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文学人物的剖析有很强的适用性,以《八月之光》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神经症人格作为切入点,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更能体察到人物内心的焦虑和敌意,更能透视人性扭曲的根源。种族主义的戕害和社会文化的荼毒,导致主人公人格异化,逐步发展了屈从型、攻击型和孤立型并存的神经症人格。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这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风韵的视角,可对人格问题做一全新解读:一方面,"以心为本"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本质;另一方面,"儒道互补"则极好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3.
修辞叙事理论认为,在一个叙事结构中,首先是叙事者向他的读者讲故事,然后是作者向作者的读者讲述“叙事者的讲述”.在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产生自细密画审美传统的多位富有特色的叙事者,不仅营造出了与以往小说不同的细密画式叙事结构,同时还有着深刻的修辞意义.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叙事者的讲述”的讲述,表达了对传统的致敬和他关于本民族与当今世界的深入思考——在东方与西方、冲突与融合共存的当代,世界的真相是如此宏大而复杂,任何一个叙事者凭借自身的眼界和意识都不足以将其客观真实地讲述出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人格构造理论对魏晋风流进行分析解读,以求能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以期更加多元地把握魏晋名士的人格构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青年经历了"沉默一代"和"反叛时代",他们追求自我、本能体验和社会反叛,疯癫构成三者间的共同特性,但各群落所负载的"疯癫"有不同内涵。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神经症人群、垮掉一代和嬉泼斯特等三类青年群体,厘清三者在表征、价值观念和命运之间的联系和衍变,同时挖掘他们疯癫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并发现疯癫概念的内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摘要]凯伦·霍妮作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在建构其焦虑理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神经症人格理论,探明了神经症人格的本质和形成机制,划分了神经症人格的类型。霍妮神经症人格理论不仅丰富了精神分析学理论,也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夫妻型"有限责任公司特点在于:公司的股东为夫妻二人,或者公司的主要控股股东就是夫妻双方.然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运用尚存在难点,公司法本身虽未否认夫妻设立公司的人格权限,但单纯对"主体单一"的强调,事实上却否认了夫妻型公司人格,有悖婚姻自由.故不可对夫妻设立公司作特别规制,夫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不可轻易否认.  相似文献   

8.
《黄色墙纸》中,叙事者“我”对约翰、詹妮与黄色墙纸背后的女人(们)的态度的演变,深藏着其对父权社会制度所持观念的改变。基于这种改变,叙事者“我”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并试图打破男权统治,以最终获得疯癫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荣格心理学中"永恒男孩"原型、英雄原型和独立人格的形成视角解读《阿拉比》小男孩的人格。与古希腊神话中阿多尼斯对比,呈现小男孩人格中的"永恒男孩"原型,前者将"永恒男孩"原型渗透到人格的全部,因而夭折;后者却避免其侵蚀,建立起独立的人格,成功过渡到英雄原型第一阶段。《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人公进一步证实了小男孩实现英雄原型第二阶段。健全独立的人格使小男孩打破了前人展示的落魄的幻灭者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对自主人格的呼唤,对依附人格的批判,构成它最具深度的矛盾冲突线.20世纪市民文学展现的人格冲突,最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蜕变的尴尬".在世纪初和世纪末的官场现实主义小说中,对依附人格的批判和剖析即成为主导倾向.鸳蝴派的作品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想影响颇多,但封建的伦理观念也深驻难移.海派作家叙事的平民立场、"俗人"立场体现了他们一种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但他们笔下也没有站立起一个健康的具有自主人格的新人形象.新写实小说、70年代作家、美女作家等八九十年代的市民文学所展示的市民的人格世界也是灰色的.张欣笔下的"城市丽人",在残酷的竞争中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始锻冶出一种新的人格,这是百年市民文学的一个终点,也是新的世纪市民文学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