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藏族妇女人口状况分析南文渊一对藏族妇女状况的研究,包括对女性地位、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婚姻状况及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是藏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面。不少学者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拟从人口学角度对当代藏族妇女状况作...  相似文献   

2.
宋金时期,今青海、甘肃及四川西北部的安多地区,是藏族居住的一个重要区域,分布着大量藏族人口。本文拟对宋金文献中出现的安多藏族人口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对当时安多藏族人口数据及人口发展的原因得出与史实相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甘肃藏族人口婚姻家庭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定历史时期的婚姻家庭,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研究婚姻状况是人口学和社会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甘肃藏族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藏族人口的实际规模,特别是50年代初以来的历史变动乃是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较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以全国藏族聚居省区的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户口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近40年间全国藏族人口数量进行评估与订正,并对藏族聚居省区的人口数量变动和差异作系统的考察。笔者希望这一结果将有助于全面、客观地研究藏族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藏族人口在现、当代的变迁以解放前、后最为显著。解放前的人口状况阻碍了藏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生殖权和发展权无从实现。解放后,制定了对藏族人口发展的政策,人口的生殖权和发展权得到充分保障。但是,人口长期的过快、过度增长已对藏区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带来压力。生殖权是家庭的主观意愿与社会要求的统一,生殖权应与发展权相协调。所以,调整和实行符合藏区客观实际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是对藏族生殖权和发展权的完善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我国藏族人口自50年代初以来数量的变动乃是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较为关注的论题。在全国几个主要藏族聚居区内人口迁移量(即机械变动量)极少的状况下,由人口出生和死亡引致的人口自然变动往往决定人口总的规模及其变动。为此,本文试以四川、西藏、青海等三个主要藏族聚居省区(1990年这三省区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人口的89.2%)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人口出生、死亡的户口统计或曾耷资料为依据,对藏族人口近40年来自然变动特点·地区差异及相关的人口学或社会经济原因作一分析、比较。笔者希望本文将有助于对藏族人口发展状况的系统研讨。尽…  相似文献   

7.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之后,我国不少人口研究工作者,以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准,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经济文献资料,对包括西藏在内的藏区的人口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撰写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推动了我国藏族人口学的研究。这是很有意义的。对藏族人口进行研究,这是中国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一个时期以来,藏族人口问题为许多人所关注。流亡国外的西藏分裂主义集团和反华势力以所谓西藏人口问题为幌子,妄图干涉我国内政.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本刊发表的这组论文以大量精确翔实的资料和科学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论证了藏族人口的历史和现状的真实情况.毫无疑问,那些诽谤与谎言将不攻自破。本刊一向关注包括西藏在内的藏族人口问题,希望专家学者对藏族人口予以更多的关注,促进藏族人口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海藏族主要分布在地域辽阔的海北、海南、黄南、玉树、果洛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都兰县、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在海东地区的农业八县和西宁市也有部分藏族居住。藏族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省有藏族人口91186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46%。同1982年相比,八年间藏族人口增加了157606人,增长20.95%.比全国藏族人口平均增长速度高2.33个百分点,且分别比四川、西藏高3.12和2.15个百分点。青海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总人口的19.85%,是全国第三大藏族聚居地。  相似文献   

9.
喇嘛教与藏族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基础起反作用。因此,喇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形式的佛教,对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藏族人口问题上亦同样如此。研究喇嘛教与藏族人口的关系,是宗教学与人口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青海藏族人口,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使得青海藏族人口发展存在着性别比偏低、婴儿死亡率高、人口文化素质低的现象,本文对产生以上问题原因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民主改革前藏族人口增长缓慢的诸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吐番王朝后的一千余年间,整个藏族长期以来种族凋零、生齿不繁,人口自然增长率十分低下。在西藏实行民改以前的1100余年中,整个藏族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约0.45%。从1952年到1958年间,西藏的藏族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只在0.7%。而西藏民改以后短短22年中,全国的藏族人口都开始明显增长。我国的藏族人口总数,已  相似文献   

12.
中国藏族人口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她在创造祖国的灿烂文化、捍卫祖国边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以及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重大的贡献。一、藏族人口的变迁藏族历史上人口究竟有多少?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藏族人口发展慢了还是快了?这是一个国内外都很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藏民族在明代中后期的人口数量进行历史考察 ,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 ,进而得出了这一时期的藏族人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河湟地区藏族人口史的空白 ,这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经济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血缘、地缘的社会动员与人情交往关系在藏族传统社会中是一种重要社会资本,并随着人口流动不断拓展到传统社会以外的都市社会;借助现代新媒介及社交工具,在中心城市派生出各种新型社会关系网络,成为流动到城市人口的新社会资本。文章以到成都就医的藏族群体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和具体参与藏族在成都就医活动全过程,对藏族传统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的流动及其在都市中被整合利用、成为藏族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从"内卷化"到不断外化拓展的情形,进行生动细致地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原因,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模糊不清,因此,本文对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作一历史考察,并探讨了影响青海藏族人口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概论人口转变理论将世界各国人口增长变化水平区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并归纳出人口发展的三个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潜伏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转变增长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下降稳定期.这一理论客观地描述了生育水平下降的必然趋势和人口再生产(出生、死亡)变化的过程.历史地看,藏族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徘徊状态,甚至在一些时期还可能呈现负增长,处于人口发展的第一阶段.建国以后,藏族人口发展完成了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变,部分地区已开始向人口发展的第三阶段转变.转型中的藏族人口再生产呈现出许多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特殊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17.
裕固族人口不多,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周边民族,尤其是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对裕固族的形成与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材料,本文对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对裕固族形成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所于2011年6月展开了内地藏族流动人口课题研究。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西宁、兰州、昆明等中国内地大城市都有人数不一的各阶层藏族人口流动或定居生活。以成都为例,市区目前有户籍藏族人口3万多人,无户籍藏族流动人口在15万至20万间,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次来自西藏和其他四省藏区的藏族人口在成都市区流动。透过对成都藏族流动人口的实地调研,可以碍出以下论断: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政力于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进步的政繁显现实效。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宪法和法律允许并保障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的合法流动,各民族民众迁徙、择业等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朴 《西藏研究》2004,(2):99-105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聚居村落。该村藏族仍然较好地保留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 ,藏族人民敬老爱幼、扶助弱小的传统美德也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尽管今天遵循传统习俗仍然是莫洛村藏族的主流 ,但是 ,现代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口与土地日渐显现的矛盾 ,正促使莫洛村藏族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20.
低性别构成,一般是指人口性别比低于100的性别构成,亦即在人口总体中男性人口数量少于女性人口所显示的一种性别结构关系。西藏藏族人口的低性别构成特征,并非是某一时点或某~时段间之人口现象,而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时期的性别构成特征。据所承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看,从本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西藏藏族人口的性别构成一直表现为一个低性别构成(表1):从表1可以使我们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西藏藏族人口的低性别构成具有较长的历史性。尽管我们没有得到在50年代以前西藏藏族人口的性别构成资料,但我们却得到从50年代初到199O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