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英、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与食物有关的隐喻性语言.以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对比分析英汉食物隐喻异同,有助于深化对隐喻的认识、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内涵以及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隐喻认知既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充分地认识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时间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间概念都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从不同的来源看,汉语中的时间隐喻有以下几类:时间是空间;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汉民族认知和建构时间概念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大量存在于日常语言中的时间隐喻以汉语的例子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在对世界的体验和理解基础上形成了概念和语言系统,隐喻思维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汉语脏 腑成语基于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领域的投射而形成概念,并进一步投射至语言领域形成词汇。经分析发现 汉语脏腑成语突出地体现了民族思维中的本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也反映了隐喻思维的系统性及连贯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汉语时间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汉语中时间表达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其他具体形象的概念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是时间隐喻的主要方法。汉语时间表达的隐喻性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隐喻认知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充分认识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认知隐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抽象概念构建的基础。汉语中表示空间的"上"和"下"与英语中相对应的"up"和"down"的隐喻拓展意义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在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语言学研究中,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本文主要利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通过描写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汉语“脑”词群为例,对认知语言学的热点人体隐喻进行研究。在结合语料库和词典的基础上,对汉语“脑”词群的隐喻化认知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寻求词语构成的理据性,同时也希望此研究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学、翻译学、词汇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系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念隐喻是语言结构的一种组织原则,其基础是人类身体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社会经验。身体的感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出发点,本文通过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的认知基础的分析,揭示汉语感觉词语隐喻义或隐喻用法的理据性,并对汉语感觉范畴隐喻的结构进行描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汉语和汉语教学是一个大问题.第一,需要对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再思考并加以规范.“对外汉语”、“第二汉语”的说法有负面效果,不适宜继续使用.第二,汉语教学由于对象的不同是多种多样的,必须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外进行汉语教学,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应当注意到人家国家的政策和人民的感受.第三,区分语言和言语在汉语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言通,不是语言学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隐喻与语言、文化、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中隐喻表达和理解的共性,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在隐喻中的体现,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出相似的文化背景会形成相似的隐喻,而不同的文化因素也会映射在隐喻中,进而影响到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助M.A.K.Halliday和C.Matthiessen提出的最新隐喻理论,首先探讨了语法隐喻产生的理据,指出语法隐喻的出现是对经验重构的结果,然后对英汉语科技文章中的语法隐喻类型进行对比研究,最终证明英汉科技语言中的语法隐喻不但在类型上一致,在功能上有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是通过级降将句子打包或压缩,使次一级的单位可以起和上一级单位一样的语义功能,使科技语显得技术性强、抽象、客观、简练。语法隐喻是科技语言显示其语类特征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普遍存在于汉英语言中。惯用语是口语中一种短小固定的语言样式,它往往超越字面意义,获得一种比喻性的整体意义。在惯用语意义形成的过程中,隐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手段。由于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因素,英汉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本文探究了英汉惯用语中的隐喻现象,及其反映出的文化认知异同,以期译者在进行跨文化语言翻译时,准确把握隐喻语言的认知特点;英语学习者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文教育要把学生塑造成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即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就必须而且应当谋求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也就是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从而回归“本色语文”;确立语文教育的简明目标,精选语文教育的简要内容,实施语文教育的简化过程,从而崇尚“简约语文”;创设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境,协调语文教育的各种关系,营造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构建“和谐语文”;贯穿语文教育的诗性理念,丰富语文教育的情感体验,激发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从而追求“诗意语文”;理解语文教育的生成意义,打造语文教育的绿色环境,体现语文教育的同构同生,从而呼唤“生态语文”。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育呈现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能指的差异是汉语与西方语言最大的差异.同音词众多和"音一形"混成的能指构成方式,是汉语能指的两个突出特点.这些特点促成了书面语的发达,文言成为高雅文化的标志,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辨认汉语符号的时滞现象形成了以领悟为特征的文化,谐音带来隐喻盛行的局面,这就是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中文被称为诗的语言的原因.这样一种文化和文学可以避免形而上学的诸多弊病,例如在者化、科学理性的盛行.而由于对语言的权宜性质的认可,汉语文化反而更好地看护和容纳了天道等终极价值,避免了虚无主义.汉语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有何作为,取决于它能否创造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一词多义带来的多元主义以及对终极价值的保护,应该带来关于什么是善的人生的一种积极答案,这是汉语文化以其自身的逻辑运作将会给当代世界带来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比分析了汉英比喻的不同。从句子形式结构、比喻构成成分、中西民族文化差异和艺术审美特色角度对比研究,并讨论汉英比喻中各自的特色和实际运用的效果。通过大量例举实证,对比分析,找出中西比喻带给读者的不同感受,使我们在选择和应用比喻中达到思想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华文教育在美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萌芽、发展到振兴,走过了早期私塾教育、新式华侨教育和当代华文教育三个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华文教育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文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都有很大的增长,并逐渐地溶入到美国的主流教育体系中,成为最大的几种外语之一。进入21世纪,华文教育将保持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融入美国主流教育体系的同时而趋于当地化。  相似文献   

18.
修辞是一门语言艺术 ,表现了语言的一种饰美功能 ,追求的是语言美。比喻作为语言的修辞手段 ,属于美学范畴。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 ,分析比较一下英汉比喻美学价值上的某些个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