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本期叶舒宪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是文学人类学:理念与方法,共刊发四篇文章。叶舒宪《文学人类学的学术伦理》指出的是,文学人类学不只是研究文学的跨学科方法,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文学理念。萧兵《文学人类学:一种生存方式》以亲身的  相似文献   

2.
在访谈中梅新林教授回顾了自己从《红楼梦哲学精神》转向对文学与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把文学人类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文学人类学教程》的意义大大地超出了教材的范畴,是一部奠定文学人类学学科基础的著作;《文学人类学教程》最突出的创新和主要建树,就是文学人类学新研究范式的建构.百年来,虽然有不少近现代学者探索文化人类学方法的文学研究,但是明确作为一种整体新研究范式的提出,确实是由叶舒宪完成并由《文学人类学教程》集中体现出来的.对什么是“文学”本体论的反思和建构,是继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后最重要的文学思想.从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继承到“四重证据法”的提出,叶舒宪以他倡导的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完成了一种对国学传统方法的现代衔接与更新.从这些角度看,《文学人类学教程》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在访谈中梅新林教授回顾了自己的生命史和求学史,以及从《仙话》切入转到《红楼梦哲学精神》的研究,从而进入文学人类学的领域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葛逸凡女士是生于大陆、后居台湾、1965年移民加拿大的作家,著有《欣欣向荣》(1971)、《金山华工沧桑录》(1989)、《时代.命运.人生》(2003)等小说和散文。《金山华工沧桑录》(大陆书名《他乡风雨》)是首部依据加拿大华工史而创作的中文小说,荣膺台湾海华文学奖第一名。作者还曾荣获台湾《文坛杂志》文学奖短篇小说第一名和2008年冰心文学佳作奖。本访谈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作家的书香童年;第二部分描述了作家对台湾文学的阅读和参与,以及其广阔的英文阅读面;第三部分结合加拿大少数族裔生活讲述了作家对所居城市Kelowna的深刻感受及其自传体创作;第四部分讨论了代表作《金山华工沧桑录》的内容、风格和创作过程;第五部分呈现了加拿大华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及作家与洛夫、痖弦等文学名家的交游。本访谈对于真切了解作家写作心理、华人文学和加华文学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是"神话历史",共刊发4篇文章。其一为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古典学教授南诺·马瑞那托斯的《米诺王权与太阳女神:一种近东文化的共同体》,文章的视角、论述及资料的梳理均可给人诸多教益。叶舒宪《〈宝岛诸神——台湾的神话历史古层〉导言》是对编撰《宝岛诸神——台湾的神话历史古层》的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是“文学人类学与神话历史"。日本学者吉田敦彦著,况铭译的《日本神话与希腊神话间奇妙的类似》,通过对日本最早的文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述的神话群与希腊神话进行参照与对比,循着这些相距遥远的神话叙事呈现出的奇妙契合,可以对日本神话起源的文化传播线索带来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中,叶舒宪《人类学与文学的互惠——小议列维—斯特劳斯在中国的传播》体现了他对人类学与文学关系的有趣而深刻的思考。张玉《关于"四重证据法"之学术考察——从国学到文学人类学》是对叶舒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人类学成为西方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艺术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教育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等研究异彩纷呈,展示出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给各交叉学科带来的极大创新。那么,当人类学与文学相遇,二者的碰撞与结合可能给文学研究带来什么样的新异局面呢?下面以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教程》⑦(以下简称《教程》)一书为例,谈谈文学和人类学结合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文化大传统研究",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所引发的热烈讨论的成果。叶舒宪《文化大传统研究及其意义》一文重新界定大小传统,指出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的划分带有殖民主义/精英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百色学院学报》2010,(1):I0001-I0001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三篇文章。叶舒宪《戏剧文学的救灾解难功能——〈俄狄浦斯王〉与(窦娥冤〉对读》旨在探讨传统社会关于灾害和禳灾的神话观念,以希腊和中国的经典戏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展开文学人类学的跨文化透视,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冰心作品在台湾广为传播,对台湾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也映射出不同时段台湾文学的发展状况。20—40年代,借助泰戈尔访华热、仓石武四郎的翻译和《新新》刊物的引介,冰心文学对形塑台湾青年反殖民意识和东方文明主体意识起到重要作用。50—60年代,受冰心影响较大的林海音、琦君、王鼎钧、“创世纪”诗人群在参与台湾文化重建过程中,丰富了母爱主题散文、社会问题小说、“冰心体”小诗等创作,以文本模拟互文的关系,助力台湾文学发展。60—80年代,苏雪林、夏志清、余光中等学者对冰心抒情性诗文的讨论,成为透视台湾“西化”风潮下“反传统”和“反西化”问题的重要维度。90年代以来,即便在台湾“本土化”的氛围下,很多台湾作家、学者仍认同冰心是“文坛祖母”,冰心作品被编入台湾教科书,持续影响着台湾的小读者。大量第一手报刊资料和台湾作家的口述访谈表明,百年间冰心文学在台湾的影响赓续未断,并由此推动了台湾文人创造出新的文学境界。冰心文学的价值意涵及其话语延伸空间的互构关系,奠定了其在两岸文学谱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台湾风云际会,为《现代文学》杂志的产生创造了充分条件,以白先勇为核心的作家群以《现代文学》杂志为阵地,掀起了台湾的现代派文学浪潮,为台湾文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首届中国文学人类学青年论坛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结合会议“文学向人类学的转向”的主题,回顾了人类学转向的源起与历史,展示了转向过程中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变化,肯定了人类学转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6):I0001-I0001
本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罗彩娟、徐杰舜的《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主题演讲纪要》,这是对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主题演讲的概括和升华。刘绍卫《广西当代民族团结进步历史考察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首届中国文学人类学青年论坛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结合会议"文学向人类学的转向"的主题,回顾了人类学转向的源起与历史,展示了转向过程中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变化,肯定了人类学转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统一祖国大业的发展,1979年以来因长期隔绝而不被人们了解的台湾文学之窗在祖国的大陆洞开了。台湾省文坛的历史和现状.作家和作品陆续得到介绍,《收获》、《当代》、《海峡》、《花城》、《长江》、《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和《福建文学》等七十余种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广播出版社、社会科学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及广西人民出版社等十四个出版社,先后刊登和出版了台湾和海外华裔作家的作品。把自二十年代初期以来,台湾文坛各个文学流派,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方面的约一百五十余位作家的一些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22日至23日,文学人类学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结合研讨会主题及文学人类学近期研究动向,综观研讨会全程,可归纳为超越文字限制的跨学科范式,N级编码理论,玉石文化,神话(兼原型)、族群(兼民族)、仪式(兼民俗)、生态、宗教信仰等文学人类学研究热点以及文学的人类学批评等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百色学院学报》2013,26(3):I0001-I0001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以“神话原型与文学治疗”为主题。进入21世纪,中国人文学界的神话学研究在本土文化自觉的激励下,借用人类学知识范式进行了知识创新。这些研究为世界学术提供了独到的洞见,贡献了中国式的经验和智慧。叶舒宪《玉礼器作为祖灵象征》的文章既是为张开焱《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源流与叙事类型研究》一书所作的序,同时也对书中所提出的中国神话的神话叙事受祖先崇拜的制约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是"教育部首届文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叶舒宪《首届"文学人类学骨干教师高级研讨班"总结发言》重申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学术理念,即通过建立一个跨学科的文学人类学学科体系去启悟全球化语境中现代人如何重新认识人类文化传统、思考人类及其生活本质。叶舒宪认为此次高研班师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