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1)
对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关美学的某些片言只语,人们并不陌生。站在美学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上,不论是从最严格意义的科学分析出发,还是从最玄想天开的神秘主义出发,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影响。但是,即使我们把由此回顾到的有关该学派的鳞鳞爪爪全部叠加起来,并且象通常的美学史教科书那样对之排列组合,也仍然会碰上一些问题。首先,这些零零星星的观点只反映了思想的结果,而不是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如果只能借之认识到他们想了什么,而不能察觉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想,那我们就不能很好地认识这个西方美学的真正源头。其次,上 相似文献
2.
和谐可以是美,不和谐也可以是美。不和谐美,乃至冲突美,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面对剧烈变革的时代,研究一下不和谐美,评析一下否定不和谐美的著名论断“美是和谐”,当有一定的意义。从时间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一般采取两种状态:“相对一 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和谐美和不和谐美正是事物运动两种状态的美学概括。相对静止的美学概括是和谐美的状态或形态,显著变动的美学概括是不和谐美的状态或形态。 相似文献
3.
4.
和谐美学的理论特征———《再论美是和谐》自序周来祥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我在北京参加高校文科教材《美学概论》编写工作时,在对大量感性材料的考察中,升华出“美是和谐”这一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并在《美学问题论稿》、《论美是和谐》等书中作了初步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美学的中国化具体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美的观念和审美的理想规定,是否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的主导精神与根本传统;二是它提出的基本范畴,是否概括了中华文化与中华美学的基本经验;三是它的理论结构、逻辑形态是否弘扬了民族的思维精神;四是它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概念形态、研究及言说方式,是否适应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是否既体现思维的现代性,又具有中华气派、中华作风,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周来祥先生最早提出的和谐美学在这四个方面对美学中国化作出了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及其文化渊源曾艳兵给幽默着色是二十世纪美国作家和理论家的一大创举。幽默何以有色?又何以是黑色?幽默的原色是什么?又是怎样转变为黑色的?这些都是令人困惑而又饶有趣味的问题。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拟追寻幽默美学品格的历... 相似文献
7.
心性和谐之美与天道和谐之美──考察程朱学派美学思想的核心维度荆成两宋是我国文化思想的繁盛期,其间以对后世影响深巨的理学为最盛。前理学时候,宋儒倡言“道统”,但还是执着于现实层面的,即以孔盂的仁义道德来教化社会。至学际天人、学至圣人的理学人物,则发展到...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霸权主义、资源的争夺、局部的战乱与和平、生态环境的肆意破环、食品医药的不安全、道德滑坡等都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出了种种"不和谐"的声音,特别是当前贫富悬殊过大引起的社会问题,这些已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这不仅会使人类的精神堕落,也会严重损害社会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因此,21世纪伦理价值观的重建迫在眉睫。本文重新解读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天体和谐说",发掘出其具有现代价值的伦理思想内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试图探索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美是什么”命题辨伪──认知美学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美是什么"命题的提出是以客观唯心主义为基础、以美"理念"及"美本身"的存在为思想前提的。因此,该命题一经形成就内在地含有着美是一种实体存在的答案,误导美学研究两千多年。认知美学理论认为:只有破除掉该命题的束缚,代之以"美概念表示什么"命题,才可使美学研究的思路获得解放;审美关系是在一般功利关系基础上转化而成的,其转化的关键因素,是人形成了新型的认知方式,可以对事物形象产生非功利的愉悦感觉。这种感觉被称之为"美"、形容为"美"。因此,美概念本是对主观感觉的表述,不是对任何实体性对象事物的指称,"美是什么"命题不能成立,"美本质"问题也不应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由于各自不同的传统哲学背景 ,中西美学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理论和价值取向 :如果说西方美学是一种以主客的统一为其理想的美学学说的话 ,那么中国美学则代表了一种追求主体间的统一的美学思想。然而 ,现代西方的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哲学的出现 ,尤其是其两种类型的统觉理论 (对事物的统觉与对他人的统觉 )的提出 ,其从根本上论说主客关系与主体间关系、对物的统觉与对他人的移情的实际一致 ,则改变了以往中西美学的歧异状况。因此 ,现代哲学的理论发展表明 ,美不仅是主客的统一亦是主体间的统一。唯有在美的领域 ,人类才能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而获致自己的完整的人生 ;中西两种不同的民族才能克服其自我隔绝的困境而使彼此的心灵深深默契、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1.
杨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
“功能”是布拉格学派研究的核心术语之一。围绕这个术语,学派建构了结构主义的功能主义理论系统,并奠定了审美功能在功能系统里的重要地位。透过这个理论体系,我们更应该看到,布拉格学派功能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重建社会的有机团结,审美功能具有的特殊能力正是促使社会有机团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对于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 ,即是以“境界”这一佛教观念来接西方的无利害关系的“纯粹直观”,并以之考察中国的词且及于其它艺术 ,从而提炼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意境 (或境界 )。他把交流意识熔铸到美学研究中 ,以学贯中西的气魄和胆量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周来祥美学思想在90年代出现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的理论意义,指出这一转变的背景,是带有浓重黑格尔色彩的周来祥美学内在的两个根本缺陷--由黑格尔过于浓厚的目的论色彩和它回归式的封闭性.90年代周来祥美学的自我超越正是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的,从美学层面上思考与把握现代社会与历史,则成为和谐论美学解决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的契机,最终导致周来祥美学思想开始了从"体系时期"到"后体系时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学研究的力作———《再论美是和谐》讨论会综述杨维富李启军1996年的晚秋,桂林依稀犹存桂花的馨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当代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新著《再论美是和谐》出版发行座谈会于1996年11月20日在这里召开。来自《中国文化报》、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5.
16.
李劲松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7,24(4):64-67
作为东西方古典美学核心观念的两种不同美学形态,"和谐"与"中和"美论之间既存在相通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相通之处体现着人类初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不同之处则见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各自独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东西方各自的文化发展历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续和深化,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自先秦以来,源于儒家经典的“吾与点也”和“鸢飞鱼跃”就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二者不仅是重要的学术概念,还因对人与宇宙和谐关系的生动描述而具有了美学属性。在宋明理学家看来,“吾与点也”与“鸢飞鱼跃”是对抽象宇宙本体,即“道体”的最恰当描述,因此愈发受到推崇;而其中蕴含的审美属性则成为指导理学家诗歌创作的重要理念。晚明东林学派在诗歌创作中积极贯彻了这一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将“吾与点也”与“鸢飞鱼跃”蕴含的美学价值呈现在诗歌中,体现了对先秦儒家审美传统与宋明理学美学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19.
接受美学作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盛行于世的主要美学思潮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也不是几个主要的天才理论家杜撰出来的,而是在很多理论思潮和美学派别的影响下产生的,特别是海德格尔和加达默尔的现代诠释学理论和英迦登的现象学理论对接受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接受美学由时作者、作品的研究走向对读者研究的坚定道路,也彰显了接受美学的主要特色是一种读者美学.接受美学对读者的重视,提高了读者的地位,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开拓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吴梅的戏剧理论融汇了中国古典戏剧美学的优秀思想,提出了真、趣、美统一的戏剧创作原则,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在曲辞创作理论和表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色论推进了中国近代戏剧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的繁荣,其戏剧批评相比同时代的戏剧理论家更具客观性、整体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