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回纥(即回鹘)部曾与突厥诸部族结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联盟。早从公元606年起,回纥部在药罗葛氏族的率领下就曾几度企图摆脱东突厥的统治,但都未能取得任何结果。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即公元734年,东突厥毗伽可汗死后,回纥部才开始日趋强大起来。他们同其他突厥部族一道进行的反抗斗争终于于公元745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从此创建了回鹘汗国。建立回  相似文献   

2.
文忠 《民族论坛》2005,(11):28-30
从孤儿到解放军战士,从“反革命分子”到人民教师……张本文对自己走过的坎坷人生路,从来不曾后悔过。但他一直不明白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直到他进入中年,和大洋彼岸的亲生母亲见面后,才晓得自己身上流淌的竟然是美国飞虎队队员的血脉……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儋县兰洋区有个大王岭,是个宝山。在《中国矿史》上都记载有它的名字。日寇侵占海南岛时,曾想进山探宝,因见山高林密,未敢进山。去年三月,海南地质队第三分队到南报村挖矿糟打钻查矿,本是件好事。但有几个有迷信思想的黎族社员想不开。说什么  相似文献   

4.
中亚和南亚地区一直都是IS国重点渗透和战斗人员招募地。但由于现实及历史条件差异,伊斯兰国在这两个区域渗透活动的成效及方式存在诸多差异。来自中东的战斗人员已先后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建立起立足点并发动多起恐怖袭击,在中亚地区该组织的影响则比较有限。但是,随着伊斯兰国在这两个地区渗透活动的加剧,两地恐怖组织的地区整合和跨地区活动都在增长,如果中亚、南亚国家不能协调彼此反恐立场,采取共同行动,瓦济里斯坦—费尔干纳恐怖走廊的真正建成并不是不可想象的恐怖前景。中亚和其周边地区安全形势存在恶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古代维吾尔语中的n源于汉字真,n bitig的汉文词义为真契,此乃不少中外学者的共识。本文发现,在元代的一些汉文买卖契约中有亲契一词,卖主要将土地的原买情况记录于新契之中,称亲自画押之契为亲契;回鹘文契约Mi21反映了与元代汉文契约类似的情景:在续租同一地主土地的契约中,存在着佃户对以往租佃情况的叙述,表现了当事人对与自己有关的契约及义务的确认,称新的亲自画押之契为n bitig。笔者在本文中论证了n的发音通中古汉语的真、亲、新,认为回鹘文契约中的n bitig的最佳汉译用字是亲契。不同语言的文书中存在着相似的现象,它反映了蒙元时代边疆与内地在经济、文化、乡规民约等方面密切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6.
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梦想飞翔,梦想决定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诗仙李白施展报负的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之梦;"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那是周恩来中华崛起之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苏禄东王后裔作为穆斯林群体,虽没有祖先崇拜,但存在一定的祖先认同,他们的生活变迁史,是其在中菲六百年交往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自我构建,宗主国与藩属国王裔与平民、伊斯兰文化与传统儒家文化等不同主体的交流和互动,历史时序的久远、苏禄东王后裔的情感关怀、文化自觉和中菲关系的变化是其族群身份和祖先认同变迁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藏文古籍《门隅明灯》的相关记载,梳理了吐蕃赞普后裔在门隅的繁衍与承袭。门隅本为吐蕃属地,吐蕃末年王子藏玛被流放至此,其后裔在当地被尊为王,逐渐形成了弥森巴王和康巴王等两个王系,一直以来统治着广大的门隅(含珠隅)地区。赞普后裔在门隅的统治,使吐蕃文明传播到门隅各个角落,也奠定了门隅的历史、法律地位,这是所有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者都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9.
10.
回鹘与吐蕃及西夏在丝路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无论是在漠北,还是在后来迁居于今新疆、河西走廊及中亚等地,与丝绸之路都有密切关系。回鹘为疏通丝绸之路及独占丝路之利,不仅与所有来犯者、争夺者展开殊死搏斗,而且长期坚持斗争。本文拟就回鹘先后与吐蕃、西夏的统治集团围绕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斗争,以及他们与中原政权问的贡市等关系,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方可 《民族论坛》2014,(11):16-17
“板鞋运动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民间板鞋竞速运动形式有穿板鞋抢粽粑、板鞋扭秧舞、板鞋戏水、板鞋采香包、板鞋抛绣球、板鞋扇舞、板鞋拳术、板鞋踩气球等,形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2.
《魏书·太祖纪第二》载: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春正月戊申(初六),拓跋硅“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复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以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班爵叙勋,各有差”①(卷2,P20)。  相似文献   

13.
许卢峰 《民族学刊》2018,9(4):71-78, 122-125
法国汉学社会学家葛兰言在《古代中国媵妾制》中指出周代贵族社会通过媵妾的交换,作为个体的夫、妻与媵妾三者之间缔结婚姻生成家庭;不同家庭进而构成基于地缘的家族或宗族,最后形成邦或国。“礼”与“情”穿插于其中,使“个体-家-族-邦/国”四者之间形成有机的动态关联。媵妾婚符合周代的“人伦”与“礼制”,即“亲亲”和“尊尊”,但它们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同时并存的、双向度的情理结构,体现为一种封建时期的“爱情”,即家庭和家族成员间的亲密关系。葛兰言运用从沙畹那里学来的语文学方法爬梳经学文献,并采用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学视角,来分析周代婚姻制度,这为当前的研究如何结合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和视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公元初赵充国在青海屯田 ,对当时经济、社会与军事方面都有其重要意义。文章对此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选自作者来稿——《西游记中“西梁女国”故事的形成与素材来历探索》中的第八、九两部份。作者在原稿的《写在文前的话》中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将一个当时已流传几百年、渊源于民间说唱的“唐僧取经”的故事作胚胎,大加改造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市俗小说。其主旨基本上是对佛道等宗教持批判态度的。由于受历史时代局限,书中提到西陲地域、国、族乃至地方风物传说等,至今尚未多见有专文探讨过的就是“西梁女国”故事。作者认为,探明这一中古年代位于祖国西陲的“女国”与中原的交往、关系和影响,不仅可以对吴承恩创作选材、构思有进一步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汉藏两族人民留于民间的友好情谊。因而,无论从古典文学、通俗文学、民俗学研究角度,还是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来看,本文所进行的探讨,“未必就全无裨益”。基此,作者分别就:从《西游记》里的“西梁女国”溯谈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女人国”;“西梁女国”素材来例探源;“西梁女国”、“女人国”故事文字中反映出的汉藏人民间悠久交往情谊等内容分作九个题目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并“附带点滴建议”,全文三万余言。作者希望藏汉等各族学人、海内外专家和广大读者“多予绳教”。鉴于刊物篇幅所限,我们仅选登全文的第八、九两个部份,并冠以新的题目,供读者一飨。并向作者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7.
渤海国设“押靺鞨使”这一职官,并不能说明渤海国的主体民族不是靺鞨族。建立渤海国的粟末靺鞨人当然清楚并承认自己是靺鞨族,只是因为粟末靺鞨人在渤海建国后的发展速度大大快于其他靺鞨部族,双方差异渐大,不能用相同的方式管理,遂设置了管理落后的靺鞨其他部族的机构和官员,这就是“押靺鞨使”的由来。  相似文献   

18.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霍巍研究古代西藏西部的历史,难免要碰到史籍中所记载的“羊同”与“女国”等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出的考古材料,对此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大羊同与小羊同关干“羊同”,汉文史书中有“大羊同”、“小羊同...  相似文献   

19.
史学界关于宋代回鹘史的争论,多与宋代回鹘社会的分裂割据有关,如各回鹘汗国的可汗世系、疆域、相互关系等,特别是不少史料究竟指哪个汗国而言,是很难理清的一页。本文无力说明宋代回鹘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状况,只就回鹘社会的分裂割据谈些粗浅认识,进而论述《宋史》中的“黄头回纥”的由来和含义。  相似文献   

20.
月会 《民族论坛》2006,(7):10-13
在2006年3月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缪寿良提交了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缪寿良认为:1937年12月13日开始发生的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为了更好地纪念南京大屠杀期间死难的30万同胞,应该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让世人铭记。其实,这种提案不止今年有,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赵龙也在会上提交了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建议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并由国家领导人参与整个公祭活动。相关提案在全社会一度引起强烈反响,“国祭”这一新鲜名词也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开展纪念活动,在全国鸣警报,降半旗,国民肃立默哀,这样做是否妥当呢?是否能收到强化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爱国意识,使之转化为建设国家的源泉和动力呢?本期论坛以此为话题展开辩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