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玛拉沁夫的现实主义原则总是消融在浪漫情感的氛围中,他的小说总体上有一种诗化的意味,这是由于玛拉沁夫在叙述过程中注意利用叙述文本的可能性空间.并专注于构建情感多维空间造成的,它增加了小说的叙述魅力.在叙述过程中,玛拉沁夫尤其重视叙述者的叙事功能的构建,根据叙述对象的性质和所表达的题旨的不同,以接受者接受程度为参照,正确处理了作者和叙述者的关系,创造出第二种声音,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玛拉沁夫在叙述过程中,用强化议论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议论具有明晰性,受制于玛拉沁夫这一民族作家的独特心理和思想,形成了玛拉沁夫小说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作了有益的探索,构成了她的小说语言的十分独特的标识。虽然她一直努力去创造一种没有标识,没有风格的抽象的小说语言,但是,当我们对王安忆前后所发表的作品在语言上做了比较和分析之后,我们的确感到了她的小说语言的独特。她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让我们比较清楚地感到小说语言的物质部分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简论萧红小说的时空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模式,它基本上不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没有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形象。小说时常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时间断裂,一个场景与一个场景往往形成并置的状态。时空的特殊处理形成了萧红小说形式上的散化特色。闲散的结构、稚拙的叙述构成了独特的“萧红体”,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对象征这种艺术手法的把握和熟练操作是马拉沁夫小说的艺术特征之一.在他的小说中常见的带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有风、风雪、寒冬、草原、山、岭、河流、路、大地、春等。其象征意蕴大都与蒙古民族独特的民族历史以及民族新生活和崭新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有关。而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使玛拉沁夫总是对象征的表达采用了一种诗意的方式,从而构成其小说较为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有意味的色彩──从色彩形式上认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王溪勇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指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在每件作品中,激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是以一种独特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以及某些形式及其相互关系。”①艺术作...  相似文献   

6.
自我抒写背后的叙事策略──试论现代主观抒情小说直接抒情模式的叙事构成陈柏林现代抒情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其独特的文体的特征、情感内蕴以及它与时代语境的深层关联,拥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探讨价值。然而,尽管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已明确地...  相似文献   

7.
由语言错位建构出被颠覆的小说文本语境,是莫言体现独特艺术构思的策略。他打破了语言规律,创造出充满颠覆意味的小说文本语境。错位中生成了独特的辞格,他以超乎常人的构思,使辞格运用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错位打破了逻辑链的关联,呈现出一种无理状态。但语境等其他因素的参与,却能使本不合理合规的语言现象具有了内在的合理性,并衍生出审美信息。莫言变幻的叙事视角使叙事对象呈现出一种交替错落,以奇异的叙事视角转换制造变幻多端的小说故事情节,构成让人眼花缭乱的文本语境。  相似文献   

8.
残雪认为,自己的小说是一种垂直的小说,垂直小说的特点是直接向人的存在发问。残雪是用文学的方式表现人类的一种生存体验,因此,可以说残雪的梦魇叙事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残雪以“本质”主体为对象,以非理性思维为把握这一“本质”的手段,以“梦魇世界”的设置为把握这一“本质”的独特背景。  相似文献   

9.
主体情感的表达是画家艺术创作的根本任务 ,是作品的灵魂所在。然而 ,中国油画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忽略艺术家的主体情感的表达 ,过分地追求技巧性和孤立地谈形式感 ,将情感、形式、技巧割裂开来 ,造成中国油画思想性、个性缺乏和造型语言的单一性等问题。画家主体情感如何升华为有意味的形式 ,是画家艺术创作的最现实性问题。它应由情感、形式、技巧三方面因素构成。生活是画家情感产生的源泉。有意味的形式来源于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独到感悟 ,是画家主体情感意味的载体 ,是支撑情感体现技巧的现实中介产物。技巧是有意味形式实现的途径。技巧的运用必须有创造性 ,需要同情感和形式结合起来才有现实意义 ,才能转化为画家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只有当我们将油画置于精神性生命形式的艺术高度 ,才能不断激活审美情感的主动性 ,激发形式意味的积极发现以及技术技巧的个人创造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在塑造女性群像的同时也造就了女性话语霸权下男性系列的独特的精神蕴涵和人格张力,事实上,其传奇式的生命体验对这种形象的性别化处理有着隐约含蓄的指涉和衍生意味,寻找作者在对这些男性群像进行创造时的情感走向和话语态势,可以窥视到男性形象作为一个符码表征,在张爱玲小说中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意义指向,进而从一个新的视阈介入小说的文本内核。  相似文献   

11.
微型小说选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是一种“简化”的艺术,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提炼与熔铸,是微型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人生片断、民俗事象和情感体验是微型小说的重要构成材料。  相似文献   

12.
班宇以多样化的故事取材和出色的叙事能力,展现了故事的独特魅力,故事具有为小说提供意义的功能与价值。班宇小说中流淌着的诗意之美,在于其传递的现实关怀、人性探索及情感力量,这是抒情价值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延续,它使得小说既有谋篇布局上的巧思,又有逻辑链条之外的美学意味。班宇对短篇小说的坚守、探索与创新,不仅勾连起人们对短篇小说现实与历史、长短盛衰及公共性问题的思考,更丰富了当代短篇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的少年小说创作中,“地域性作家群”的出现是一个独特的景观,老臣作为“男性的北方”中的一员,在小说的创作背景、人物塑造、情感基调方面都透出与“女性的南方”不同的气息。从他身上,我们还可以窥见90年代少年小说作家的新追求和新风貌。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之际,在“西医东渐”的背景下,分布在商业报纸、医药专刊和文学期刊上的医学小说成为独特的文学类型。区别于作为象征的医学书写,这类小说摒弃了医学的隐喻传统,转而回归纯粹的医学题材,其创作意图在于鼓吹科学与变革,进而配合现代医学在中国的确立,具有浓烈的工具论意味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文学和医学的互动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清末民初的医学小说分别通过揭批医界时弊、联合媒介权力普及细菌学常识和描绘美好的乌托邦世界等途径,实现了情感动员、知识生产和共识的凝聚,从而建构了一套迥异于传统的现代医学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融合共性与个性的思想观念与独特的物化形象的完美结合,是郭沫若小说诗意观念的体现;建立于作家主体的心灵意象与形体化、物态化的形象客体之间的对应构成了郭沫若小说的深层结构。从诗意观念和深层结构入手探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为我们从一个侧面解读和把握其小说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6.
路遥的小说无论是在主要人物身上,还是在整体情感基调上,都体现出一种忧郁美,从而给他的小说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魅力.其形成的深层原因主要缘于作者置身的陕北地域文化、地方风情,以及由此导致的作者的个性心理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描述了后期浪漫派小说的主题形态:它是一个多层次、多向度的立体构成,具有多种阐释的可能,赋予了"个性"这一浪漫主义文学永恒的古老话题以新质,使其拥有广泛的意味与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撑向彼岸的渡船——《边城》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渡船在小说《边城》中, 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它作为通向彼岸世界的承载物, 对应于小说的故事叙述,通过《边城》富于生气的描绘, 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的原型。它暗示了一种诚与善的文化的不完善性。小说因此透视人生命存在的本质状态,实现了它的形而上意味。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艺批评的角度来看,《老残游记》是一部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生态变相的小说范本,作刘锷以独特的艺术观照方式,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自然生态到化生态和精神生态各个方面的变化,使之具有强烈的生态意味。  相似文献   

20.
当"笑"成为作家们观察世界、表现现实的一种独特视角时,凌叔华小说浅淡温婉的讽刺笔法让人们耳目一新,这种特质将她与同时代许多作家区分开来,她的小说具有温婉的讽刺意味,在娓娓的诉说中,细致地审视病态社会,有分寸地调侃病态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