逐笔与贷户见面的形式 ,认真剖析信用社贷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次对信用社的贷款核查 ,一是明确了贷款户与信用社的债权债务关系 ,打消了个别贷款户赖债不还的侥幸心理。二是彻底摸清了不良贷款的结构和底数 ,明…  相似文献   

4.
构建健全的农村信贷体系,为农业、农民、农村提供资金信贷支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信贷的核心,对于构建健全的信贷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的不断提升,融资渠道的扩大,资本纽带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其迈进新的阶段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原海威 《天府新论》2007,(Z1):89-90
农村信用社推行小额信贷方向是正确的,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贷意义重大。它促进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转换经营机制,丰富和完善了信用社的真正内涵和构建体系,而且有利于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有利于抑制高额借贷,促进农村金融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对丰城市农村信用社的调查与思考□方克定谢卫华杨绍华经过十多年改革的农村信用社,虽有长足的发展,但是没有根本上得以突破,这是制约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必须脚踏实地改革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一、规范基层农村信...  相似文献   

7.
从微观、宏观、中观三个层面深入考察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经济效果,表明其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提升农村信用关系,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应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加大相关配套和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效应,促进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怎样?经营成果如何?不仅关系到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也是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现实中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到堡里信用社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定位逐步明确.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于农民是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宗旨;科学管理,实现自身效益与农民收入提高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理念.农村信用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效益,其根本对策是加强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当务之急是扬弃、借鉴与创新,也就是要树立"信合"形象,提倡"信合"精神,打造农村信用社自己的企业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0.
一 改革以来,农业信贷在农村融资体系中的资金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信贷投入对农业整体投入的调控力度愈益强化。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信贷投入的功能发挥,仍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潜藏着严重的功能缺陷: (一)筹资功能相对萎缩。1.筹资领域的局限性。目前,农行信用社筹资区域基本局限在农村,而且乡镇以下筹资额占行、社筹资总额的80%以上,农行在城镇的资金集散功能相对脆弱,特别是农业投入在引进外资或跨国信贷领域的步伐非常缓慢。2.筹资手段的  相似文献   

11.
石坚  湛志伟 《云梦学刊》2000,21(2):24-26
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债权管理,是解决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弱化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之关键。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债权管理中主要问题的实证分析,认为农村信用杜债权管理危机是由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不健全以及地方政府的严重干预所致,并从立法,加强管理的具体方式,政府和司法机关的职责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农村信用社侵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对信用社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资产和负债是农村信用社的两大基本业务,资产管理相对应于负债管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统一,构成了信用社开展业务经营活动的基础。信用社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准备资产,贷款资产,投资资产以及固定资产。其中信贷资产占全部资产的90%以上,因而是信用社经营的主要资产,又是信用社主要盈利的资产业务。在现阶段,信用社以信贷资产为主要资产业务的资产管理,其目的就是要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法规,充分发挥多元化资产的作用,有效地运用资金,坚持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实现集约化经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仅就信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产业化迫切需要高效的农村信贷服务农业产业化要求与农村金融部门建立起新型的信贷关系。农业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使农业更多地依赖于金融部门的扶持,农村存、贷、结算业务发生更加频繁,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信贷部门,必须成为农业生产者和产业组织的合作伙伴。(1)农业产业化需要农村信贷的助推器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结构调整。信贷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信贷在农业产业化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某一环节实施倾斜,必然会引起某一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或某一经济组织的重组。农业产业化对信贷的要求不再是为满足小生产应急需…  相似文献   

14.
国家要求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并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在许多的投入中,资金的投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在国家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农业投资中,信用社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减少,资金非农流向较为严重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农业倾斜资金的落实。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值得研究探讨。本文仅就此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5.
支农信贷是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存在的支农信贷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农业和农村商业的主要贷款任务,为了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启动,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制订并下发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农户个人的贷款投入,在确保还款前提下适当放宽对固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户的贷款条件,同时减少和降低了有关费用。本文试就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拉动农村消费方面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农村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一段时期以来,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主要战略方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启动…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与降低贫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创新,建立了微观激励机制,形成了宏观经济拉动效应。有效改善了农民"贷款难"的状况,同时使信用社得到了"效益性"发展。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2002-2005年各省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小额信贷发展水平与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户信贷提高了农户生产效益,具有显著降低贫困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就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来看,"三农"问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没有农业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而中国农业的发展,又离不开信用社的支持.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从其产生至今,经过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产权问题,管理权问题,以及沉重的历史包袱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信用社的发展.本文从合作社的基本原则谈起,透视我国信用社发展的历程,分析当前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德国模式,提出关于我国信用社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也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在简要回顾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全国8省市改革试点情况,我们可以从改革的宗旨、目标、核心、关键和模式方面分析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0.
民间借贷的活跃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淑娟 《学术论坛》2006,(5):111-115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正值关键之秋,而民间借贷市场亦十分活跃,二者都是主要服务于广大农村的资金融通.文章就当前农信社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分析民间借贷活跃的因由入手,探讨其对农信社改革的某些启示扩大信用社浮动利率改革,加快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吸引民间资金入股,简化信贷程序,降低贷款门槛;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改革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