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主要方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其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良好的师德师风、“适用”人才充足、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理念与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然而,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队伍内部固化以及管理问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此,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教建设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和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多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等途径,构建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个人发展支持体系,以促进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最终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大有可为。立足2020年和2021年《安徽统计年鉴》《安徽旅游统计年鉴》,构建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SPASS软件,选取皖中地区四个地级市——合肥、六安、安庆、滁州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走文旅融合之路;加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投入,打造特色品牌;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拓展营销渠道,推广乡村旅游产品四个方面的建议来提升皖中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利用技术赋能释放出均等化的市场机会,重新统筹城乡关系,并使得多元化、大众化的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可有效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发挥信息惠农的作用。要实现数字乡村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应从数字乡村对“乡村经济、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政治、乡村主体”五个维度的赋能机理出发,明晰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直面影响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源性阻碍、要素支撑不足、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构建“产业优先机制、协同联动机制、要素支持机制”等机制并进行优化,构建与数字技术相匹配的高效平台与能有效激发农民主体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技术对于乡村振兴的精准赋能。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借助乡村旅游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探讨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深挖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理解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提供新视角。其次,指出乡村旅游在驱动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商业化趋势明显、乡村旅游开发不注重生态保护、乡村旅游品牌效应不突出、旅游业从而人员队伍文化素质不高等。基于此,本文提出注重发挥区域特色,挖掘关键元素价值;保护生态环境,筑牢旅游发展根基;构建乡村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效益;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实施效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提要]数字乡村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是我国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手段,能够消弭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由于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队伍匮乏、产业结构单一,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面临较大挑战。本文试图从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起点出发,依托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探索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潜在路径,并从数字乡村建设方案、地区管理理念、主体参与程度、政策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乡村振兴需要迎合人们回归热土的意愿,要发展更离不开好的政策来扶持。现阶段,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的道路。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其前景广阔,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文化产业相结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乡村文化产业依托区域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开发和创业就业融为一体,将美丽乡村、风俗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增加乡村发展动力,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是乡村实现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脱贫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所处的战略意境、风险环境和问题情境,以生计韧性、产业韧性、生态韧性、文化韧性、组织韧性五大要素构建韧性乡村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11—2020年大湘西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发现:样本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十三五”时期提升幅度较为显著;各维度韧性贡献力呈不均衡发展趋势且建设水平差异明显,文化韧性、生计韧性和产业韧性是推动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总体呈现出以“芷江侗族自治县-中方县-溆浦县”一线为分界线且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脱贫民族地区应厚植内生性韧性治理理念,构筑高质量韧性乡村要素体系,完善多元化韧性乡村系统功能,打造一体化韧性乡村空间协同机制,促进韧性乡村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既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还是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繁荣的基本手段。因此,居于文化治理核心位置的制度构建,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中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尤为显著。民族地区由于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的独特性,生成了富含区域特点与族群底色的集体记忆,这就决定了这一地域的乡村文化治理在总体原则上呈现出了二重性:既要遵循国家文化治理的战略设计与制度安排,尊重普遍性,又要立足地域特点与地方实际,侧重特殊性。文章以青海为考察中心,细致审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旨在从系统性分析制度整体、从地域性思考制度特色、从人民性考量制度价值,从而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区域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阶段,多维度考量乡村价值是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乡村价值主要包括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当前,乡村价值的实现陷入四重困境:新产业新业态培育“难”,限制乡村经济深度发展;生态涵养“乏”,破坏乡村生态建设格局;养生养老养人优势“弱”,削弱乡村社会建设优势;乡村文化建设“困”,淡化乡村文化特色。打破乡村价值的实现困境应遵循乡村产业发展规律,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补强乡村发展生态短板,维护乡村生态平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满足乡村居民美好生活需要;通过乡村需要塑形铸魂,保护乡村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特色经济的价值特征和产业价值链的价值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揭示出构成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活动与特色经济价值实现之间所存在着密切的内在经济关系,由此成为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又一理论指导.因此,在关于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模式的探讨中,以民族地区所拥有的某种核心价值(如核心技术、工艺或独特文化等)为基础,通过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形成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模式,使民族地区各具的价值、相互关联的资源和产业实现优化整合,以推进民族地区潜在资源优势向现实竞争优势的转化,使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民族地区有竞争力的、持续的价值增值过程,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变迁下的农村社会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乡村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过程,农村社会结构以及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协调不同治理主体关系、实现村民利益有效表达、推动农村社区民主意识形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自然嵌入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组织通过组织运作实现了不同治理主体的广泛参与,这与目前乡村多中心治理格局目标相得益彰。乡村治理过程显然需要组织运作机制与传统村民自治机制有机结合。因此,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并与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个体等治理主体相互合作协商是解决目前农村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要求知识分子参与发展。从“乡村建设运动”到“参与式农村评估(PRA)”,一脉相承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正是知识分子参与农村发展的写照和依据,也是中国农村发展必须关注和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扶贫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化贫困作为贫困重要范畴之一往往被忽视。经济增长新理论已逐步从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转而突出人力资本对经济进步的贡献。文化教育可以形成文化资本,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扶贫主张从文化教育着手,注重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对社会转型期的适应能力。本文聚焦于农村的文化贫困现状,通过研究提出一些与农村文化扶贫相关的建议,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浅谈如何以乡村旅游促进我国农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乡村旅游的涵义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乡村旅游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主要包括若干发展原则和应注意解决的一些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土地是农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流转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同时面临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社会期盼等重大机遇以及信息不畅、交易失范和融资困难等诸多挑战,通过重新审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土地流转存在的制度体系、供给保障和市场交易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要夯实土地流转产权基础,实现流转管办分离,完善流转服务平台,规范流转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土地是农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流转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同时面临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社会期盼等重大机遇以及信息不畅、交易失范和融资困难等诸多挑战,通过重新审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土地流转存在的制度体系、供给保障和市场交易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要夯实土地流转产权基础,实现流转管办分离,完善流转服务平台,规范流转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体育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农村体育的良好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的相关策略,希望为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仍存在着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风险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体现在物质文明上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精神文明上提高农民的素质,能够更好地进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能够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明上促进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