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年《光明日报》八月十六日三版“教育史谈”栏,刊载了雷克啸同志写的《张謇与师范教育》一文,发现违反历史事实的明显错误: 雷文中有七处提到“通州师范学堂”(另两处单独提“学堂”,也是指通州师范学堂),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张謇创办的师范学校,最初称为“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后来改为“私立通州师范学校”,1952年改今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从来不曾有一天叫过“通州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05,(10):F0002-F0002,I0001
徽州师范学校坐落在黄山脚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校址即原徽州府学遗址。学校渊源于是1905年的徽州府立紫阳师范学堂,现用校名定于1934年,它开创了安徽近代中等师范教育的先河。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师范学府,遥接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新安文脉,近师故乡先贤“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石静 《天府新论》2006,5(6):123-126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端是盛宣怀于1897年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盛宣怀认为:“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遂“考选成材之士四十名,先设师范院一学堂,延定华洋教习,课以中西各学,要于明达体用,勤学善诲为指归”。又仿照日本师范学校设附属小学的做法,选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2004,(2)
历史上,东南大学曾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誉,这是对东南大学百年来兴学创业的最好诠释。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 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从两江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一种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东大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东南大…  相似文献   

5.
论高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系统建构的改革罗明东在高等师范学校课程体系中,教育类课程是最具师范特色的课程,是教师职业性的根本体现。教育类课程是指高师各专业开设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技巧、实践等的教师职业训练课程,是解决未来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期的师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期 ,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师范教育有了较大的变革和发展 ,如师范区制的创设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设立 ,师范教育学术研究的开展 ,一批名扬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师范学校的出现等。民初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 ,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师范教育的社会效益 ,也为后世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发轫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高等华侨教育,已经走过了一条坎坷与辉煌的历程。暨南大学素称“华侨最高学府”,她的前身暨南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这是由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经过几代暨南人的辛勤耕耘,建校92年来,暨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办...  相似文献   

8.
吴仰湘 《船山学刊》2005,(2):44-49,43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人.他14岁考取秀才,24岁获选拔贡,43岁中式举人,但四次会试不中,遂绝意功名仕进,专心于讲学和著述,曾长期主讲南昌经训书院.他还早有经世大志,主张通达古今之变来经世救时,1898年出任南学会学长,1902年创办善化小学堂,此后相继在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师范馆、湖南中路师范学堂、长沙府中学堂等处授课,并兼任善化小学堂监督、湖南高等学堂代理监督、湖南省学务公所图书课长、湖南省图书馆纂修等职.  相似文献   

9.
张秀丽 《中州学刊》2012,(2):156-160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教育方面实行改革,令全国府级书院改为中学堂。河南省遵从清政府令,将全省府级书院改办为中学堂。由旧时书院改为新式学堂,相应对师资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一时期,各级各类新式学堂都属初创,而中学堂教员又需高级师范学堂毕业生才符合定章。就河南而言,所需师资数量与实际培养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迫使河南的教育行政官员不拘一格开辟培养师资的渠道、吸纳各方面人才,以解决河南中学堂教员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0,(6)
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 ,其前身是 1 90 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 ,而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1 94 9年 8月更名为南京大学。 1 952年全国院系调整 ,以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 ( 1 888年创建的一所著名大学 )的文理学院为主体 ,奠定了今日南京大学的基础。学校由鼓楼校区和浦口校区两部分组成。南京大学现已形成人文、社会、自然、技术、生命、现代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成立了文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工程与管理学院、理学院、化学化工…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临川才子”的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李瑞清是一个在书法、美术、诗文诸方面都有着突出成就的文艺家。李瑞清融国学与艺术为一炉,成就了他书法作品特有的书卷气,被称为“中国书法家精擅北魏者,一千四百年来第一人”;于国画技法则造诣精深,在画派中别具风格。他诗文词赋也有深厚的基础和较高的水平,诗歌方面属“汉魏六朝诗派”,在近代诗坛上占有重要一席。李瑞清还是一位传薪度针的艺术教育先驱者,曾由他主持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大学。无疑,李瑞清在我国近现代文化史、教育史和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肩负着培养师资重任的高等师范学校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先从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高师教学改革入手,阐明了进行高师改革的意义;接着,较为系统地剖析了当前高师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危害性;最后.阐述了进行高师教学改革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3.
郭秉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在出国留学、自我反思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其师范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他主张加强师范教育培养充足的合格教师,以促进中国的教育普及;提倡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中学教师;首创“寓师范于大学”的师资培养模式。他执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确立了三育并举的办学宗旨,依据社会需要设置科目,实行男女同校,对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开拓进取的革新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4.
“木瓜之役”的本事乃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风潮。之前学界对“木瓜之役”个案的探讨,大多将其作为一个“事件”,并以围绕作家生平研究的模式展开,以期补足鲁迅在杭州任教期间的生平经历。本文试图打破“事件”的边界,从近代史研究的路径入手,对“木瓜之役”的本事“师校风潮”予以还原,进而勾勒被作家生平所遮蔽的政治文化语境,管窥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逻辑学,是从西方移植而来的。在晚清西学东渐的大潮推动下,清末民初翻译来的西方逻辑学译本主要有两类:一是从英文直接翻译而来的译本,多将Logic译为辨学、名学、理则学;二是从日文翻译而来的日本学者编著的译本,多将Logic翻译为论理学。这些以“名学”“辨学”“理则学”“论理学”为译名的西方逻辑学译本的翻译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逻辑学开始发轫并成形。在译介西方传统逻辑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博采众长,编译出各种逻辑学讲义,以适合中国读者及清末新式学堂教学之用。随着晚清新式学堂的普遍建立,逻辑学以“论理学”或“名学”的名义,在新学制中占有一席之地,列入师范学校及高等学堂日常教学设置中。新式学堂课程日益完善,从西方移植来的逻辑学,亦随之在中国逐渐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现代新学科。  相似文献   

16.
师范专科学校是学制较短的高等师范学校,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的任务,达到规定的目标,收到较好的效果,并且使学生在体育基础能力的教学与培养等诸方面,通过学校体育活动及体育教学的途径,既增强自身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又为将来教师的工作,培养锻炼出各种体育的实际能力,充分体现“师范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师范教育产生于近代社会。早在十七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就出现了专门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如1694年,德国就开设过师范学校。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才开始仿照日本建立师范学校。因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中部份有识之士认识到“师夷”的必要,并懂得要想利用“西夷”之长技,必须开办与中国古代教育不同的现代教育。而要办现代教育,发展新式学堂,必须有受过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师.于是,中国开始向外国派遣留学生,请外国教习到中国来办学授课。“戊戌”变法失败后,人们对开办新式学堂的要求更为强烈,清政府亦被迫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宣布“废科举,兴学校”,并完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论述了清末“新政”与江苏教育运动的关系、江苏教育运动的发展进程及其对江苏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清末“新政”首先是从兴办教育开始的,并且将其贯彻始终,成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末“兴办教育”令颁布以后,江苏各属闻风而动,社会各界也纷纷响应,兴起了一股教育运动。在短短的10之中,先后创办了大、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实业学堂2100多所,对江苏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具体包括哪些方面,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个性教育中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如何实施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这是1996年11月10日一13日在湖南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的全国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60余所高师院校的代表热烈讨论的一个中心话题。一、艺术教育意义的全面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这样的层次来认识艺术教育的意义;这种肤浅的认识正越来越受到批判和纠正。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赵伶俐教授从“大美育”理论出发,认为艺术教育有“超美育价值”,它不…  相似文献   

20.
范源廉乃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于1899年至1906年三次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高等大同学校、弘文学院、高等师范学校。其间,积极参与、倡导了留学生的师范及法政教育,并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等社会活动。范源廉留日回国后,先任职于清末学部,开创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法政教育,后就任民国初期的教育次长及总长,主持创建了中国近代学制。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初创过程中,范源廉及其留日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近代中日之间共同的“教育基因”,反映了近代中日两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