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在儒家文化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崇尚独立人格、注重内省、躬行孝道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本文总结了近二十年有关曾子研究的现状,讨论了曾子著作、孝道思想以及曾子学派的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
曾子是孔子之后主张道德教育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在"仁"、"礼"、"孝"等方面继承、发扬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堪称世人表率。今日在高唱时代主旋律的同时,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曾子道德教育思想,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将会有利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曾子是孔子思想的主要继承人。曾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其教育理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曾子教育理想的哲学基础是义;曾子教育内容的哲学基础是孝;曾子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是其修养方法。曾子思想的核心是孝。孝是根本;礼、仁、义等其他道德由孝而生。实质而言,曾子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孝。曾子实践教育理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过程是正是的过程。孝即是,也是实在。曾子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亦即是,也是实在。曾子教育的过程就是恪行孝道的过程,也是正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东林学派是明代末期一个颇有社会影响的学术团体,其学风以经世致用为鲜明特征。他们的伦理思想,既禀承传统儒家的宗旨,又富于时代特色。就本体而论,他们抨击无善无恶说,复兴性善说;在道德实践方面,而倡导主敬与慎独的道德修为工夫,反对虚玄。这种求实务本、知行并重的新型伦理观,为明清之际的实学开启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道统”一词是南宋朱熹首次提出来的,实际上“道统”一词在唐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朱熹及其弟子对道统论影响力的扩大和道统体系的定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朱熹及其弟子的道统思想源自湖湘学派。对湘学开创者周敦颐历史地位的衡定,胡宏首发其论,张栻继承其说,影响到朱熹及其弟子,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周敦颐接续儒家千年不传道统的地位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6.
毕达哥拉斯盟会是一个兼有政治性、宗教性、学术性和教育性的组织。其教育思想建立在哲学和科学理论基础上。其教育目的是培养能建立和指导完美社会秩序的人,以及遵循良好秩序的社会公民。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教育内容是把数学放在最高的地位,同时注重音乐、天文、体育等和谐教育。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教育思想推动了后世人们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它是哲学史和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推动了哲学、科学和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但它关于灵魂不朽和灵魂轮回说对后世哲学、教育有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纵向限制是美国反垄断法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后芝加哥学派的在纵向限制领域的经济理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它们各自对于反垄断司法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名实论、尚贤论、去私论三个方面分析《尸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从治学方法、思维方式、思想体系三个方面分析《尸子》一书的学派属性,可知《尸子》应属于战国时期楚国黄老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家们在探讨强国富民道路的时候,都认识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乡村建设学派和工业化学派都从各自的立足点出发提出了一定的农村发展之路。一定意义上说,乡村建设学派是一种立足农村通过乡村内部人、组织和文化的改造而进行的“内发型”农村发展之路;工业化学派则是一种“发展实业振兴都市以救济农村”的“外推型”农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与大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写的一篇学习孔子思想的心得论文,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是中国近代后期的产物,但是长期以来有些学者却一直把<大学>视为论述大学教育的专著.事实上,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大学>和大学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的涵义也有本质的区别.<大学>在中国古代曾被作为教科书,但其本义是为了传授其中的儒学思想,并不是把它作为大学教育纲要来对待.  相似文献   

11.
论孝与仁     
孝和仁是儒家两个核心的德目.孝是德的根本,是教化的开端,孝以“能养”前提,其本质内涵则是爱和敬.儒家的孝道思想,还包涵着一种通过“慎终追远”以追寻人的生命本原的形上学意义.仁是全德之名,是德的总称,是一个关于为人之本和理想人格的概念.行仁,是人最本己的可能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忠恕为行仁之方,忠恕工夫所成就的,是人我、外内一体相通的境界.孝与仁两个概念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孝悌为仁之本;同时,孝悌亦必经由忠恕的途径推扩而至于“仁”,才能实现其所本有的道德价值.儒家在强调孝为德之本的同时,在现实层面上又特别注重内外公私领域的区分,这两方面的结合,对中国当代价值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化派掀起了一个"非孝"高潮.一大批学者写了许多批判儒家孝思想的作品.他们通过还原孝的本义,揭露了儒家孝思想的实质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从而剖析了儒家孝思想的种种危害.  相似文献   

13.
<孝经>论述了世俗之孝;<孝论>不仅论述世俗之孝,而且论述了出世之孝.<孝经>遵循礼的规范,主张孝有差等;<孝论>要求众生平等,主张孝无差等.<孝经>将孝从社会伦理发展为政治伦理,主张"移忠于孝";<孝论>则把孝与戒结合起来,认为孝与戒为一体,主张"移孝于戒".<孝经>的孝侧重在确立人的立身之道,怎样才能显亲扬名;<孝论>的孝则侧重在告诉人们守身之道,怎样才不违戒,怎样才能积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孝道慈观为核心的封建孝道思想内容丰富 ,源远流长 ,强调子孝是封建孝道的主要特色之一。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关头 ,面对逐步转型的社会 ,认真分析封建孝道的精华与糟粕 ,我们认为从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缓解现代社会家庭人伦冲突出发 ,通过对养育子女人伦观和赡养人伦观的改塑 ,建立以父慈为核心的家庭人伦观 ,唤起对未来家庭人伦观的伦理警觉 ,无疑具有明显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孝亲思想的特征有三:其一是孝亲方式的"养"和"敬"的二重性;其二是孝亲义务的绝对性和至上性;其三是孝亲功能的逻辑推演性。可以预见的是,旨在强调家庭伦理之"孝"的先秦儒家"孝"论,必将对传统"孝"文化的当代转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孝道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大学生的孝观念体现自律性;能理性地把握敬亲与自尊;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和生活照料,提出了更有时代特征的孝观点;以自强不息取代继志述事;淡化传统孝道的"事死";由孝敬自己的父母衍生到关爱社会和他人、守法、自律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孝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精神和敬养老人、勤俭节约的意识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让青少年从传统孝文化中多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18.
孝,何以必须?——孔子与董仲舒对孝道的不同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是古今中国社会的重大精神生活现象。孝在孔子那里完全建立在人性最基本的心理情感基础之上,发源于人心的内在要求和自觉意识,董仲舒则以天为基本视角而提出:孝白天地出,孝从五行生。董学第一次把孝纳入一种宇宙论的形上结构,从天的结构特征出发,论证出孝的合理性、合法性与合情性。与孝文化相伴生的是中国悠久的家文化。而这恰又与西方文化传统形成了鲜明比照。现代社会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孝的实现方式必然有所更新,利益原则的渗透也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孝的思想包括很多内容,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孝不违礼;孝是让父母少忧;敬是真孝;善谏父母为孝。最后还简要概括了孝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孝文化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孝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精神和教养老人、勤俭节约的意识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让青少年从传统孝文化中多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