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6,(6):60-64
屏风意象是宋词中的重要意象,其在《全宋词》中的出现频率高,大约是《全唐诗》中出现频率的四倍。不同于诗歌中带有强烈男性特征的屏风意象,宋词中的屏风意象呈现出性别化的特征:出现在女性闺房里和出现在男性书房中的屏风意象风格迥异。女性闺房中的屏风作为室内家具可将闺房空间分隔为屏外空间和屏内空间,造成双重窥视,读者不仅可以窥视女性闺房,还可进一步窥视屏内空间里更为隐秘的情事,屏风的设置增强了词作的情色意味,也造成了含蓄婉转的艺术效果;同时女性闺房的屏风还是重要的绘画媒材,词人通过对屏风画的指认来比喻女性的情思。男性书房中的屏风,词人有意将屏风写得极富文人特质,如纤尘不染的素屏、墨迹淋漓的书法屏,以区别于女性空间中绮丽的屏风,即使是山水屏风,也更多表达的是山水隐逸之思,而不是相思缠绵之感。性别化的屏风意象承担着不同的艺术功能,由此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场所的差异、主人公的性别、观看与被看的角度,造成屏风这一意象在不同情境中的差异化表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重视处理自然物象与审美意象的关系。早期绘画,自然物象的真实性受到重视;自魏晋时期开始,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审美意象的创造开始成为衡量绘画艺术品位高低的标准,审美意象成为绘画艺术的本体;唐朝与五代时期,强调对自然意象进行审美观照;宋代画家重视“象外之意”的构造;明代强调实境具象与审美主体的结合;清代尤为重视自然物象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主体创作,与读者思想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诗歌由意象统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同时也是诗歌的衔接手段。本文运用意象衔接理论,以辛弃疾的闺怨词《祝英台近·晚春》为例,把意象的衔接分别归纳为事物类、志向类、行为类和情感类,来分析诗词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相似文献   

4.
屏风艺术是我国传统家具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的重要载体,屏风艺术呈现出了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特征.对屏风艺术的美学表现做出探索,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屏风艺术的美,而且对于挖掘传统屏风艺术的时代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屏风艺术在不同时期的美学特征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我国屏风艺术的...  相似文献   

5.
宋词中有很多的意象",帘幕"是其中之一。虽然学术界对该意象的内涵有很多的探讨,但是把该意象和宋代文化心理进行联系的却很少。本文在探讨"帘幕"阻隔意象的同时,重点探讨该意象所反映的宋代词人自闭、自怜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闺怨诗,即反映闺中思妇离愁别怨的诗,是闺妇对丈夫的相思怨恨之词。它是诗歌中的古老题材,发展到唐代更盛,因唐代闺怨诗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唐代闺怨诗中大量出现月、衣、柳、梦这些意象,成为令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它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诗歌融为一体。唐代闺怨诗中常见的月、衣、柳、梦等意象,为认识唐代闺怨诗的艺术特性和了解诗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提供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作为唐代的边陲重镇,使得有唐一代的闺怨诗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涉及到东北意象。在今存近70首涉及东北意象的边塞闺怨诗作中,孕育了边塞诗的独特审美内涵。其不仅风格凄恻哀婉,而且诗中所塑造的生动感人的妇女形象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天宝十一年(752)冬李白曾北上幽州,对于东北的边塞状况亲有所感。此一经历自然使其反映东北边塞的闺怨之作更加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是语言的画,闻一多提出诗歌的绘画美,这里绘画美不仅是词藻的运用,更是意象使用的妥帖和色彩运用的契合。诗人对意象的选取、色彩的使用无不透露着诗人对生活的理性透视。文章将从诗人民族化意象的选取中透视其民族化的色彩,再从色彩与意象的糅合中窥探诗人作品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9.
橄榄出现在诗文中亦有千余年的历史,大规模出现在诗歌中是在宋代。宋代文人将其赋予了独特的现实用途,橄榄超越了食用价值成为馈赠礼物的重要选择,特殊口味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文人青睐的关键。橄榄在宋代诗歌中,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一种代表南方、诠释人生、抒发忠心的独特诗歌意象,成为植物意象家族的独特一员,赢得了古代文人的喜爱和赞誉。  相似文献   

10.
宋代山水诗呈现出世俗化的意象审美倾向。亭意象的大量出现,表现了宋人对山水诗的世俗化享受,非唐人寺庙道观的高雅。梅竹意象引入日常山水,不再是单纯的高洁之物。宋代山水诗意象的总体基调是清趣,俗中见雅。陶渊明在本时期接受高潮促进了上述意象的生成,田园情趣被纳入山水诗,拉近了山水之雅和人世之俗的距离。这既有理学的影响,也是市民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宋代画院的兴起对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以及后世的传统绘画的影响颇深,也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画院的绘画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从郭熙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宋代画院绘画不但形式精美生动,更具有诗意中的美与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对于宋代院体画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的学术和艺术上的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花草文学意象中,扬州琼花作为一个被集中书写的对象肇始于宋代。配合着历史的变迁,琼花经由宋代文人持续的诠释与书写,文化内涵渐次增加,文学意象日益饱满。尽管琼花物种已随宋代扬州而逝,但琼花意象却变成代表着一种品格、一个城市、一段时间的文化符号,永远留在历史当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的造型观是意象造型,是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结合产物。“意象”是指绘画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物象相互融合,交织而成的艺术精神。“似与不似之间”,对形与神的总体把握,是中国画意象造型观的核心。中国绘画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华民族绘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词兴起于初唐,经过盛唐、晚唐五代的发展。到了宋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在经历了宋代文人的苦心经营后,词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地。宋人在精心苦雕、刻意经营的过程中,对意象的营造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可以说.“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自然景物不断意象化的过程”,而词更是如此。宋代词人为我们构建了瑰丽的艺术殿堂,并使词具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意象的选择、提炼和运用,更使宋词五彩纷呈,进而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月是宋人词作运用最广、文化意义最浓的一个意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意象油画的提法近年来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争鸣,主要集中在"民族性"与"本土化"视角以及意象与具象、抽象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展开。对意象绘画阙值的探讨恰恰有利于提高意象绘画的辨识程度,意象概念本身的清晰度以及适用的普适性,是避免概念泛化以及局限性的关键。同时,研究意象概念,要多运用形而上哲学思辨;探索意象绘画,则应多采取可实证的形而下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融入主观情志的客观物象,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重要构件。"梧桐"作为宋代词人笔下重要的植物意象,被赋予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内涵。本文拟从意象组合角度,探讨宋词中"梧桐"这一意象所体现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19.
在《花间集》中,以抒写闺怨的作品居多。在众多的闺怨词中,“娇慵无力懒梳妆”这一独特意象被广泛地运用,成为花间词抒写闺怨所用最多模式之一,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做为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和延续,自必有它的背景和条件:其一,往代抒写闺怨或宫怨的文学作品中,相类意象的运用,是形成花间闺怨词这一抒写模式的先声;其二,温庭筠在接受齐梁宫体诗和唐代“青楼文学”影响的同时,扬弃了齐梁宫体诗人对女性外在形貌的赏玩甚而是亵玩的低级趣味,把笔触延深到对女性心灵的探索上,完成了“青楼文学”女性描写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其三,社会现实及时代精神与词人的个人生活经历,促成了这一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王涯闺怨诗表达了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独守空闺的寂寞,青春流逝的伤感。这些诗的艺术表现也很突出,意象清新明丽,以细节显真情,语言简练有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