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代末年,以女真族为主体形成的一个崭新的民族——满族,崛起在中国的东北。十六世纪末,满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满文(亦称清文),1632年又进一步改进了满文,使之臻于完善,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满语文处于“国语”、“国书”的极为优越的地位。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族统治者入关前,就用满文书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其中以解放前发现的《满文老档》最为珍贵。1644年入关后,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满文使用的最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满文,对外代表国家,如清政府往  相似文献   

2.
满族"双语"教育教学改革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语、满文是满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亦可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满语、满文意义重大,而实行满汉“双语”教育则是继承满语、满文的最有效办法。满汉“双语”教育的可能性是:现有的满族聚居环境,可资利用的满族文化遗存、语言文字成果及可资利用的师资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满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开办满族学校,取得群众和政府的支持。满汉“双语”教育的意义:是保护满族语言、文字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历史研究的需要,也是满族文化研究的需要和满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语、满文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有利于满族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满文诗歌韵律是一项既有意义又有困难的课题。清代以来虽然留下了大量的满文档案和资料,但有关满文诗歌的资料及其作品却很少。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在广大满族同胞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搜集、整理出了一些用满文记录的神歌、民歌、谜语等作品,为满文诗歌韵律的研究带来了新材料。本文试以这些新材料及清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为基础,参照阿尔泰语系其他民族的诗歌韵律,论述一下满文诗歌韵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神歌是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对象。新发现的吉林乌拉满洲舒舒瓜尔佳哈拉满文神歌《倭车库特勒京》将成为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解读其名称和抄写形成时间,分析其内容和资料价值,与现有神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萨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满族语言、历史、民俗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顺治元年(一六四四)清军入关前满族的社会性质,是满族史和清初历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这个题目,好些同志写了文章,发表了各种见解。众见参差,各有所据,彼此商榷补充,研究愈益深入。 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结合有关文献,我认为,建州女真和早期满族(十六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初)仍然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明万历十五年(一五八七)以后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天命六年(一六二一)三月起迅速向封建社会过渡。 关于早期满族的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已另文专述①,这里我只着重讲讲满族的奴隶社会及其过渡到封建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满文《那氏谱单》所记人名多附有官职与身份,纠正了所有叶赫那拉氏均为星根达尔汗一支的错误认识,对研究叶赫那拉氏的组成及族源问题有较大帮助。《那氏谱单》所附神本神辞反映了满族野神祭的情况,为满族萨满教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远比汉文谱的价值要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满文《尼山萨满》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重视,对它的介绍和研究乃至译制也很兴盛。人们认为《尼山萨满》在满族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正是站在文学史的高度,我们有必要对《尼山萨满》的历史性质给予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官方积极推动满文典籍的翻译,各种汉籍的满文译本不断完成,促进了满文出版传播的开展.顺治年间,宫内刻书还利用明朝的刻书机构经厂.康熙十年(1671)左右,因翻"书"的需要而设立"内翻书房",康熙十九年(1680)又设立了武英殿修书处,专门负责编纂和刊印宫内编纂的各种图书,也成为满文出版传播的中心.顺康雍三朝满文出版传播在满族社会历史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满族的文化发展及其与汉文化的互动,为乾隆朝满文出版的鼎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满文历史文献是以满族特有文字——满语文书写的本民族历史文献,它不但记录了满族发展的轨迹,成为我们研究满族的重要参考;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弥为珍贵的文化财富。本文以满文历史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其形成发展、分类及特征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对这一重要民族历史文献认识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满谜》一书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家、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文革前在北京隆福寺旧书摊上见到的。用满文写成的满族谜书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这是我国民间“谜坛”上的一支奇葩,对于我们研究满族的民间文艺、民俗及语言文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满谜》一书的编辑秆,满谜的分类、特色以及与汉族谜语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满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篆书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2007年创作了60米篆书《道德经》长卷;2007年《金风乍起》作品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8年《稔风轻递》作品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8年《金色畅想》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2008年获迎奥运盛世典藏中国画、油画展提名;2009年《白露微微》作品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9年《盛荷图》作品获建国60周年诗书画印大赛铜奖。  相似文献   

12.
有清一代,随着满族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交往的不断扩大,满族人民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乾隆时期,章嘉国师若必多吉在清朝上层的支持下,兴建满族寺庙,翻译满文经典,创制满文经咒新字,不仅为保存、弘扬佛教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加速了藏传佛教在满族社会中的传播,促进了满、藏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满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清代满族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对汉族的统治,把满语满文定为国语国文,企图在全国实行满语满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刊印了大量的满文图书。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满文官刻图书异常发达。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强大动力下,满族汉化非常严重,满语满文不仅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反而被汉语汉字所替代,满文官刻图书从鼎盛走向了衰落,语言渗透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4.
关于《墨经》作者问题,胡适和冯友兰都认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所谓墨辩六篇大致出于后期墨家之手,这为学界较普遍认同。但反对之声,即坚执《墨经》为墨翟自著的文章时或见到。其原因之一,没有就《墨经》所述内容与撰写体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和论说。《墨经》所述内容、撰写体例与《墨子》的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的有关篇章的内容论述形式和撰写体例是完全不同的。《墨经》应为后期墨家所作。  相似文献   

15.
满文,是满族的语言文字,它曾经作为清代“国语”而被推广全国使用,因此在整个清朝统治时期留下了浩繁的官方文书档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北京和东北地区各档案馆所存满文档案达百余万件之多,这批档案,无疑是我国历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整理出版清代满文档案,挖掘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历史,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满族及其先民使用的传播符号主要是原始符号以及满语和满文.其中以原始符号的使用为基础形成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标记、结绳记事、投物记事、填物记事、配物记事、鹿骨、神石为凭、图画、象形文字、火信、契刻记事等.这些传播方式在满族及其先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语是满族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基本媒介,以满语为基础形成的萨满神谕和满族口传说部等是满族重要的史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满族的发展,满文又得以创制,并广泛应用在档案记载,典籍翻译以及许多碑铭、印玺和钱币上,成为满汉交流、中西传播的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17.
论满语文在满学研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变迁,满语文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而渐渐地被人忘却。然而,有清一代300年为我们留下的大量满文档案和文献,却提醒人们不可忽视满语文在满族历史、满族文学、满族宗教、满族民俗及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领域的历史作用。本文试就满语文在满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阐述自己的浅识,以求得更多的人重视满语文。  相似文献   

18.
满蒙关系史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满族史、蒙古史以及清史研究必然涉及的重要领域。满族与蒙古族之间有着长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关系。黑龙教授撰写的《满蒙关系史论考》一书是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新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舍是满族作家,并不只是因为出身于满族,而是他确实写过反映满族生活的作品。但老舍又跟其他少数民族作家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他的全部作品,反映汉族生活的占绝大多数。因此,使研究者碰到了一个难题:如果把老舍只作为满族作家的代表,实际上降低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果因为老舍跟汉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而否认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满族特色,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为许多少数民族同志所不同意。老舍的作品题材多样,形式多样,古今中外无不涉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卓越成就的多产作家。我们选择了《茶馆》和《正红旗下》两部满族特色最鲜明的作品,探讨一下老舍作品中满、汉文化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摘要]满族有过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作的文学,并且取得过较高的成就。满族母语文学创作,包括庙堂御制作品、带有个性化特点的私密写作、具有面对社会创作意图的作品、满文翻译文学。清代满族的母语书面文学是在有限历史空间制约之中的舞蹈。中原文学抑止着它的生存。满族母语书面创作处在自然生成,又自然流失的状态。在多重政治、社会及文化因素作用下,清代满族文学主潮体现于借用汉文表达方式的“非母语——汉语”书写形态。以汉族语文做书写工具来成就满族文学,已经成为其自身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