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在论述真理发展规律的时候,往往只讲一条规律,即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我们认为,这条规律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并非是真理发展的全部规律。人类的认识发展史表明,真理不仅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而且是在其自身的相互融合与拓展中发展的。因此,真理颗粒的相互融合与拓展也应当是真理发展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处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诸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一种活动。它既表现为一种静态的认识结果,也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认识过程。而所谓真理与谬误的斗争规律,正是从人类认识运动的范畴内,揭示  相似文献   

2.
山菊同志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一文,对“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讲法提出了疑问,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也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一致的”。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对真理的认识是一大进步,但觉得似乎还应该再补充一点意见:客观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客观性,也是统一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真理的表现形式的主观性质,因为真理既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又是客观范畴,它的内容的客观性可以不依赖认识主体,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则必须要有认识主体参加。如果离开了认识主体对客观真理所依据的客观内容的反映或表现,也就无所谓有认识论中的真理了。因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客观性表现为其内容和存在形式的统一;而真理的主观性质则表现在真理在认识主体上的表现形式。把真理的形式区分为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也符合事物的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的区分。这样既可以肯定了客观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正确表述了认识论中认识主体和客体对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实践哲学的复兴不仅是上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最可注意的事件,而且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几十年来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向.自从上个世纪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来,"实践"一词已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在赞同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或哲学的实践转向这一口号的名义下,人们所使用的"实践"一词在实际上却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东西.而且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人们似乎并未摆脱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试图以理论哲学的方式构建实践哲学的体系.其结果是,尽管关于实践哲学的谈论越来越多,但研究本身却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这种情况表明,实践哲学的研究正面临着一种抉择,即对于我们以往实践哲学的研究,必须进行一种反思,以便能够深化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继成 《求是学刊》2014,41(6):43-53
在罗素的相关哲学著述中,我们可以根据事物"是否具有"某种特定属性,这些特定属性是否"被知道"以及是否为主体所"感兴趣"等标准,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角度将事实区分为肯定事实与否定事实两类。事实的逻辑结构是:事实=事物±属性;F=±G(a)或F=±R(a,b)。事实的逻辑结构决定命题的逻辑结构。事实是命题的真值制造者:真的肯定(否定)命题因指向肯定(否定)事实而真,假的肯定(否定)命题因指离肯定(否定)事实而假。因此,肯定事实是真的肯定命题之真与假的否定命题之假的制造者,否定事实则是真的否定命题之真与假的肯定命题之假的制造者。与肯定事实一样,否定事实也是人们决策和行动的客观依据。由于罗素没有将时空状态作为事实分类的标准,没有揭示出否定事实的发现机制,因而对许多否定命题的真假无法做出有效证明,他的否定事实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谢亮 《社科纵横》2004,19(1):108-109
以往论及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时 ,固定话语模式表达下的历史信息误判都认为中山先生的这一思想是主观社会主义。这明显有违史实。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中山先生都进行了深层思考 ,他对二者的肯定和否定是相互联系的。这种否定与肯定的相互联系更易使我们看到 :孙中山是把二者作为一种手段来实现他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6.
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承认真理有用,认为真理是有价值的。然而,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真理价值论,划清它们的界限,是个颇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以胡适为例,谈谈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真理价值论的区别及其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承认真理有用,重视真理的价值,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基础上的,以尊重客观真理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来主张,客观实在是可知的,真理乃是符合客观实在的认识,所谓符合即正确反映客观实在及其规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全然不同,实用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哲学。胡适依据实用主义的经验论,在评价所谓旧派哲学家关于“真理就是同‘实在’相符合的意象”的论断时,提出一个什么叫做“和实在相符合”即认识和实在关系的问题,并作了否定反映论和客观真理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语言问题是斯宾诺莎认识论里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即使在现代也还很有兴趣,这就是语言和真理的问题。我们知道,思想是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想本身是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但我们的语言是否真能把我们的思想正确、清楚而且明晰地表达出来,这在哲学史上一直是一个问题。早在古希腊,智者派高尔吉亚就曾经在他的《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一书里提出一条重要原则;即使我们可以认识事物,我们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按照高尔吉亚的看法,我们认识事物都是通过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而给予的,我们用来感知事物的方式和用来感知语言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语言不可能向我们表达这些事物。就是在现代,维特根斯坦通过他的语言图象论最后也得出结论说:“确实有不能讲述的东西。它是自己显示出来的,这就是神秘的东西”,“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斯宾诺莎的语言观点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对语言的性质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而且也因为对他的语言观点的研究可进一步提供对他的哲学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对于很多从事学术活动的人来说,<求是学刊>所追求的理念具有一种内在的吸引力.在西方传统中,真理的概念自身具有不同的含义.一些哲学家首先把真理作为书面或口头陈述的性质,例如"探寻真理是件好事"这一陈述.大多数哲学家会同意这是一个正确的陈述.  相似文献   

9.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问题一直是实用主义的核心问题,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人的真理,真理是为人类的生活而确立的。作为美国新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也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他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一切哲学问题和理论观点,包括对传统真理观的质疑和批判。罗蒂通过否定各种普遍性真理观来坚持一种反真理观的普遍立场,提出了一种通过说服而不是通过强制使真理符合我们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应付世界,从而使我们的预测和控制力得到提高的小写的追求真善美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民间借贷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借贷关系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而有关的法律规定还只是原则性的、零散的,因此进行民间借贷立法已势在必行.本文仅就民间金钱借贷的主体.利率及高利贷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公民作为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在于企事业单位是否有主体资格.学理上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均有偏颇.笔者认为,应做以下具体分析:第一,事业单位不具备主体资格.这是由其工作的非盈利性、经费的专用性、计划性等因素决定的,既不能是贷款方也不能是借款方.第二,企业单位情况较复杂,一方面,任何企业不得成为贷款方,因为我国政策明确规定企业闲置资金必须存入银行,企业间不得相互借贷.另一方面,企业能否成为借款方也因其规模性质而异:禁止大中型企业作为借款方,小企业可有条件地成为借款方.之所以禁止大中型企业参与民间的借贷,这首先是因为7.000多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与之有关的行动必须慎重,不宜采取民间借贷这种简单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方法论问题是现代科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写道:“不仅探讨的结果应当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真理探讨本身应当是合乎真理的,合乎真理的探讨就是扩展了的真理。这种真理的各个分散环节最终都相互结合在一起。”决定创造性探索的性质和方向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不仅对研究本身具有意义,而且它也有机地包含在研究本身所固有内容之中,因而也是科学劳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否定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概念。通常把包含否定词的句子称为否定句,但否定形式不一定表示否定意思,肯定形式亦不一定表示肯定的意思。本文旨在讨论暗含否定结构,即:肯定句中的动词、名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一般否定概念;用介词或连词表达一般否定或排除否定;以及短语动词、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或其他短语所表示的否定概念,以期帮助提高英汉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准确地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有助于我们掌握运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法。最近,阳祺同志发表的《“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别议》(载于《真理的追求》1998年第8期,以下简称阳文)一文,在责疑“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这一论点时(以下简称“就是论”),既肯定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性,又否定了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使自己的论述陷入了自身矛盾之中。与此同时,作者从“以解放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非实事求是的行为中,推论出解放思想并不是…  相似文献   

14.
究竟什么是知识?我提议,把知识理解成一个双向的反馈过程。也就是说,把知识看成一个我们大脑的信息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信息之间的反馈过程,我们观察后者,并试图对它们加以操作。知识恰恰不只是知识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是知识与掌握知识的人的关系。凡是不能实现的东西,就是一种观点,而不是知识。当然,知识本身也有造成谬误的危险。在天文学中就有业已得以贯彻的理论,而它们后来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可现实性与现实主义绝不是一回事。但是,知识却又意味着,我们相信能够知道的东西,一方面必须接受在没有我们的干预下仍然存在着的外部世界的检验,另一方面还必须受到我们的同时代人、我们的同事和与我们在一起的科学家们的试验。没有这个双向的反馈过程,就没有知识。  相似文献   

15.
论民间规则与司法能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发生在中国的司法能动与西方国家的司法能动并不相同.这种司法能动通过"姜堰模式"、"东营模式"、"陇县经验"、"河南模式"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四种主要模式都是民间规则进入司法的具体经验.民间规则进入司法的条件有两种:一是在法律有漏洞时;二是当法律调整不能时.但在这两种情形下,民间规则进入司法不属于司法能动.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民间规则作为司法能动前提的可能条件有五种情形:其一,法律虽然赋予其法源地位,但没有规定其是否适用于司法或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的情形;其二,尽管没有规定其法源地位,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规定了其作用的情形;其三,法律上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其法源地位的情形;其四,法律上否定其法源地位,并排除其在司法上的适用的情形;其五,因当法律调整不能,用其替代国家法的情形.中国目前开展的能动司法活动是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民间规则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民间规则是这种能动司法的最重要的规范前提和依凭.民间规则作为人们交往行为规范的事实不可能被消灭,这就决定了以习惯为核心的民间规则在司法能动中所具有的特别地位和作用,也就决定了研究民间规范与司法能动之关系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有其确定性即绝对性,又有其不确定性即相对性。这是实践标准自身所具有的不可分割的两重性,是我们把握实践标准的两种界限,这就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本文仅就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确切含义,形成实践标准辩证性质的客观依据,以及把握实践标准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进行初步地探讨。(一)所谓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含有这样三层意思: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相似文献   

17.
对民族文化的哲学讨论既可以是唯名论的,也可以是实在论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是超验的实在,只有通过神秘的直觉才能体悟;但这种超验的文化精神又必须在具体的文化现象中经过感官被人们接受。民族文化的这一特性一方面决定民族认同是比阶级认同、团体认同更加根本的认同;另一方面,使得民族文化必须有经济繁荣、政治强大的国家作为外壳。  相似文献   

18.
山菊同志在《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对于启发人们思考问题很有意义。但对他的“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这一看法,我们认为值得商榷。真理属于认识的范畴。一切认识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它既非纯主观,也非纯客观,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真理就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这里客观的是真理的内容,而反映客观内容的主观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真理的形式。列宁在谈到真理的客观性时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列宁的这段话启示我们:第一,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事物,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第二,真理的内容存在于“人的表象中”,这就是真理的主观形式。因此,真理是借助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具体地说是借助于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来反映的。没有人类这种特有的思维反映形式,就没有认识,就没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集中体现为理性的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不仅是科学知识与认知真理的确定性基础,也是现代意识的源头.然而,由反思哲学所确立起来的理性主体,不仅在自我关涉与自我捍卫中表现为与"他者"的对立与分裂,同时,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又在自身的确定与自我意识的同一性中,展现出一种自我绝对化的趋势而蜕变为一种理性神话.因此,理性推动了自身定位,同时也迎来了自身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行政求偿是国家赔偿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国家赔偿制度虽然否定了公务员在行使国家、公共团体授予的公权力时因其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个人赔偿责任,但同时也肯定了国家或公共团体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对公务员进行行政求偿.日本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与中国在地域、国情、民俗、习惯等方面比较接近,所以对日本国家赔偿制度中的行政求偿的性质、对象、成立要件等进行认真分析,可以为中国行政求偿制度的确立及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