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4月1日早上,爸爸从老家打来电话,声音颤抖,说妈妈突发脑出血,正在抢救深夜,我们从东莞赶回老家,爸爸正守候在妈妈身边、医生给我们看妈妈的脑部CT,脑出血面积太大。我们都被吓住了,只有爸爸那么坚定,说了三句话:“全力救她。”“用最好的药,请最好的专家。”“瘫痪不要紧,只要她活着。”  相似文献   

2.
正爸走后,我成了妈妈唯一的家,她忘记了所有,却始终记得我。12010年6月9日,爸爸被查出早期肝癌,我接他来北京做手术,他不愿意,他说:"你妈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现在医疗技术发达,我就在老家做吧。"我生气地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操心我妈,她总不至于把自己弄丢吧。"爸爸却无比担忧地说:"我要  相似文献   

3.
做好父母     
儿子特别不讲卫生Q:儿子刚上初中,懂事有礼貌,成绩也不错,但就是不讲卫生。不爱刷牙、不爱洗澡,不收拾整理房间。每天刷牙,我都得一遍遍催,甚至现场盯,想让他洗个澡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快烦死了,但他爸爸说儿子再大点就好了。我觉得这个习惯很不好,怎么改变他呢?A:没有人能靠外力去改变另一个人,改变只会在"我"愿意时,由内向外地发生。但作为父母,我们又有监护和引导孩子的职责。按照问题出来后"谁难受,谁改变"的原则,目前的形势是妈妈难受,所以改变之人应该是妈妈。如何改变?无非就是"战略"和"战术"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10月17日凌晨,北京的5岁白血病男童帅帅不幸夭折。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均配型成功、骨髓移植后就可痊愈的帅帅为什么会不治而亡?很显然,帅帅之死留给我们的,除了哀痛,还应该有反思……没有爸爸的人生告别"妈妈,我做了个噩梦。""梦见什么了?""我梦见假人了,我很害怕……妈妈,我要死了。"帅帅走的那天早上,抓着妈妈吕瑶瑶的手说。瑶瑶听了,心如刀割。她  相似文献   

5.
正一我16岁那年,爸爸脑溢血去世。我和妈妈的天一下子塌了。尤其是妈妈,她一个连饭都做不好的人,如何带我继续生活?安葬爸爸后的第一顿晚餐,有麻婆豆腐、西芹肉片和香煎午餐肉。一切都是爸爸在时的样子。可是妈妈明明不会做饭,偶尔下次厨房,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还把粥熬成了干饭。看到我的疑问,妈妈特别坦然地说:"你爸做了那么多年饭,我就是看也看会了,只是有他在,不想干而已。"  相似文献   

6.
我却始终觉得,我们所有的人都欠了她,欠了她一生的幸福,一段美满的婚姻、一个好名声。1那天清晨,爸爸接完一个电话,神色便凝重起来,我们好奇地问怎么了,他回答:"梅芳想要回来了。""梅芳是谁?"我随口问。妈妈皱着眉头说:"你姑姑。"我怔住了,已经十八岁的我,从来不知道我还有个姑姑。妈妈告诉我,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就是姑姑的——爸爸结婚后,因为家里人多,不便挤在一起,我们便搬回奶奶的老房子,而这间房子的房产证上,写的就是姑姑的名字。我十分好奇,为什么这个姑姑,  相似文献   

7.
正读者来信从我十岁到现在,爸爸一直间歇着有外遇对象,妈妈不说,但心里猜疑,把所有的矛盾和烦恼都跟我说,希望我能让爸爸的注意力转移到我们身上。可是一切努力都毫无用处,爸爸挑明不想跟她过了,但不会离婚。他俩就这样一直僵持着、诋毁着,拿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对方。我也劝过我妈离婚,可她一  相似文献   

8.
三个爸爸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她被判给了母亲,是由姥姥一手带大的。她这里说的"三个爸爸",一个是姥姥口中的爸爸——太好,一个是妈妈口中的爸爸——与姥姥描述的完全相反,另一个则是她自己见到的爸爸——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姥姥因为我没有"父爱"而格外地心疼我。看着邻居的父母双双拉着孩子的手  相似文献   

9.
<正>让孩子学一点儿心理学,他会对身边的世界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困惑,也让我们做父母的,多一分骄傲少一分遗憾!我正在电脑上写一篇心理学方面的稿子,标题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7岁的儿子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小家伙向来不达目的不罢休,我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女孩的爸爸脾气坏、爱喝酒,还打妈妈,女孩从小就怕爸爸,所以一直想着哪天能‘战胜’他。但她  相似文献   

10.
坏话要缓说     
《伴侣(A版)》2014,(2):47-47
正一个女学生上课时对老师说:"我昨天打破了爸爸的古董茶壶。""你父亲有没有很生气?"老师问她。"没有。我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都很小心,可是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把茶壶打破了’。"女学生说:"我爸爸先一怔,然后笑笑,故作没事地说:‘破了就破了,东西总会破的,改天再买一个新的吧’。"她的话,全班都听到了。无巧不巧,隔几天,另外一个为她爸爸泡了好几年茶的女学生,也打破了古董茶壶。  相似文献   

11.
张丹 《老年世界》2014,(13):22-23
爸爸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妈妈似乎总走不出爸爸离世的阴影。尽管她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参加各种保健活动,偶尔约牌友在院子里打打小牌,在院外开垦了一小块碧绿盎然的菜畦。可是,我觉得妈妈仍是不快乐的。有好多个夜晚,妈妈房里的灯都亮着,透过门缝,我悄悄望过去,只见她斜靠在床头,一动不动地凝望着墙上爸爸的遗照。灯光下妈妈是那样孤单苍老。我想,妈妈只是不想让我为她担心,所以她用刻意的忙碌,掩饰内心的孤独。爸爸已经走了,我真不想看着妈妈把自己囚禁在痛苦的追忆里,我要给妈妈找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相互搀扶着走过以后的岁月。  相似文献   

12.
<正>她本是阳光的支教女孩,被逼出国后,身陷巴黎"混居爱情之家"。在肮脏黑暗的地狱中绝望沉沦时,谁能救救她?2012年4月中旬,乔芳重返湘西的小山村。与孩子们在一起时,她终于忘记了那场异国的噩梦,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因为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乔芳曾多次自杀,是心理咨询师将她从崩溃的精神世界中拯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正你的父母是否也喜欢唠叨、爱管闲事,还动不动就"发神经"?这种时候,可别轻易厌烦、抗拒甚至呵斥,因为,这些举动背后是他们满满的爱……某天傍晚,我发现我妈躲在阳台上,对着一炷香念念有词。问她干吗?她说给千里之外的老家的某位神仙烧香呢。问她许了什么愿?她的回答差点让我笑喷:"我请王神仙保佑你每天早点睡觉,一挨枕头就睡,还睡得香喷喷!"那天我在微博里说了这件事,说我妈又"发神经"了。没想到引来许多人吐槽:原来所有的父母都是"神经病",而且个个都"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14.
正红红姐是我最好的朋友。那天,她打电话给我,说她家堂妹快生宝宝了,拜托我从山东老家找人做点小婴儿用的小被子小褥子。作为一个纯棉生活的爱好者,我对棉织品情有独钟,这差事我接得很痛快,看来我们山东的棉花享誉全国啊,作为地道山东人,我引以为荣。红红姐的堂妹是她叔叔捡到的孩子,而叔叔一直没结婚,爷儿俩相依为命,好在堂妹很争气,小时候品学兼优,长大后事业有成,成为叱咤风云的商业女精英。现在快生宝宝了,因为她没有妈妈,所以红红姐就把娘家人的"贴心暖心"功能发挥到极致,堂妹想到没想到的,她都提前想到了,她的善良和热情感动了我,所以,我务必把这事又快又好地完成。  相似文献   

15.
说好的,阿萨会来车站接我,却没来,电话里说:"甸甸睡了。让我老公去接你。"甸甸是阿萨1岁2个月的女儿,阿萨是我的小学、中学同学,3年前从北京嫁到深圳。一进门,很想给阿萨一个热辣拥抱,却被阿萨示意"小声点"。甸甸还是醒了,发呆地望着我,被妈妈抱起来,亲了又亲。真是个漂亮娃娃,随她妈。甸甸是小名,她姓陈,寓意"爱情的果实沉甸甸"。阿萨说:"她是我们的所得,让我们小小的得意了一下,希望她有所得。""自从她可以吃大人食物后,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种说法是,人老了总会有脑血管问题,脑溢血、脑梗阻等等……难道人老了就活该得病?当然不是!谈到脑血管病,北京宣武医院教授凌锋教授骄傲的说:"我父亲95岁,母亲85岁,两个人都没有脑血管病。"凌锋教授的父母是怎么做到的?她公开了《防脑血管病生活三法则》,这就是她父母远离脑血管  相似文献   

17.
陶冶 《老年人》2014,(3):25-26
正她,何许人也,为何使人感动?这得从头说起。那是2012年冬的一天,家里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一听,说话的是个细声细气的女同志:"你是陶先生么?我叫欧阳慧龄,还记得我吗?"我一时想不起来。她见我半天没做声,说:"我是莫应丰的家属。""喔,嫂夫人。"我醒过神来了:"你好,20多年不见了,你还记得我?""怎不记得,那年老莫躲在你老家写《桃源梦》,就是我送他来的,还在你家吃了中饭哩……"说着她长叹一  相似文献   

18.
天使的电话     
当他再一次接到这个拨错的电话时,又听到那个小女孩的声音:"我要找爸爸。"他已经熟悉这个童声了,他轻声细语地说:"你是不是打错了?""没有呀,是妈妈告诉我的。"女孩子说了个手机号,果然是他的。一会儿,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他从电话里听到女人把女孩支到旁边。女人先是说了几句致歉的话,然后说:"我和孩子的爸爸已经离婚,可我们没有让孩子知道,只对她说她爸爸到外地工作了。他不想见我们母女,也没有把更换后的新号码告诉我,有次孩子逼急了我随便编了个号,不想刚好与你的号码相同,真是给你添麻烦了。请你不要告诉她真相,好吗?她才5岁,什么都不知道呀。"他答应了,从这以后,他接到女孩的电话时,会告  相似文献   

19.
<正>天才的父母未必生出天才的孩子,漂亮的父母,孩子也未必漂亮。当孩子不如父母优秀,做父母的该怎么办?晓晓在学校的厕所里切开了自己的手腕。好在,有惊无险。老师只说,好长一段时间了,她越来越不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作为妈妈,我也不能理解。在同龄孩子当中,她的路很平坦,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维持着中等。对此,我们不太满意,但也没抱怨过。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节课儿童画隐喻的母子关系昱昱的妈妈问我:"6岁的小孩子是让他顺从听话好呢还是纵容或者鼓励他的狡辩?"我请她说得详细一点。她说:"我们家昱昱处处和我作对,不管我说什么,他都要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