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大潮中,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提供高质量的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基于2010—2013年山东省17地市养老服务发展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山东省十七地市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六十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数量、八十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数量、山东省十七地市各地市生产总值、山东省十七地市各地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民办养老机构新建、改扩建投入额对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的供给成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居民纯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护理员数量、民办养老机构资助总额对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的供给成负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优化财政补贴结构;切实加强养老机构专业人才和服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纵观我国几个大城市的养老服务规划,虽然机构养老基本都只占4%左右的比重,但却是居家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国内多数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机构养老中普遍存在护理人员专业化服务水平低、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为了对城市养老机构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笔者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进行调研,分别从养老机构中的医疗条件、护理人员、入住情况、老年人生活及院方角度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一再缩小,通过调查仙姑村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以此为基础建立回归模型,结合个案研究法研究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满意度、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年龄与经济收入情况等是影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应该整合农村留守人群,形成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发展养老机构是建立在了解基础需求上,逐步发展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扩大自身优势,重视老年人健康并且提升自身医疗服务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温州市三个医养结合示范点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并从三家医养结合机构的基本情况、老人的养老需求及服务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机构存在着老人能力评估标准不够合理,医疗需求和精神慰藉需求难以满足;专业人才匮乏,医疗成本较高及缺乏有效的护理质量监督机制等问题.并提出建立评估机制,重视非正式照顾;加强人才培养,给予政策支持和切实履行好管理和监督职责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服务难题日趋尖锐,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本研究以长沙市为调查样本,从结果看,老年人对经济供养需求仍是重点,日常照料、精神慰藉及医疗护理的需求还在增加。为应对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发展多种养老方式,实施社会化养老,吸取各种社会力量开办民间养老服务机构缓解我国养老难的压力,也是我国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长治市AX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综合分析了民间养老机构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裴桐 《劳动世界》2017,(15):14-15
随着河北省唐山市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需求迅速扩大.但公立养老机构存在着门槛高、床位少,资金有限、使用效率低,设施、服务不够完善,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基础上,通过引入"公办民营"、"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和管理"去行政化"等途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养老机构的管理与运营,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激发改革活力,推动唐山市养老服务体系的科学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国家相继颁布了医养结合的政策,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也在各地得到了实践.本文就实践中出现的三种模式,即以养老机构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医疗机构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联合的机构养老模式,在利用"持续性""可及性""负责性"社会服务递送标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大型养老机构应该整合内置医疗机构,中小型养老机构应该联合医疗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应该及时转型到细分市场,尤其是加强老年人医疗服务供给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老年人口增速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由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组成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公建民营的养老院能够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给出了建立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背景,梳理了与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有关的政策,最后给出了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岩  李玲 《劳动世界》2011,(7):47-49
本文从机构养老服务的内涵、必要性、需求分析、供给分析等4个方面对机构养老服务研究的现有成果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深化机构养老服务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家庭核心化趋势的出现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强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对解决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捉襟见肘,在生活照顾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寻求社会养老服务,于是社会养老服务对传统家庭养老中子女照顾的影响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文章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了社会养老服务以及老人个体特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有着明显地挤出效应,同时这种挤出效应存在年龄、子女数、居住情况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养老机构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资源,公建民营是现阶段养老机构发展的新取向之一.本文选取石河子市某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中心,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研究方式以质性研究为主,采取访谈式的方法,对"公建"和"民营"方工作人员以及入住老人的访谈.通过研究发现"公建方"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政府角色定位混乱等问题;"民营方"养老服务中心追求利益化、偏重形象工程、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冯禹 《劳动世界》2013,(11):4-4
摘耍: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有利于发挥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使专业化养老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满足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有利于减轻居家养老老人子女的养老负担。  相似文献   

14.
李文清 《劳动世界》2017,(29):18-20
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城镇化发展,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从山西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来看,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突出,即供给缺乏与资源闲置并存,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本文认为,应从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结构出发,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分类定位服务功能、有效整合资源、改革运营方式等途径,盘活闲置资源,提高服务精准度和服务质量,增加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是人口老龄化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公办养老机构转制,对于提升当前养老服务服务水平,刺激老年人消费市场,发展养老产业经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山东省公办养老机构中转制的现状,分析转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构建主体多元化、服务多层次、形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养老机构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提高公办养老机构运作效率,实现养老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晶 《中国劳动》2015,(3):25-28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巨大的困境和压力,传统家庭养老、土地养老面临挑战,社会保险养老水平过低。珠海市乾务镇通过"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创新方式,集合了各种社会资本,广泛动用了社会力量,建立起老年服务平台,这种养老体制缓解了政府与农村家庭的养老压力,促使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化,为农村养老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区建设以及社区服务的完善与发展,社区对养老服务供应起着承载作用.北京人口老龄化出现较早,在社区医疗服务,健康防护,老年餐桌供需,养老模式选择等方面有很大提高,却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调整养老体系构建,支持提升供给质量、提高社区医疗服务和老年保健康复的能力等方面,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需求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老人群体开始选择并接纳机构养老,机构养老逐渐成为我国老人养老的重要载体,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大部分以同房关系为主,不同的个体因素和群体及制度因素,导致同房关系紧张、僵硬甚至影响身心健康,机构养老对陌生老人同房之间的彼此沟通和适应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依托个案案例,试图以个案工作专业方法介入养老机构同房关系调适,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为养老机构同房关系的和谐及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养老问题愈发严重。本文以大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养老机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现有养老机构存在不足,老年人在物质方面较为丰富,但精神需求较为缺乏。最后,从个人和养老机构的角度提出合理意见,促进我国养老模式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是各级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开展职业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和实现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依托,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劳动保障部门面向城乡劳动力提供服务的基层窗口。从2003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件要求,我省已在2328个乡镇设立了劳动保障所.在其他工作任务重的1044个乡镇确定了负责劳动保障的工作机构.并聘用了337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与服务网络,通过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底数清楚、贴近群众、服务快捷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在开展职业培训、提供职业介绍和组织劳务输出.促进乡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