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抽取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三地的412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农民工幸福感指数的微观因素.主要从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和幸福感比较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对影响农民工幸福感最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在心理学中,幸福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以已往研究来看,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家庭,生活事件等一些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本文正是从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自编主观幸福感相关三因素量表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性的考察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三个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研究了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以浙江中医药大学203名学生为对象,考察了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显示,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自尊、神经质、外倾性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指标;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国家计生委2012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收入对北京市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将人口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后,无论是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在目前阶段,提高收入依然是提升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收入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国外心理学界的一个新兴领域,主观幸福感研究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根据近年来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一方面分别介绍了社会文化和个体适应两大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个体较高主观幸福感可能带来的积极回报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后者包括医疗卫生、物质生产、个体社会性发展和生物适应性等四个领域。主观幸福感研究将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测量手段更加多样化、研究方法更加综合化、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化。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基于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内部差异;在目前阶段,提高城市归属感依然是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归属感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为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主要取向,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角度介绍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测量工具及影响因素,并简要概括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个体投资者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约百分之四十六的投资者认为股票投资带来的快乐不同程度地超过痛苦。生活的总体幸福感、年龄、投资收益、投资规模是直接影响投资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对生活总体幸福评价高的投资者从股市投资中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年龄对投资幸福感的影响呈U形,中年人的投资幸福感低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投资者长期的总体投资收益对投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短期内的收益对投资幸福感没有影响;投资规模占家庭资产比重越大,投资幸福感越高;投资的绝对规模越大,投资幸福感越低。此外,认知偏差、投资目标、个性特征等因素可以通过影响投资收益或总体生活幸福感从而间接影响投资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所作出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评价,是生活满意度的直观体现。在概述各类型残障人群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梳理社会参与、外界支持等外部因素与应对方式、对残疾的适应程度等内部因素对残疾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残疾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追踪研究法,基于4个时点、8669个样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纵贯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总体幸福感水平稳定在3.2分左右(5分满分)。排除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居民自身的先赋因素(性别、年龄、户籍、居住地)和获致因素(婚姻、学历、职业、收入)均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女大学生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学业幸福感也备受学校和社会的关注。通过对沈阳地区4所高校独立学院的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影响女大学生学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女大学生学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生活目标、个人努力程度、成就感以及来自同辈的竞争等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积极情感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来提高女大学生的学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老年人预期寿命的延长, 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积极的社会参与。休闲活动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内容, 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根据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并基于多元回归模型, 考察了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休闲活动参与、健康自评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并检验了健康自评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休闲活动参与度和健康自评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 均与老年人的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 与其消极情绪负相关; 参加休闲活动对其积极情绪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其消极情绪的缓解效应; 休闲活动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身上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老年人健康自评在休闲活动参与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当前医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医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医生主观幸福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因素(职业压力、医院管理制度、医患关系、工作家庭关系等)和主观因素(人格特征、压力应对方式、成就动机程度等)。据此,分别从医院管理层面和医生个人层面,就如何提升医生主观幸福感进而创造更好的医疗体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较有影响的心理学思潮,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暗合了人本主义的理念。积极是积极心理学的价值核心。从情感研究的视角看,积极心理学以更多地探究如何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为研究导向,因此,主观幸福感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凡是能够对情绪情感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可以归入内驱力系统、主体自身的特质、客体的特质三个维度中,也都可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近年来发表的89篇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同时,从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述评,提出了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国内十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出版了《积极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国际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兴起。随即国内也涌现出一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潮,对主观幸福感的探讨就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为此,选取了CNKI上从2001年到2010年(截止到12月)有关主观幸福感的1 635篇论文,从数量分布、研究内容、研究重心、作者单位、作者所属地区五个方面为研究维度进行了内容分析。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进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城市居民休闲技能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在杭州实地调研,利用 SPSS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休闲技能普遍较低,且休闲技能越高,幸福感越强;因而需要借助社区,利用发达的社交媒体网络,帮助城市居民提高休闲意识和休闲技能,进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幸福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为考察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介效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反应曲面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阶层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安全感在主观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中介作用;(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社会支持的调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等心理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GRAT和ICS对3所高校23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简单感激和对他人感激的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的简单感激和富足感的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理工类大学生在简单感激方面显著高于文史类大学生;感恩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对他人的感激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受到性别、家庭环境和专业等多方面的影响,感恩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