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思政”理念下,厘清“体育思政”的时代蕴含,探寻“体育思政”的生成逻辑,实现高等体育教育政治底色的打磨和价值观层面的互认。通过课堂实践和校内实践,实现体育与思政在课程领域的深度融合,更在师生交流和组织建设层面发力,更好地打造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和平台,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各级教育机构都明确提出高校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一种通过具体课程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是当代"立德树人"的有效构建途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也必须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如何在各种课程教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我国当代高校教育参与者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高职体育课为基础范例,就体育课程中构建全面的思政模式,探索"体育思政"全方位、立体化、交互式育人新方法,做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育人新格局的构建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表现即爱国精神、合作与竞争、理性与乐观。文中分析了将现代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提升体育精神的重要程度,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展现体育精神,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在体育课程健身基础上,更加强调思政教育的育心功能,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目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主体与原则;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既要做强体育课程本身,又要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学段贯通,体育课程内部联通;需要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创新,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景创新;需要融合联动,实现课程融合联动,师资融合发展,校地融合共育;需要强化保障,构建制度、物质财力保障,建立评估评价体系,从而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为了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其必然性:高校体育教学缺乏课程思政元素和肩负培养学生德育的使命;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具有显性和隐性价值,提出了健全高校体育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创新、加强学校领导重视、制定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思政教学意识、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挖掘"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所具有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凸显体育教育所具有的育人价值,而且也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本文归纳总结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以及融入"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着重研究了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从而挖掘"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中的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全国35所高校体育课模式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由于教学职能的扩大,高校体育与健康课是一种多方位多层面,课堂教学、体育实践课和专项体育实践活动三者结合的大课程.高校要设立与"体育与健康"课相适应的课程建制,把体育实践课和专项体育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之中,并扩大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计划中的结构比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论观点,从体育生活化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进行研究,发现该指导思想与体育教学中促进大学生实现体育生活化相脱节.为此,新时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从"培养兴趣、提高技能、发展特长、终身锻炼"等4个层面进行改革,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让学生最终实现体育生活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顺应我国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步伐,分析"轻体育"内涵及健身特点的基础上,对高校开展"轻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基本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探讨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更好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的新途径.以期对"轻体育"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田径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既培养大学生田径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又涵养大学生体育精神、终身体育理念等。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田径课程与思想教育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应然选择。高校田径课程应围绕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使体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阐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的原则.通过增强"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系统,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专业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分析课程思政系统,定义课程思政矛盾,并积极寻求原理解.以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专业课程加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为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育要抓住"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强化"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意识,深化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凸显学校体育教育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问题,以实现教学改革目标为前提,设计了改革内容: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理念,及时更新体育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依托休闲体育助力健康中国,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将教学内容向现代化和休闲化方向发展,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4.
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而学生的体质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不完全一致等问题。同属高等教育的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在性质、目标任务上的异同,既表明了两个体系发展方向不同,也显示出了二者有着教育功能的互补性。一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育人为本;二是要坚持竞技体育与大学生体育同步开展,促进普及与提高;三是要提升竞技体育树品牌,学生体育促发展。通过这些途径,从而达到教育目标、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与方法互补,实现高校竞技体育和大学生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课"的提出为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质量提供了新契机.基于"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思政"金课"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统一""反映时代性和前沿性统一""符合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部分教师教育职能弱化、教育介体的纽带作用欠缺等问题;思政"金课"的构建要激发学生主体性,构建学习共同体;强化教师教育职能,提升教师素质;改革思政课程内容,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动、打造思政"金课"格局.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在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大学英语教学责无旁贷.大学英语课程应积极承担思政教育的责任,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与教学育人的统一,让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作出了"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论述,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也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指明了方向.深入分析领会"八个相统一"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此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精度、高度、纯度、深度、效度、温度、信度和广度八个具体方面的改革创新,能够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忠诚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教育思想符合当代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了当代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探讨高校体育开放式教学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意义.针对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对高校体育开放式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开放学习空间、实施学习时间的弹性化管理,开放教师资源实现合作性教学,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是一种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工作体系立体,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重视大学生全面政治素质的提高.在这样一种思政课宏观教育模式的引领下,如何构建适应思政发展的教学策略,是当下高校思政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基于"大思政"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思政课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课程构建缺乏"大思政"思维等问题,提出重视思政课教学、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搭建思政实践教育平台、完善课程评价平台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总目标的要求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双线融合、同向同行模式建构成为了落实协同育人教学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之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却存在着师生观念、课程融合和制度建构三方面的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文化育人;提升教师素养,坚持协同育人;挖掘隐性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