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意愿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进城意愿不强烈,而且愿意迁移的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就近选择县城和地级市作为主要的拟迁目的地。从影响因素来看,女性进城意愿高于男性;经济收入、人力资本、城市生活经历和职业地位等因素与其进城意愿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专科学历流动人口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和logistic模型的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户籍、在婚状态、职业类型以及社会融入程度的专科学历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显著不同,随着月工资收入的增加,其城市居留意愿显著增强,但随着住房支出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弱;专科学历流动人口偏好于短距离流动,同时城市居留意愿随流动时长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专科学历流动人口的就业保障政策和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积极促进专科学历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活动,进而提升该群体的城市居留意愿。  相似文献   

3.
为检测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运用调查问卷,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从农民的角度,实证分析了40-60岁农村农民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农民对新农保信任程度越高、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越高、人均年纯收入越高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态度越积极;身体健康程度越好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态度越消极。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与生俱来的人口优势,致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人口大国.然而,凡事过而需止,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基本上要求一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住了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可是学者们渐渐又发现,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奇迹般地飞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劳动力,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这样的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资源短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人口比例失调等.因此,是否放开二胎生育成为了学者们的热议话题.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可事实上,二孩政策的出台与否并不是影响居民生育的唯一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三十多年来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生育二孩的意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出台后,能否真正释放居民对生育二胎的意愿以及其影响因素,就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独特点在于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特大型城市,其中,以上海市为例展开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即将推出,人们对个人责任的认识逐渐增强。监护人责任作为个人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价格支付意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各类个人责任险是保险机构的创新热门产品,其中就包含监护人责任险。本文基于对200名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调查,通过对购买意愿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监护人责任保险的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村低保制度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存权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自2007年在我国全面推行至今,所取得的济贫效果已被世界所认可。但据笔者的观察和调研,我国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对政策加以调整和完善。本文在提炼对农村低保群体、非低保群体和低保工作者群体三个农村低保相关群体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决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耿诗淼 《劳动世界》2017,(23):27-28
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某高校女职工的二孩生育选择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女职工整体二孩生育意愿偏低,选择一孩的人仍为多数.就影响因素而言,高校女职工的二孩生育选择主要受工作岗位性质、是否有赡养老人的压力、丈夫及父母和公婆是否支持生育二孩、父母或公婆能否在生育二孩后提供照料以及高校系统中科研、教学等绩效考核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自身健康状况等没有显著关系.在生育二孩的性别选择方面,高校女职工没有呈现明显性别偏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地处湖南西部的湘西州为例,基于对湘西州七县一市共400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个体、政府及社会三个层面就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因素方面,返乡农民工中男性的创业意愿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因素的影响不显著,除文化程度外,家庭年收入、成就需要及自我效能感等其他个体因素都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愿正相关;政策制度因素方面,城乡发展差距负向影响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愿,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正向影响其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培训的影响不显著;社会文化因素方面,亲朋鼓励创业、创业典型被广泛宣传及包容创业失败等都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周卓华 《劳动世界》2020,(11):20-21,23
全面二孩政策下,职业女性二孩生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生育意愿受个体因素、家庭支持因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因素、工作与家庭冲突因素、二孩生育成本因素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CGSS2018数据,使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育龄群体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传统养老观念并不能显著影响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从无生育意愿阶段向意愿生育一个孩子阶段的转变过程中,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高中及以下学历、有配偶、住房面积越大的个体生育意愿越强;从意愿生育一个孩子向意愿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的转变过程中,经济因素的影响凸显,20—37岁、已婚、没有子女、有两套及以上房产、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育龄群体生育二孩、三孩的可能性更大。文章建议,鼓励生育首先要保障育龄群体的个人权益,尤其是女性权益。其次,政府需要构建家庭友好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解决育龄群体的生育顾虑。同时,针对二孩、三孩,国家应加大生育补贴力度,缓解育龄群体的“经济之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失能老人数量日益增多,其照顾服务的供给主体——家庭照顾者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文章根据江苏省南京市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调查数据,描述了家庭照顾者的基本特征、照顾压力以及对社区服务的评价,运用二元Logit模型发现影响他们购买正式照顾服务意愿的因素除了照顾者年龄、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经济收入之外,照顾压力、照顾时间和照顾主体以及是否有人协助照顾老人都对其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禄 《劳动世界》2011,(6):11-13
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普及,中国农村在反贫困领域已进入扶贫开发与"低保"制度"两轮驱动"的历史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对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作出重新定位,以进一步发挥两项制度的良效影响机制,进而更好地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权利。笔者由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在辽宁省的实施现状出发,分别从程序、政策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利用208位城市居民作为样本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购买家居个人责任保险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民购买此类保险的意愿还不够强烈,意识和需求还没有形成,居民的购买意愿受家庭收入、家居责任事故发生情况、法律意识、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居民年龄、性别、个人受教育程度等个人因素与其他险种购买情况等因素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在确保城镇贫困居民最低生活所需,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在城市全面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刚开始建立这项制度。本文在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低保对象、条件、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对平衡地区间的低保差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是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如何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对策,但缺乏时效性。对此,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即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取决于政府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到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组织之间的博奕层面。据此验证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的演进和下降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反映贫困户“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恩施州A县8村160户贫困户调研,研究两项制度在实践中的耦合机理及耦合效果。研究发现:(1)获得政策耦合的低保扶贫户约占全部贫困户的三分之一;(2)无论是哪一类生计资本,低保扶贫户较之扶贫户更为匮乏,尤其是金融资本。(3)回归分析发现,扶贫低保政策耦合对贫困户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基于此,政府应继续推进农村扶贫与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北京15所高校4771名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从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个人主观态度等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现状及何时、何处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大于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偏好稳定的行业;大学生的个人、家庭特征以及对社会、个人层面的主观态度分别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且体现出对同一因素的主观态度与客观实际作用不同的特点。研究从政府、高校、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上海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调查数据,对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退休工资、其他老人工作影响等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老人工作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政策建议:鉴于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比例较高,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使其"老有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时应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