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早熟品种每亩宜栽800-1000株。中晚熟品种每亩500-800株,嫁接苗每亩300-500株,间作套种要加大行距,以不互相遮光,有利通风为原则。2、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西瓜茎叶生长过旺造成  相似文献   

2.
一、更新新品种 更换新品种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益的主要举措。种植多年的老品种容易出现抗病性差、产量低、品质劣的退化现象,要予以淘汰。种植新品种一般每亩产量可提高100公斤以上,优良新品种单产可提高200公斤以上甚至一倍。  相似文献   

3.
曾志红 《小康生活》2005,(12):11-11
在财政部的支持下,重庆市农科所于2004年大面积开展青饲青贮多用玉米新品种示范与推广,以发挥优质、高产、多抗、半紧凑、大穗型的青饲青贮多用型玉米新品种“渝单7号”品种优势,解决重庆地区玉米缺口大,青饲料严重不足,制约该市畜牧业发展问题。该所结合全市玉米生产实际,制定了渝单7号繁育制种技术规程、高效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及秸秆青饲青贮技术规程,在全市建立高产示范片、青饲青贮示范片和辐射推广示范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杂交玉米紧凑耐密良种的普及,打破了常规种植密度,亩穗数大幅度增加,有效地改善了群体结构。但密度的增加,生产上高产与倒伏这一对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来开发应用实践表明,玉米化控栽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保持玉米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三年平均增产16.4%。其技术要点是:(一)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使用化控栽培技术,能降低玉米株高30厘米,  相似文献   

5.
虽然玉米是所有粮食中增长最快的农作物,但国内需求增长快于生产增长,2010年开始从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分析以玉米高产新品种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对中国玉米和相关农产品的供需及生产要素价格及整体经济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将在促进未来玉米生产和保障其较高自给率目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其它农产品的生产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包括玉米新品种在内的所有农业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科技创新是促进中国农业增长和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治沙生态工程中植物固沙效益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依据在沙坡头水分平衡场试验林区所作的多项试验观测结果,对不同营林密度与配置方式下的结果,从土壤水分有效利用、植物生长状况与治沙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判。主要结果表明,油蒿与柠条的合理营林密度分别为6600株/公顷和5000株/公顷左右,配置格局以两种混播均布(5000株/公顷)最佳  相似文献   

7.
黄河 《小康生活》2005,(6):31-31
实验发现:使用了“玉米王”,株高降低40.2厘米,茎粗增加0.32厘米,叶片与植株的角度有35度缩小为24度,不定根增加21条。穗长增加3.9厘米,穗粒数增加44粒,千粒重增加15克,成熟期提早5—7天,病虫害明显减轻,籽实含水量降低。3000多万亩次的实践证明:喷施“玉米王”,每亩可增产50千克,结合密植,可增产75—130千克。  相似文献   

8.
<正>正值玉米上市时,仁化县运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及绿色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种植的1000多亩玉米示范基地,陆续进入成熟采收期,有效促进当地农户创收及特色玉米产业发展。据了解,去年粤甜系玉米新品种在仁化县试种成功,今年进入规模种植阶段。仁化县采取“专家团队+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丹霞街道官口、胡坑、麻塘、黄屋、青湖塘等地,种植了1000多亩粤甜系玉米。  相似文献   

9.
对湘东丘陵地区16年生密度为2250、2860和3225株.hm-2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飞播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的2.15倍;林分生物量同样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林分生物量比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高出26.57t.hm-2;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出现W干>W根>W枝>W皮>W叶的规律;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年均净生长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林分的1.50倍;林分结构以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合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CandidaboidiniiNo.2 2 0 1的诱变株Y -1 0 8,以玉米穗芯为原料 ,用其水解液发酵培养生产SCP ,试验结果表明 :在玉米穗芯水解液中添加 6%~8%的玉米浆、0 .3 %的尿素或氯化氨、初始 pH值 5.0左右、接种量 1 0 % ,于3 0℃培养 72h的干菌体产量高达 3 0 g/L左右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黑玉米可鲜食,也可做高档食品。鲜食期为70—80天,成熟期为110——120天。为了延长供应期,可采用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或速冻、冷藏,即早、中、晚分期播种;分期上市的办法。每亩用种1公斤,亩保苗4000——5000株,每株可结2—3穗,穗长约14—16厘米。此种黑玉米经全国多点试  相似文献   

12.
《小康生活》1989,(4):14-14
“柳学一号”水稻,属中籼常规型高产新品种。该品种分蘖力中等,抗逆性较强,株高12米,每穗稻粒400—600粒,长圆形,千粒重29.5克,全生育期135天,每亩用种3—4公斤。一般亩产8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1000公斤以上。去年,该品种经我处试种,亩产量比“水源258”、“奇特千粒稻”,均高100—150公斤。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杆材阶段不同密度的马尾松林在低强度间伐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间伐后平均木的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单株生物量与树干、皮、根的生物量因积累而增大,但枝、叶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林分年龄为20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接近间伐前的数值;林分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生物量始终最大,密度为3750、2655株.hm-2的林分次之,密度为4515株.hm-2林分最小;间伐后不同密度马尾松林生物量生长量变化情况不同,密度为2655株.hm-2的林分没有出现最大值,密度为3000和3750株.hm-2的林分在林龄为20a时出现最大值,密度为4515株.hm-2的林分在林龄为17a时出现最大值,说明林分密度过大会影响林分生长,应采取间伐措施调节林分密度,密度为3000和3750株.hm-2的林分第二次间伐时间可选在林分年龄为20a,而密度为4515株*hm-2的林分应选在林龄为17a时第二次间伐.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 ,建立了油菜新品种绵油 11号产量与种植密度和施纯氮量间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30 0 0 .0 0~ 314 0 .6 9kg/hm2 间的栽培模式 :种植密度 2 0 .5 0~ 2 2 .89万株 /hm2 ,施纯氮量 197.83~ 2 32 .2 1kg/hm2 。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八汕63,Ⅱ优501,D优10号等三个杂交中稻品种,在盆边冷凉地区研究单、双株栽插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双株栽插比单株栽插每亩平均增产67.1公斤,增产率为12.7%,品种与单、双株栽插之间不存在互作。双株栽插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亩基本苗增加了5.25万,从而使有效穗比单株增加了2.5万所致。  相似文献   

16.
绵星二号是绵阳市农科所于1992年杂交育成的常规水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1992年四川省第二届稻香杯评选中,名列第五,获省优米证书。该品种丰产性好、产量高。全生育期150天,与汕优63同期成熟。株高107厘米,叶片中宽较薄,剑叶斜上举,株叶型与汕优63相似。分蘖力较强,前期繁茂,后期转色顺调。每亩容穗量可达20~24万,成穗率达70%以上,耐肥抗例。穗火粒多粒重,每穗着粒155粒,结实率87.14%,千粒重29.8克,穗尖紫色,谷粒长形。产量高,1993年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品比试  相似文献   

17.
(一)超高产台湾玉米新品种——亚新2号。亚新2号大粒长穗群体超高产玉米,是近年来台湾育种专家针对当前玉米品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而最新培育成功的一个可留种,代代相传的高产优质品种。株高2米以上,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  相似文献   

18.
袁楠 《小康生活》1999,(8):17-17
本刊98年第12期第41页对特早熟扁豆作了简要的介绍后,引起不少读者的兴趣,来信咨询详情者甚多,本期补充此文,以飨读者。一、亩株数和亩产量:株行距60×60厘米每穴二株,每亩约2300穴计4600株,这个密度在管理正常的条件下,可以保证卣产量在2500kg 左右。二、播种时间:扁豆生长适温在20℃以上,所以早播的  相似文献   

19.
李平 《小康生活》2005,(7):24-24
田间管理 齐苗后查苗补缺,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2—3小时后催芽,天旱时带水补种,或采用移密补稀的办法趁雨天补裁。子叶展开至对生单叶出现时间苗。问苗、定前一次完成,穴播双株留苗,密度控制在每亩1.4万株。大豆齐苗后,按浅一深一浅的标准(3.3厘米、5厘米、3.2厘米)中耕23次,每次问隔10-15天。封行前最后一次巾耕培土,培土高度在子叶节以上,以防倒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科技进步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大发展,玉米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转换为人类必需的畜禽产品,人均占有玉米数量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家预测,新世纪玉米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谷类作物之王。世界玉米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产杂交种的培育、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世界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1990年到1998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从193624万亩增加到210308万亩,增加86%;单位面积产量从每亩245公斤增加到2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