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诗歌由盛唐向中唐转折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派,以十才子为主的一批二三流诗人的创作形成了所谓的大历诗风,在当时造成了颇大的影响。司空曙为大历十才中存诗较多的一位诗人,《全唐诗》收其诗二卷,计一百八十余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勾勒出大历诗人在大乱初定的时代条件下,使诗歌创作主题的取向由初、盛唐之外倾变为内敛,艺术风格由高举远蹈而变为白云、青山、芳草之韵情,以及诗歌在展现诗人个性方面比前代更进一步,体现出了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时代特色等一系列特点,从而阐发出大历时代在这个从盛唐到中唐的转捩点上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它透露出了盛中之变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风的深刻变化,可以追溯到作为过渡阶段的大历诗歌.大历诗人多在天宝末年以后登第,此时他们血气方刚,欲有作为,但生逢战乱,只有将高昂激越的理想之歌换了浅樽沉吟低唱,在感慨与憧憬中去虚度韶华;战争结束了,他们黄金般的岁月随之逝去,只留下疲心倦意、自卑苦闷、叹老伤逝、孤独落寞的普遍情绪.与这一时代的特殊现实生活和诗人的精神状貌相表里,大历诗歌在审美特征上也悄然生变,并为中唐诗风的大变奠定了基础.那么,大历诗歌有何审美特征?又是如何与“盛唐分道”成为中唐诗风之先兆的呢?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多年中 ,文史界对唐代史、文特别是唐诗的研究 ,可谓盛极一时。其论著之多 ,成就之大 ,都远非其他时代所可比。只是在唐诗研究中 ,主要集中在盛唐 ;以大历、元和为中心的中唐五六十年 ,诗人和诗作在数量上虽超过盛唐 ,而研究方面 ,除个别作者外 ,却比较近于冷落。其原因 ,一般认为不在量而在质 ,也就是说在艺术品质上 ,中唐不能与盛唐相比。但是从另一角度 ,也即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中唐却完全不容忽视。随着中唐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变迁 ,诗歌从内容到形式 ,都起了不小的变化 ,而且在艺术的追求上颇有异彩纷呈之…  相似文献   

5.
"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坛的两大诗派和两大诗人密切相关,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盛唐气象"在李白的诗歌中,是以名士气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杜甫的诗歌中,则是以儒生气象的形式表现的。同时,"盛唐气象"还表现为山水田园诗中的隐士气象和边塞诗中的英雄气象。  相似文献   

6.
从卢纶的诗歌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由开天到大历诗史进程的踪影。其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一方面,卢纶与盛唐诗人声气相接,其诗雄健、俊朗、清韵,是开天盛世精神的积淀与延续;另一方面,其诗精微深婉的心态描写,精于自然景物细致描绘的创作倾向,直接开启了“中唐诗近收敛”的创作局面。同时,卢纶诗歌中的浅俗轻艳别调,可谓中唐元白一派的先声。因当时几位皇帝对其诗的喜爱,使其的影响力延续到了中晚唐,故在大历十才子中,卢纶对当时文体、诗风的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7.
大历十才子是中唐前期的诗人群体,因其成员间交游唱酬密切,诗歌艺术情调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性。司空曙作为十才子的主要成员之一,其诗歌艺术既具大历共性,也有独特个性,主要表现在抒写聚散贯注浓郁人情味,刻写风物融汇传达真神韵,锤炼字句善用数目颜色词。司空曙诗歌鲜明独特的艺术意味与表达,是构成大历诗歌艺术风貌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现实之树绽开的心灵的花朵。诗人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不能不受其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通过心灵而且是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成其为艺术作品”。大历十才子在特定时代中形成的特殊的审美心理促使他们由宏阔的外部世界逐渐潜沉于审美主体的内心领域,他们以其敏感的诗心直接把握时代的心理节奏和情绪特点,从而显现出了与盛唐诗歌大异其趣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兴寄”“兴象”范畴在初盛唐革新齐梁诗风的诗史背景下产生、发展,体现出盛唐诗人对诗歌体制的实践以及对诗歌功能的具体认识。从体制上看,“兴寄”说呼应的是发扬汉魏比兴艺术的唐人古体创作。“兴象”之确立则受到近体诗演进过程的实际推助,与盛唐律诗创作存在紧密联系。从时人对诗歌功能的认识来看,“兴寄”说强调诗歌抒情言志,针对的是南朝后期诗歌逐渐演变为娱乐性的工具的弊端;“兴象”突出的是诗歌审美功能,盛唐人延续了南朝诗歌重视艺术美的传统,并结合晋宋以来的山水审美意识加以改造,以当时士人清新壮大的审美理想革清了六朝余弊中的低级趣味。盛唐“兴寄”“兴象”范畴相互补充,体现出初盛唐以来诗歌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唐诗史上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边塞诗的渊流一直在发展着,其中盛唐边塞诗特别引人注目,究其原因是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盛唐强大的国力、巩固的边防与时代的种种条件;其次是在这种国力下,诗人们本身形成的与时代相一致的胸襟与气度,及至反映在其诗歌中的风貌;最后就是盛唐边塞诗本身的发展,继承了建安风骨,实践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并且盛唐诗歌在内容与题材上都有突破。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实质体现了一点:盛唐边塞诗的时代性格-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11.
明嘉靖年间,李默、邹守愚所编《全唐诗选》以儒家传统诗教为宗旨,强调诗歌的教化功用,倡导温柔敦厚、雍睦和平之风,重视诗歌对人性情的归正与涵养作用.其选诗以高棅《唐诗正声》为主要底本而参之以高棅《唐诗品汇》和杨士弘《唐音》,具体选诗体现出以李白五古为正宗,重视李商隐、张籍、王建等中晚唐诗人的鲜明特色.此选给予盛唐以下诗人,特别是晚唐诗人以高度关注,在明中期的诗歌复古思潮中弹出异响,客观上为中晚唐诗的传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李颀一生主要为道家思想所支配,加上仕途的失意,使他的心态在盛唐诗坛尤显孤寂。这种心态影响到诗歌里,使他的诗歌既保留了盛唐诗歌雄浑的特征,又包含了寂寞、峭独的风格,成为中唐诗风的先导。因此,李颀诗具有从盛唐向中唐转型的过渡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九龄是开元年间政坛、文坛领袖。作为盛唐早期的重要诗人,张九龄为后世树立了清澹含蓄的诗歌风范;而作为盛唐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奖掖、提携了很多具有非凡文学才能的有识之士。经他擢拔的文学后进,如王维、孟浩然等,也因人事上的亲近,而在诗歌创作上受其影响。在唐诗发展史上,张九龄热情响应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并以其卓著的创作实绩,彰显了积极的时代精神。可以说,张九龄是盛唐诗风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4.
岑参是盛唐诗坛上一位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杰出诗人。真正使他载誉青史的,是其中那些雄奇瑰丽的边塞诗歌。这些诗歌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雄浑、壮阔、迷人的诗歌意境,为繁荣的盛唐诗坛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百年徘徊──初唐诗歌的创作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对初唐诗歌的下限重新作了界定,论述了初唐百年间,随着三代诗人身份的变化,诗歌从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这一重要变化。作者认为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是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所作的主要准备。初唐诗歌创作的突破主要是由七言歌行承担的,它对盛唐诗歌新局面的打开起了重要作用。论文最后还探讨了初唐诗歌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希夷历史地位重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之音骨力遒劲、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四项内涵,在初唐近百年诗歌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众多诗人各有贡献,而刘希夷是唯一同时兼备这四种风格的诗人,这使他成为初唐诗发展的总结者。他以实际诗歌创作,预示着盛唐之音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7.
趋同与立异——李益早期诗歌创作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历时期是李益诗歌创作的成长期。典型的大历诗风在他的送别酬赠之作中留下了明显的印痕;而在表现着汉魏遗风和盛唐余韵的"华州诗"以及少数表现人生理想的古体诗中又洋溢着诗人迥异时流的叛逆精神。李益的早期诗歌创作之于大历诗风既有趋同的一面,又有立异的一面;而后一方面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8.
初唐诗人刘希夷在诗歌意境的创造和意象的选取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他的诗歌在初唐盛唐却"不为时重"。其原因主要缘于其漫游"处江湖之远";不愿仕武朝;诗歌充满了"异调"色彩;当时科举制度黑暗等。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历年间,有一批诗人由于仕宦、贬谪,生活在江南吴越荆楚一带,他们的创作因其社会地位、地理背景的相同而表现出共同的倾向,形成一个江南地方官诗人群。这批诗人以刘长卿为核心,主要有韦应物、戴叔伦、李嘉祐、独孤及、张继、戎昱、严维等人。其中刘长卿年辈稍长,恰成为将他们与盛唐诗人相连接的桥梁。这群诗人大都是中下级地方官吏,长期为宦四方,羁旅辛勤,亲身体验到战乱流离之苦,目睹战争给社会造成的灾难。所以在他们的诗中,经常出现战乱的鼓鼙和烽烟笼罩下  相似文献   

20.
《可岳英灵集》(以下简称《灵集》)是专选盛唐诗歌的一个集子。它以寓论于选,以实涵虚的独到批评特色而成为盛唐诗评代表。因此,将其诗歌美学理论与选诗标准及其所选诗作结合起来研究,能更清楚、准确地了解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和盛唐诗人的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本文即由此入手,进而探讨盛唐诗歌多样的情致美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