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刑法中行为论的学说有因果的行为论(含身体的动作说、有意行为说)、目的的行为论、社会的行为论、人格的行为论、比较起来以有意行为说为可取,依照该说,所谓行为,指基于人的意思或意思支配可能性的身体的动作或者态度。构成刑法上的行为,必须具备:1.意思支配的可能性;2.外部的态度。行为具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与不作为,不作为犯,德国学者认为是违反一切命令规范的行为,日本学者之间的表态稍有不同,反映出对不作为犯研究的深化。对不作为犯,前苏联、德、日、意的分类无大差别,德、日通常分为真正不作为犯与不真正不作为犯,对不真正不作为犯,德、日学者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刑法中行为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法中行为论的学说有因果的行为论(含身体的动作说、有意行为说)、目的的行为论、社会的行为论、人格的行为论,比较起来以有意行为说为可取。依照该说,所谓行为,指基于人的意思或意思支配可能性的身体的动作或者态度。构成刑法上的行为,必须具备1.意思支配的可能性,2.外部的态度。行为具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与不作为。不作为犯,德国学者认为是违反一切命令规范的行为,日本学者之间的表述稍有不同,反映出对不作为犯研究的深化。对不作为犯,前苏联、德、日、意的分类无大差别,德、日通常分为真正不作为犯与不真正不作为犯。对不真正不作为犯,德、日学者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创建以来,在经济、管理、心理学等众多领域获得广泛认可,是解释人类动机的重要理论。然而,该理论并不是一副"万灵药",纵观古今历史,不难发现它对于许多特殊情况下(如:成为群体一员并产生认同)的个体动机无法合理解释。像抗日战争时期,众多家境宽裕的中国人放弃原本的良好生活而投入最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都难以满足的抗日队伍,这些案例似乎并不遵循马斯洛理论强调的只有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原则。本文旨在通过运用社会认同理论,构建更完善的需求层次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论刑法之波粒二象性——以交往行为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必须从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两个向度才能圆满地解释刑罚的本质属性.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分别立足于道德与伦理,试图通过对个体理性的考察而推导出作为公共理性之刑法的正当性,无疑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交往行为理论不仅承认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的分野而且提供了二者进行沟通、交汇的管道,为反思、改革刑法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论吉藏判教理论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公认的以“二教三法轮”概括吉藏的判教理论并不全面。本文通过详细考察吉藏的判教理论, 认为吉藏的判教展现了较为复杂的理论层次,一方面体现了他反对以“时”判教,整理、反思、综合印度 佛教,将印度佛教视为一个整体而进行判释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的调和、折衷色彩以及他的 判教方法同他的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矛盾,从而导致其尝试建立中国化佛教努力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量刑原则制约着整个量刑活动过程。通过中德量刑原则的比较,德国刑法典对量刑的各个细节都做出了详细的裁量,这对于完善同期制定的我国刑法典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韵律结构层次是由Selkirk[1]提出,Nespor&Vogel[2]、Hayes[3]和Zec[4]完善的。本文根据语言普遍的韵律结构和Zhang[5]提出的韵律结构层次三分模式,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论证韵素、音节和音步是英语基于响度的结构层次,英语韵素是基础的韵律结构成分,音节在基于响度的结构层次中处于枢纽地位,音步是节奏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生命过程,考察文化,离不开对文化结构和文化层次的分析.广义的文化包含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和谐的四种不同的形态.和谐文化价值体系是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体:一是物质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同形态文化的内在和谐及相互和谐;二是和谐的理念和价值体系;三是和谐理念和价值观念引导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三者协调发展所达到的和谐状态,也就是我们理想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10.
宏观的"体系"和"国家"是一种观念的高度概括,真正主导政治体系运作的是人类自身。人的需求变化可以解释人的行为,国家的需求层次变化同样可以用于解读国家的外交政策。本文将从外交决策的微观分析视角出发,借鉴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模式,试分析需求层次理论在团体人——国家层面的适用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事实--价值分离的二元论思维方式,从犯罪原形与犯罪模型的两个不同层面,将"行为"分为"自然行为"、"犯罪行为"和"刑法上的行为"三个概念.从规范层面来认识和理解"刑法上的行为"的内涵是立法者基于一定原则下作的法律拟制,是对某种法益的保护为核心所人为设置出的规范要素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2.
新刑法新增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相对旧刑法对该罪的规定(包含在流氓罪中),现行刑法在保护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方面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虽然新刑法对猥亵罪进行了诸多完善,但在强制猥亵和侮辱行为不合理的并存下导致理论和司法实践诸多争议,犯罪对象的范围过窄以及猥亵犯罪中结果加重犯的处罚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间接正犯理论是一个备受争议且实践价值很大的理论范畴,即使是在刑法学较发达的大陆法系也存在着颇多的分歧。我国刑法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比较接近,因此,立足于间接正犯仅仅是实行行为的一种特殊类型这一认识,可以参考大陆法系刑法学中关于实行行为的学说。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应当采取“被利用者”说,并以被利用者所实施的“定型行为”为依托,来判断达到对法益的紧迫危险这一着手的时点。  相似文献   

14.
经济刑法学体系建构略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刑法在维护市场秩序中有着特殊的功能 ,经济刑法学的研究也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分析经济刑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地位 ,重申了经济刑法学研究的必要性 ,并就研究对象、目的、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经济刑事法一体化研究的倡议。  相似文献   

15.
刑法应增设拒证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拒证行为从理论上讲是违背法律义务的行为 ,从实践上讲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义务与责任相统一的法学原理说明设立拒证罪是适法的 ,犯罪的本质特征表明设立拒证罪是合理的 ,适法性与合理性构成设立拒证罪的法理依据 ;拒证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说明设立拒证罪是必要的 ,外国拒证犯罪的立法例及我国相关证据犯罪的立法 ,说明增设拒证罪是可能的 ,必要性与可能性构成设立拒证罪的现实依据。刑法应增设拒证罪 ,但增设该罪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刑法的评价功能 :为证人提供一个绕行于因拒证可能承受刑罚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6.
刑法的有限性是刑法谦抑性的价值蕴含之一。从法律自身的非自洽性,法律与道德的非同一性.以度刑法自身机能的局限性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刑法的有限性。指出刑法的有限性当为刑法谦抑性之基。针对刑法万能的工具主义思想,强调刑法作为一种社会调控机制本身就有着不足和有限的一面。正确认识和评价刑法的有限性有助于秉承和维护刑法的谦抑精神,合理地制定刑事政策,理性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试论刑法中正当业务行为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的正当业务行为是一种形式上侵害法益而实质上排除犯罪的合法行为。目前主要包括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正当业务行为、科研领域中的科学实验行为、体育竞技领域中的正当业务行为和其他领域中的正当业务行为等类型,风险业务行为和律师辩护行为不属于正当业务行为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法条是构成民法的基本单元,根据法条可否作为请求权的独立依据,法条又分为完全性法条和不完全性法条。不完全性法条是立法技术的产物,在民法中十分普遍,有的是为了描述或说明其他法条上的构成要件或法律效果,形成了说明性法条;有的是为了限制其他法条的适用范围,形成了限制法条;有的是为了避免法条的重复与繁琐或者为了赋予相同的法律效果而要求参照、引用其他法条,这就形成了引用性法条和拟制性法条。  相似文献   

19.
科研不端行为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立法的漏洞在所难免,实现科研不端行为的刑法规制不能坐等刑事立法的完善。依托现有立法资源,加强刑法解释工作,才是科研不端行为刑法规制的最现实途径。但并非所有的科研不端行为都能经由刑法解释的办法得以规制,因此,对那些不能经由刑法解释工作予以规制的科研不端行为应适时弥补立法漏洞,严密刑事法网。科学共同体不能成为刑事司法的"特区",实现科研不端行为的刑法规制,当下最为重要的是坚持刑法基本原则,做到平等适用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