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旨在对德鲁兹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学作初步的介绍和评估,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他们对欲望的重新规定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涉及他们对欲望在不同社会的演变,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伊狄浦斯化"的解释;第三部分则基于他们的有关论述而集中说明精神分析学与精神分裂分析学的关系以及精神分裂分析学所想象的"欲望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邰蓓 《求是学刊》2014,(2):39-46
精神分析将"欲望"置于家庭结构之中,置于社会法则之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神分析成为资本主义的同谋。与此相反,德勒兹和加塔里在《反俄狄浦斯》中倡导解放欲望。他们将"欲望"与"生产"、"欲望"与"机器"联系起来。"欲望"、"生产"、"机器"是来自不同领域的概念。在德勒兹和加塔里的文本中,它们彼此连接,形成共振。  相似文献   

3.
文章第一部分在分析封建主义范畴基本规定性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性不是封建主义而是官治主义,中国古代社会是"官治"社会,"官--民"二元结构是它的基本特质.文章的第二部分着重对官治社会四个方面的特征作了具体的分析,第三部分则分析了传统"官治"社会特性在现时代的具体影响及其消解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欧阳英 《求是学刊》2006,33(4):33-37
德勒兹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差异哲学基础上的,他与伽塔里对“欲望”所作的政治分析,是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最高成就之一。通过阐明精神分析的俄狄浦斯情结和精神病是一种准则化和区隔化,而欲望的流动、生产则是解区隔化和解准则化,德勒兹等人最终建立了一种“精神分裂分析”理论,以取代“精神分析”理论;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新的认识: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从欲望生产转向欲望压抑、从解区隔化转向再区隔化、从解准则化转向再准则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人的社会欲望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某种目标的渴望与追求 ,是一种膨胀了的社会需要。在一定时期 ,社会欲望的发展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社会欲望失控与社会行为失范有内在联系。人的社会欲望失控已成为社会行为失范的重要社会根源。调控和引导人的社会欲望的手段是 :反对享乐主义 ,提倡节欲文化 ;引导合理消费 ,鼓励创新发展 ;注重道德导向 ,加强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6.
包国光 《创新》2016,(4):55-62
纵观国内的社会技术和社会技术哲学研究历程,显示出如下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提出和界定"社会技术"概念,阐述研究社会技术的意义;第二阶段,论证社会技术的存在,对社会技术进行分类;第三阶段,分析社会技术的本质,提出"社会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第四阶段,对社会技术的理论与应用问题进行拓展探究,引介国外社会技术哲学研究状况。国内的社会技术哲学还处于学科创立的初级阶段,在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所依靠的学科根基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范式。在社会技术的构成要素、社会技术的发明应用模式、社会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式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明珠 《浙江学刊》2005,(6):121-127
在法国学者勒内·基拉尔看来,欲望并非直线性地指向客体,而更多是对他者欲望的摹仿.藉此出发,基拉尔构建起一个以"摹仿"、"介体"概念为核心的欲望分析模式,通过分析伟大小说家笔下的人性和社会真实,将文学和社会历史政治的研究连接起来,把"摹仿的欲望"推衍至对人类生活各个层面的观察.在他看来,"欲望的介体"呈现了启蒙以来自由平等承诺下个体间欲望冲撞的必然处境;秉持自发自主欲望的幻觉,造就了现代社会在诸多层面上虚假不实的浪漫主义态度;摹仿性的欲望加剧了种种现代性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学者在后现代主义研究中偏重文化及人文精神这一不足,本文在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主要作家思想的基础中,认为后现代主义中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社会理论维度。福科对现代社会权力运作机制的揭示和反抗,德勒兹和加塔利关于精神分裂与多元社会的论述,鲍德里亚对高科技社会的后现代反思,利奥塔对多元公正与后现代状态的揭示,构成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维度的重要景观。与传统社会理论相比,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表现出四个重要特征微观分析、文化主义倾向、无构想与无目标、把社会看成一个“没有主体或个体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理论与社会发展的不同路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旨是研究现代化理论与当代全球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以现实问题为基础,提出拓展现代化理论、阐明当代社会不同的发展路向的研究任务。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已有的现代化理论与转型学说对全球社会发展现实的不适应,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情况的分类论述,提出研究不同发展路向的必要;第二部分尖锐指出欧洲发展模式及其理论对其他地区的非适应性,进一步论述了欧美社会内部发展的三种不同特点,并广泛论述各地区发展的差异;第三部分探索构建一个新的现代化理论——全球三层级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并着重提出研究在当代表现出其蓬勃生机的亚洲道路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方法论争论与当代现实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涌现出大量的社团组织,在学者的研究中往往被称为"民间组织"、"公民社会"、"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等.在社会学理论传统和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中间社会"这样一个中观的理论概念,其目的在于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审视国家与社会,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借以思考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社会管理组织基础的重构问题,这对社会学理论本身是一种推动,同时"中间社会"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社会实践内涵,有助于结合社会实践的具体情景思考中国社会进入后单位时期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