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生琐考     
合生是唐宋时期影响较大的一种文艺形式.笔者详细考查了合生与机警、杂嘲、题目、商谜的关联.唐人所说的“机警”,其义即指物题诗之机敏,与宋人所说“指物题咏,应命辄成”的合生,正相一致.窃以为“机警”即是合生之别称.合生与杂嘲,主要内容都是指物成诗,且都以“言词捷给”为上,并无实质界限,故往往并称.“杂嘲”之得名,乃因其内容上的嘲戏性质;“合生”则本于此活动之“应命题咏”的方式.题目,是人物品题,故又称“题目人”;有诗之“题目”,称为“唱题目”,乃以诗歌为“题目人”之方式.因其舍有丑化嘲笑之意,故其实质仍是杂嘲.以诗为形式的商谜叫诗谜,诗是谜面,物是谜底,据诗猜物,而合生则相反,是指物赋诗,故合生与商谜可相互为用.要之,五者相通,交相为用,皆以冲口辄成、恰如其分者为可贵.  相似文献   

2.
关于南宋姜夔的词风,学者总结出有清空说、清刚说、清劲说."清空"最能概括其创作风格.拗句、虚字的运用以及对江西诗法的使用等对"清空"词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吴文英以"质实"与"清空"相对,但词作也具白石清峭、空灵之笔."清空"的形成有着南宋复雅思潮、佛教禅宗的背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宋诗的拗句,同时姜夔词与唐宋诗词作...  相似文献   

3.
自嘲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渊源有自的文学题材,具有清晰的纵向发展谱系,在唐宋时期掀起创作的高潮。陆游作为自嘲诗创作的大家,常常借此类诗歌表现对贫困的自谑、衰老的自慰、痴顽的自嗟与功名的自揄,并以卓绝的艺术天赋促进了自嘲诗这一诗歌题材的新变与某些自嘲传统的突破,将自嘲诗这一题材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陆游自嘲诗的创作成就与当时兴盛的嘲谑风气关联巨大,更与创作主体罢黜赋闲的人生经历以及三教汇通的思想体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酒"是我国古代诗人(词人)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第一次有意识地赋予"酒"意象独特审美内涵的是魏晋时期的诗人.自此,我国古代的"酒诗"便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词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独特的象征意义,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词)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已故著名学者吴孟复先生毕业于无锡国专,治学之余创作旧体诗,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手.吴先生诗典雅而能通俗,理论与创作实践密切结合;风格兼融唐宋特点,和雅清新.诗中表现知识人士爱国情怀与真纯品格,堪为后学之楷模.  相似文献   

6.
词心说     
"词心"虽系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词学范畴,但却揭示了唐宋以来词人在创作中独有的心理状态:或"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或出于至情至性,所谓"不能不尔"。正是由于这种种"赋情独深,逐境必寤"的词心表现,才可能创作出与诗、曲、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具有独特美感的词情词境。  相似文献   

7.
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晚唐五代开始的"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和北宋中期围绕这一创作现象的批评论争,不仅涉及到词的创作方法和词史发展的方向问题,更对诗词体性的异同之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诗为词"在唐五代及北宋前期的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填词对诗歌句式句数及婉媚风格类型的趋同,而从北宋中期开始的相关评说则重在分辨诗词体性之异.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在强调词体之独立和本色的同时,也主张通过诗人句法来体现词中的情感力度和壮阔风格;而在演唱风格上则在宋代普遍流行的女音之外,追求声调高逸的男音色彩."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演变在唐宋语境中可以得到准确阐释,并可借此展现宋人词学观念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8.
龙启瑞是清代道光年间广西著名的文人,他在《谌云帆诗序》中通过对唐宋时期某些诗人与清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的比较,认为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并不适用于清代,诗歌创作在存在着"穷而后工"的同时,也存在着"诗能穷人"的现象."诗能穷人"的根本原因是"学"的结果.龙启瑞的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宋诗之争"贯穿清代诗学和诗歌创作的全过程,绝大部分诗人和流派都涉及"唐宋诗之争".综观20世纪以来的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内容上有从"唐宋诗之争"出发对诗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的,有关于唐诗、宋诗研究的,有从清代诗坛风气、诗学演变立论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一元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的发展过程.本文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的历史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考察其研究方法,提出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期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趣"作为我国古代诗论的重要审美范畴,是在唐宋时得以成型的。延展到金元时期,古典诗趣论主要表现有二:一方面,"趣"在金元诗学批评中继续得到承传运用;另一方面,金元诗论、诗法又对诗趣进行了富于理论性的阐说与抽绎。这为"趣"在明清诗论视野中的盛兴和深化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