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建国初期(1949-1952年)对中小学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确立了新中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和全国"大一统"的课程传统,对后来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构成了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波.  相似文献   

2.
高校文科强化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强化班是培养优秀大学本科生的一种较好模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科强化班以现代的教育理念,全面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力求在探索创新型、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高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的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讨论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建设、选课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介绍了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 ,并提出了学分制下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 ,以及当今社会对本科生科学素养与人文培养并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作者系统地论述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和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课程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及考试方式与方法的改革;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综合能力培养原则、综合能力思路、综合能力培养途径和综合能力培养取得的明显成效等.作者所总结的一些做法与经验以及某些思考,对于同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尚未真正在"体系意义"上取得根本性进展,文章根据高校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结合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提出深化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真正从体系意义上理顺各类课程关系,优化课程整体结构;重组课程内容构成,整合课程内容体系;改进课程实施过程,完善课程教学形式。文章着重就这三大命题各自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专创融合"背景下,以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为前提,以沈阳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为例开展实践研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模式,以"创新心理素质"为核心的改革目标,以"四体融合"为载体的改革过程,基于团体动力学视角优化课程体系、组建成长小组、强化课程效果,进一步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对通识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国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还比较薄弱,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文化陶冶不足.因此,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健全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改革和创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包括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实践课程,三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课程设置具体而鲜明地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教学特色。本文对中国与俄罗斯某应用科学大学外语课程设置进行案例式比较分析,提出中国应用型大学外语课程应借鉴俄罗斯大学外语课程"专业化"设置方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师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浙江师范大学以培养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构建出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本文从探索课程改革、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环境等多个维度阐述了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建构高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基本策略与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4+2“专业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实施了"4+2"培养模式。即制定了本科生-研究生拉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模块化,开设工程力学专题,改革毕业论文等。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模式深化了专业改革,加速了课程建设,促进了学科建设,使工程力学生源好转,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学教师的"工作母机",师范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当前数学师范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缺乏与中学课程的内在联系、教育类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及教学模式单一等。因此,必须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上全面改革,加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内在联系,提倡微格教学与实践讲练,注重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从而促进师范教育改革,提升数学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大学课程与教学是按照单一的知识授受逻辑设计的,无法反映进入大众化后的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在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利益关系的复杂性。从复杂视阈出发,大学课程与教学设计必须兼顾多方利益主体的需求,并且要以促进大学生发展为中心达成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以此为指导,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多样性:政治课改革的重点是提升学术性、外语课与计算机课教学改革应加强实用性、选修课教学改革应注重前沿性、专业课教学改革应突出实践性。多样化的改革道路正反映出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走出了线性逻辑模式,进入了复杂性视阈。  相似文献   

13.
1977年我国高等院校课程结构改革逐渐拉开序幕,到1992年形成高潮.高等院校课程结构从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而在承接和影响当前及以后的高等院校课程结构改革中起到了十分突出的作用.对这一阶段高等院校课程结构改革内容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特点,重新审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高等院校课程结构改革的历史过程,可以为今天以及今后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那么21世纪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又将何去何从呢?本文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应然取向与发展趋势,认为课程设置应加强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实施应加强实践环节,同时加强课程的综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民族、多文化的马来西亚国家一贯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 ,把道德教育作为塑造国家统一意识的基本途径。 2 0世纪 70、80年代马来西亚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有其局限性 ,其实践为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引发了基础教育全方位的变革。课堂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其改革的方方面面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1953-1957年间,为了适应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对基础教育的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条主义地对待国外教育经验,这一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出现了对苏联模式的照搬和移植的偏误.1953-1957年间的课程改革,实则构成了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二波.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它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社会和人发展的必需;课改的关键在于实践,边“破”边“立”,再好的理念必须付诸实践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所在;面对艰巨而复杂的课改,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应该积极准备和应对。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改革中又具有突出的作用,构建工程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是工科高校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构建工程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我国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现行工程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工程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特征及其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与全面实施,长期以来一直在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等方面普遍较差的中小学的德育课程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建设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德育方法及德育评价等方面都应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