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途径和方式,最主要的是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我认为,从理论上说,二者的结合点不在它们的外部,而在它们的内部;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点。 关于“结合点”的涵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而统一体内包含着互相联系互相区别的两个矛盾方面,由于它们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为什么矛盾的双方能够发生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呢?因为双方之间存在着一个由此达彼的桥梁和相互贯通的中介。这个“桥梁”或“中介”,也就是结合点,由于结合点的存在,矛盾双方既取得了统一的基础,又获得了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条件。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中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就是统一体的基本矛盾方面。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的各个成分是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影响的,这在语音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世界上任何语言,它的语音都是有系统性的。语音发展的结果,破坏了旧的系统,同时就形成了新的系统。我们研究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就是研究各个语音成分的相互关系和互相影响;我们研究汉语语音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研究它的系统性的发展。毛主席教导说:“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  相似文献   

3.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联结的性质,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性质,这是正相反对、根本对立的两种性质,两者的界限不容抹煞和混淆。然而,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的两种性质,缺一就不能构成  相似文献   

4.
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而存在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也不例外,它作为一种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由其内在的物质力和精神力构成的合力,是一个由其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其核心问题是把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运用整体观点、联系观点和最佳观点指导我们的行动,切实增强和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中华民族盘强力作为系统而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系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某事物系统不但同周围的事物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而且其内部各要素也总是处于互…  相似文献   

5.
<正> 前年,刘道良同志曾两次发表文章提出,“应当抛弃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认为这个提法“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见《国内哲学动态》1980年第三期和《学术论坛》1980年第三期)。对此,我愿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便请刘道良及其他同志指正。(一) 一切事物都互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这个世界中一切事物、现象、过程和方面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没有哪一个事物可以不同其他事  相似文献   

6.
平衡与不平衡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任何事物的矛盾在力的表现上,都是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公安主体与第一客体在力量对比上呈整体的平衡态势.公安主体与公安第二客体之间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基础上也必须保持一定平衡关系.公安主体内部也存在许多平衡问题.认识和研究公安主客体中的这些平衡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这一综合性法律部门的指导方针。探讨这些原则,旨在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司法和研究工作寻找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和依据。这些原则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决定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目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与法律共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对技术本质与法律本质的理论探究,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具有本质上的同质性和价值上的互补性.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对法律渗透与影响随之加强.技术规范成为法律内容;另一方面,法律对技术促进和规制,促进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现代社会,技术异化给法律提出了新问题,法律对技术的规制也使得两者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反哺、政策反哺与市场调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项重要保障,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能互相取代;同时,三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辯證法是研究互相聯系和互相制約之普遍規律的科學自然现象和社會现象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約,是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基本待徵。事物的互相聯系和互相制約,是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基本現象,也是觀察事物的最初步的方法。斯大林同志在‘辯证唯物論與历史唯物論’中說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第一個特徵時写道:‘與形而上學相反,辯證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什么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的体系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两重性质。这一理论“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1页),其中包含互相联系的几个普遍规律和一系列基本范畴,这些表现了它的多样化的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各个规律、范畴不是并列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其余的规律、范畴都是由这个根本规律“派生出来的”(李达:《唯物辩证法大纲》第241页),都是它的补充和表现形态,这些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大一统性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和从不同的侧面表现这个根本规律的许多派生规律和基本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于唯物辩证法规律的相互关系的这种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是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反哺、政策反哺与市场调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项重要保障,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能互相取代;同时,三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是这个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循环是怎样进行的?它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评价循环功能质量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运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循环规律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些都是农业生态经济学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上述问题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共同讨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循环形式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在不停顿的运动之中,构成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不同系统。循环是系统物质运动的普遍形式,系统的结构不同,物质循环也具有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那么,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呢?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解释。因此,弄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然而它们又是互相联结、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抗战时期思想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抗日战争是一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总体战争,而且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促进的。正是抗日救亡思想文化的酝酿和宣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展开了全民族的争取生存和独立解放的伟大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非常活跃,教育学术有所发展,同时也有明显分歧和主义主张的争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有的文章和哲学教科书还认为,把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关系提到矛盾问题精髓的高度,是“创造性的新概括”,它“进一步深化了对立统一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有的文章甚至认为它是整个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同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虽然是互相联系的,有它  相似文献   

17.
论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制度文化具有阶级性、社会本位性、相对稳定性、权威性和一元性;精神文化具有普世性,个人本位性,易变性,自由性和多元性。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事关社会发展,个人幸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有着不同的职能,因而各自发展的规律也不同。社会的良性发展,依赖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按照各自规律又互相影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两种不同范畴的矛盾的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的由来与实质近几年来,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的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和事物的相对稳定相联系的,它包括着对立面之间的共同性、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第二方面,即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职能和作用,就是要使矛盾双方只能是包含于自身的统一体之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在研究经济史和编撰经济史论著时,需要考虑分期问题。这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本来就呈现阶段性,正确区分互相衔接而又各有特点的不同阶段,辨别各个阶段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因素,寻找依次发展的各种形态,是认清经济演变规律所必需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正确的分期才能准确地体现和区分各个时期的社会性质。在同一种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时期,根本矛盾相同,  相似文献   

20.
自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近来,又对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范畴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还结合对“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理解,应如何概括和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主张“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者有之;相反,认为“合二而一”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简明表述者亦有之;认为以上意见各带片面性,从而主张只有“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相结合,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完整表述者有之;甚至认为上述各种意见都不能成立,只有对立统一规律本身才是最科学的概括者亦有之。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讨论一下究竟怎样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正确概括和表述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对唯物辩证法核心和精髓的深入认识,也关系到对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正确理解,甚至关系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让各种意见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互相探讨,互相切磋,这是大有裨益的。为此,我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