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定     
何老师出身书香世家,祖上专事书画鉴定,其父何老先生被书画界誉为“浙西一绝”,凡当地人们购买字画有所疑虑时,只要找何老先生一过目,真赝立辨。老先生过世后,“浙西一绝”的称誉自然就落到了何老师的头上。  相似文献   

2.
论开拓“中国山水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基本。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众多的名山股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灿烂的异彩。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及本质无人合一,人类就是在山山水水中孕育出来的,自始就与山水相依存。山水,是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所,构成生态环境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了生活资源.好象母亲的乳…  相似文献   

3.
李明华 《探求》2001,(1):76-78
为探讨广州山水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近日由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广州市环保局、海珠区炎黄文化研究会、番禺炎黄文化研究会、荔湾区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了广州山水城市文化研讨会。会议集中研究了广州城市建设的自然生态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山水城市资源 ,如何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等问题 ,在实践上提出了不少科学建议 ,为广州新世纪的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高视角的战略思考。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山水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点(一)关于“山水城市”概念的来源“山水城市”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一浙江在太平天国革命期间,由于各支清军的焚杀和劫掠,许多府县人口锐减,山林稀少,水利设施破坏,耕牛、农具奇缺,土地大片荒芜。尤其是杭嘉湖地区受害最为深重。据估计,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全省“孑遗黎民,十不得五。”其中浙西三府,户口“不及从前十之三四”,有些州县,且至“死亡十九”。作为“数郡农田屏障”的海塘大工严重毁坍,大小河道多半淤塞,各种水利设施亦多毁坏。即如过去“旱潦俱有所宣蓄”的杭嘉湖地区,各溇港的斗门、闸版“兵乱以后,全行毁废”,“支河汊港,无不淤浅。”在那些被兵较久的府县,“山木大半焚砍”,间或存留几棵多年老树,当地人民“几视为拱璧”。广大农村中“田器毁弃殆尽,耕牛百无一存”,整个浙西,牛只几至绝迹。这真是浙江农业发  相似文献   

5.
山水以形媚道─—论东晋诗中的山水描写[新加坡]王力坚西晋元康年间,郭象注《庄子》,重新兴起了玄学之风。郭象的玄学是以“万有独化”,取代了正始玄学的“以无为本”。正始玄学以“无”为万物(万有)之本,而郭象却说:“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  相似文献   

6.
吴蓓 《浙江学刊》2006,5(4):88-95
中国艺术里,“诗画合一”,“诗词合一”,是我们并不陌生的命题。本文以文人画、神韵诗作为参照,考察上下相沿的南宋阶段姜夔、张炎一派词及清代浙西词派,揭示词史上南宗之盛这样一个事实。在比照南宗艺术异曲同工的美质、地域传承及集大成的法度之中,明晰浙西词在清代的兴盛,乃是合着中国艺术发展向归之脉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诗、词、画相互牵引的评价体系,在体系中解释分体艺术功能间的互补、消解,重新确立各自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邓福舜 《求是学刊》2001,28(3):87-91
东晋兰亭诗的创作源于一种新的山水审美观念。山水之本体是“道” ,兰亭诗人以“玄”应对山水 ,把山水之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联系起来 ,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诗人的逍遥之趣。兰亭诗的审美经验主要表现在 :将身心共融于山水 ,求得身心俱畅的状态以及对山水景物的独特体悟。兰亭诗矫正了玄言诗理过其辞的情况 ,对山水美的进一步发现与开拓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在探索通过诗歌艺术在山水文学中表达情感和人生感受方面提供了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抒性灵的袁枚山水游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公元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少年得志,乾隆三年(1738年)进士,入翰林,曾在江苏数个县任知县。32岁时,因父去世,辞官归居,在江宁小仓山筑“随园”别墅,从此过起优游自在的生活。袁枚是清中叶影响较大的诗文家,他擅长古文、骈体文,尤工于诗。论诗主张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他一生好山水、广游历。归居期间,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大自然中,“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①因此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如《游黄山…  相似文献   

9.
关于曹溶与浙西词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曹溶的词风豪迈.在遣词用句上流露出模仿辛弃疾的痕迹;在词学观上步武明人后尘,崇北宋、抑南宋,与浙西词派均有着明显的不同.曹溶虽然与浙西词人有着较密切的来往,但在浙西派成立过程中没有太大的贡献,并不隶属于浙西派,难当先河之誉."浙西先河"称谓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是朱彝尊的有意误读.  相似文献   

10.
唐前历史地理与诗歌地理中的江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阅江学刊》2010,(3):123-127
在唐前的历史地理中,“江南”通常是以楚国为背景,指的是长江中游的南方地区。直到东汉末年,“江南”才开始较多地指称长江下游的南方地区。这时候北方人对江南的认知是瘴厉横行、刀耕火种的落后区域,而在生活中,江南也是罪臣逐客的迁谪流放之地。但在诗歌地理中,“江南”很早就指称今江浙一带,轻松愉悦的江南民歌改变了文人对江南的想象。东晋南渡以后,以浙东山区、浔阳乡村和江汉水乡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进入诗歌并成为审美对象。美丽多情的水乡女子、轻快活泼的采莲场面、奇峭疏朗的山水景观和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构成了诗歌江南的一些经典意象。  相似文献   

11.
(一) 衢州市辖常山、开化、江山、龙游、衢县和柯城区五县一区,地处浙西,面积8,824平方公里,为全省总面积的8.8%;人口22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5%。与闽、赣、皖毗邻,浙赣铁路经过龙游、衢州、江山;衢江可通航开化、常山、衢州,经兰江入富春江;全市公路干线网已形成,并有衢州机场,可为民用服务。衢州市属“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工矿居民点”的黄土丘陵地区,人均占地6  相似文献   

12.
周建萍 《唐都学刊》2006,22(6):57-60
王维作为中国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在诗中不仅写出山水田园的秀丽之美,而且表现出了山水田园景物的神志、气韵;日本的“俳圣”松尾芭蕉继承了日本民族感物伤情的美学传统,提出了根植于日本美学传统的“闲寂”、“余情”等美学理念。他们都是在恒静中体味、把握人生,并将主观之情融入客观之境中,使主体与客体能够达到互相映照,两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儒家用伦理的眼光看待自然 ,形成了赋予自然山水以人格的自然观。在儒家看来 ,最高的美就是理想人格。道家以天地自然的和谐相生为一种“大美”的境界 ,导致道家自然山水审美中“以人合天”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理念与最高境地无非就是“澄怀观道”,这“道”,用庄子的说法是无处不在的,而用理学与禅家的说法叫做:“月印万川”.尽管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但这“门”与那“门”还是不同的.山水之门在哪里?当然就在山水之间.  相似文献   

15.
张蕾 《东西南北》2011,(13):64-65
历经800余年的分离后,这幅传世山水终于合璧。断开容易,圆合展出却谋划了整整10年。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很多,什么“生活学”、“口才学”……什么“三国学”、!‘水浒学”、“西游学”……真是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其实.要成为一门“学”是有条件的,不是想设什么“学”就可以设什么‘哮”。那么,《红楼梦)研究为什么可以成为“学”呢?“红学”这个词,最早是晚清时候出现的。有个叫朱昌鼎的文人,很爱看{红楼梦),人家问他“洽何经”?他说“系少三曲者”(实际上是少一画三曲),那就是“经”字去掉“一画三曲”.成了“红”字,所以他说:“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可见那时候“红学”这个词还带有调侃的意味。后来才…  相似文献   

17.
《吾学编》是明代浙西史家郑晓所撰的一部明前十二朝史著,曾对晚明史学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从体例、内容、思想等方面对《吾学编》作了较全面的评述,指出其特色和价值所在,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浙江VIT区域开发构想黄勇,马德富一、构想的提出八十年代中期,在编制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曾将全省划分成浙北、浙东、浙南、浙西四个经济区。这是个综合经济区划分方案。纵观浙江区域开发进程,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区域分异比较明显。从...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禅宗对王维的人生态度、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诗歌创作手法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的境界、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无常”、“无我”的理念。由于诗人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从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使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神韵天然”、空灵含蓄的艺术至境  相似文献   

20.
盛唐时代的王维,是一位诗画兼长的艺术家。在绘画方面,他是南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被誉为“画家右丞,如书家右军。”(《容台集》)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方面,他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可谓前人未有企及、后人未能逾越。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赞美,除了王维,无人可以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