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的数据,对农村女性经济收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农村男性为参照对象,使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年龄、最高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农村女性经济收入产生的影响.分析证实了经济收入上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年龄越小、教育程度越高,则经济收入越高,自评健康状况对女性的经济收入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的数据,对农村女性经济收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农村男性为参照对象,使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年龄、最高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农村女性经济收入产生的影响。分析证实了经济收入上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年龄越小、教育程度越高,则经济收入越高,自评健康状况对女性的经济收入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广大流动就业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以顺利转移接续。但因为新办法与原来的转移接续办法有较大变化,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对新政策和具体办理程序还不太了解——跨省就业,有多少养老金可以带走?、农民工不能再办退保手续,对我们以后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多地打工,退休后到哪领养老金?……这些都是近段时间,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对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享受医疗保险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城市老年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而农村老年人则不显著.不管是城市老年人还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对健康没有影响.城市男性老年人健康水平高于女性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对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享受医疗保险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城市老年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而农村老年人则不显著。不管是城市老年人还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对健康没有影响。城市男性老年人健康水平高于女性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全球范围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估计,在欧美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人受累,我国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90%,男性为61%,病人数相当于欧美和日本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主观幸福感是主体各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积极性的情绪,并获得持续的快乐体验。本研究主要使用CGSS(2015)对6200多名全国各省劳动人口的学历分布、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人口2015年时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超过10年,新增劳动人口的学历逐年提高。自评幸福感平均值在77分以上(满分100分),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城乡、婚姻、就业等差异。回归分析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论,收入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学历对主观幸福感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收入水平可解释大部分差异,但性别例外。女性劳动人口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男性劳动人口,但前者的自评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劳动供给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健康状况是决定劳动供给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基线调查数据,采用stata分析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和Probit模型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健康状况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健康状况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福利保障水平下健康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不同群体内存在差异,健康对参加城职保群体劳动供给的影响最小;对参加城乡居保群体的影响最大,健康状况的下降会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但对于没有参保的群体而言,健康状况的下降并没有显著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此外,性别、年龄、收入和户口等变量也会对劳动供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龄人口女性化特征凸显,但由于制度和社会现实等原因,我国女性老人普遍较男性老人退休早、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健康状况差、遭受歧视更多。关注研究女性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和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是应对我国老龄化迫在眉睫的行动。本文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女性老人幸福感面临的经济困境、健康困境和心理需求困境及其主要原因,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体四个层面给出了提升女性老人幸福感的可行性方案。呼吁给予女性老人更多的关注,并制定具有性别差异的社会养老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的是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微观调查数据,首先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我国目前非正规就业中女性和男性的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对非正规就业进行了Oaxaca-Blinder分解和Neumark分解,探究性别工资差异的歧视程度;最后对非正规就业进行了分位数分解,研究两性之间的工资差异情况。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增加教育年限可在各个分位点上增加两性工资性收入;从均值上来看,女性教育回报率略高于男性。无论是Oaxaca-Blinder分解还是Neumark分解,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Oaxaca—Blinder分解中的性别歧视占总差异的68.90%,Neumark分解中的性别歧视则占总差异的58.99%。分位数分解结果显示:非正规就业随着分位点的提高,两性之间的工资差异呈现短暂略微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收入群体工资差异最小,总体上非正规就业性别工资差异表现出"地板效应",性别歧视(系数效应)导致的工资差异呈现与总体相同的规律,但性别歧视(系数效应)导致的部分比重则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温州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描述其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医养结合政策提供依据.采取抽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温州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114名老年人实施调查,共发放11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2.98%.106例老年人中,61.3%的老年人具有较大的医疗保健需求;在精神慰藉需求方面,有53.8%的老年人表现有较大需求;在生活照料方面,有31.1%的老年人有较大需求.文化程度、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是医疗保健需求的影响因素;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是精神慰藉需求的影响因素;经济来源与原工作单位是生活照料需求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较高.应开展定期医疗服务,普及健康知识;丰富夕阳生活,疏导心理压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陆续放开,符合条件的职业女性,在升职还是生二胎上,难以选择.生二胎,势必会减少在职业中的时间而增加在家庭的时间,这将导致致力于在职场中有所发展的女性,在生育二胎的问题上三思而后行.即使性别歧视在当今社会有所改善,但是女性在职场上不如男性受欢迎的结果是显然的,当女性有了生二胎的可选项,用人单位对聘用女性以及考虑女性的职业发展上有所顾虑.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用人单位更偏爱招聘男性员工;女性在迁升的过程中,选择生育二胎将会影响她们晋升的道路;有些人选择生育二胎,不得不放弃工作;职业歧视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2007年C HIP数据,从婚姻、年龄和教育三个人口特征视角分析了城镇居民劳动参与工资弹性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未婚男性劳动参与工资弹性最大,随后依次是已婚女性、未婚女性和已婚男性;女性和男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随教育程度的提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在相同的教育程度下,女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要大于男性;女性和男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在3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30-40岁期间趋于稳定,40岁之后再次出现上升,25岁之前男性劳动参与工资弹性大于女性,25岁之后则一直小于女性。本文的现实含义在于促进就业公共政策的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劳动参与工资弹性在不同人口特征群体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尽管男女平等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相当多的领域中依然大量存在。有人甚至认为男性在工作上天生优于女性,这是男女之间的自然差异,在就业问题上不管对妇女实施什么不同的待遇都不应当算  相似文献   

15.
正1.早起星巴克总裁米歇尔·盖斯每天清晨4:30起床去跑步。雅芳总裁钟彬娴每天早上5:00起床。美国《时尚》杂志主编安娜·温图尔每天早上6:00起床。这些女强人认为早一些起床能够与成功更近一点。2.早一步协商待遇并经常提出要求有调查显示女性就职者在薪酬待遇上的协商不如男性就职者频繁和成功,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性别待遇差。在发达国家,职场的男女时薪仍普遍存在15%至20%的高低差,并且这个差距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20岁时女性就职者和男性就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为多数学者所讨论研究,然而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价如何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呢?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依然十分匮乏。本研究基于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安庆市城乡数据(2015),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从老年人的婚姻、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自评健康三个角度,分析其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身处瞬息万变的职场之中,职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是女性。虽然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女强人层出不穷,但是根据研究显示,职业也是有性别之分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职业最适合女性从事呢?电商行业美国科技博客评出硅谷13位"女强人",其中竟然有6位从事电子商务行业。可见,如今电子商务这个朝阳产业,对于女性吸引力超过男性。  相似文献   

18.
咖啡是当今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一种饮料,近年来,我国饮用咖啡的人数日趋增加,但是,医学界有关人士却认为,不宜多饮咖啡。那么,多食咖啡对我们的健康究竟有哪些影响呢?1.对女性的影响研究人员统计发现,每天饮1杯咖啡的妇女比不饮咖啡的妇女易患不孕症。有关专家曾调查了有饮用咖啡习惯的104名妇女,其中约有50名妇女不易受孕。也有些生育专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02年和2007年CHIP数据,考察了男女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研究表明,对于男性而言,农民工同城镇职工工资差距扩大中的90.21%是由于禀赋的回报率差异造成的,其中教育回报率跨年度差距的扩大是主要因素;对于女性而言,农民工同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缩小中的85.96%是由禀赋的回报率差异造成的,其中女性农民工教育回报率的大幅提升及城镇职工教育回报率的大幅下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朱彤  金玲丽 《劳动世界》2017,(21):74-75
调查分析芜湖市区3~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市区2家幼儿园74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情况调查,同时对抚养人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芜湖市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为34.9%,其中男童患龋率35.2%,女童患龋率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3~,4~,5~6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30.4%,33.9%,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饮食(吃甜食),刷牙行为对儿童龋病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定期口腔检查行为对儿童龋病有很大影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监护对儿童龋病患病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5~6岁儿童患龋率最高,良好的饮食习惯,刷牙行为,定期口腔检查以及父母监护能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