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镇回族群体的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探析了隆务镇回族日常生活、宗教生活、婚姻家庭、族际交流等层面在社会变迁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社会互动,强化了藏区回族生活文化的调适性与整合性;社会结构转型与变迁动力促成了藏回民族地域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地域利益矛盾、文化差异及政策倾向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了区域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近代回族报刊与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近代回族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养者、刺激者和宣传者;另一方面,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回族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近代回族报刊显示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地位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禁忌”是回族风俗习惯的一种。长期以来回族对禁忌习俗的保留 ,充分体现了回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共同的民族情感。本文从回族的饮食和社会行为两方面的禁忌探讨了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吴秀菊 《民族论坛》2012,(14):93-95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需要重新解读阿訇的社会作用,以便发挥其在穆斯林群众中的影响力。本文主要对回族阿訇的社会作用结合具体地点和人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回族的社会地位始终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经济生活的变迁为载体充分展现出来。唐宋时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回族先民在中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元代回回人经济的多元化和特殊重要性,使其社会地位得以空前提高,并促进了回族共同体的逐步形成。到了明清以后,随着回族经济的变迁和衰退,造成回族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和民族危机感的日益增长。历史证明,回族商业经济始终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并同回族的荣辱成败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6.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属性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属性之一,而族群最擅长编织网络.本文从社会网络的集聚黏合方式、网络的延伸与发展、网络结构的新变化、族群网络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深入认识回族社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7.
从回族学的回顾谈当前回族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回族族民教育进行探讨,就现在回族居住格局的变化对回民从聚居区走向散居形成的回族学研究提出新的问题,认为要形成一门专门的“回族学”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起点不是等待,而在足下。  相似文献   

8.
论国家与回族社会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回族社会的关系,无论在回族史上还是在当今社会,都是十分特殊的。而这种特殊性的形成又是与回族社会和国家的互动关系分不开的。通过研究这种互动关系的历史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互动性质完全不同,既有对立的情况,更有统一的情况;而当国家与社会处于对立状态时,国家的强制力越大,则社会的结构越优化完善,功能越齐全有效。关注这一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历史,也有助于当代回族社会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回族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平 《回族研究》2003,(4):23-26
面临着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速度加快,回族穆斯林别无选择,只有勇敢地正视这一严峻局面,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大胆、合理的扬弃,不断地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文化精髓,努力发展自己有特色的经济文化,使自己置身于时代前进的行列,才能永远跻身于世界民族强盛之林,不至于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四普、五普、六普以及两次大规模调查数据,本文对当代回族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进行了全面透视。从历时发展看,回族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进步不小,但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横向比较而言,2010年回族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汉族相比仍有差距。与西北几个规模较大的少数民族比较,回族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居于中间,低于蒙古族,比其他民族略有优势。研究还发现,回族内部并非一个同质性的共同体,而是因教育、职业和收入的差别分化为若干个地位不同的亚群。  相似文献   

11.
童莹 《回族研究》2011,(3):59-63
唐宋时期因经商等原因留居中国的穆斯林“番客”被认为是中国回族的先民。宋代穆斯林番客在华贸易较前代更为兴盛,回族先民也获得更大发展。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体制之变、民生之异及风俗之移等方面,阐述两宋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对回族先民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回族提供了多种社会流动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并以此逐步赢得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广大回族的支持与参加。与此同时,借助这种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回族也逐步改善了社会地位,进而实现了自身的社会流动。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政权与回族之间良性互动与互惠也仍然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无疑是实现这种互动与互惠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回族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关于都市回族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多数都是零散的个案描述和具体问题分析,缺乏理论范式的建构和探索.本文将以北京回族社区的结构变迁为个案,探讨具有更为普遍性的中国都市回族社会结构的范式问题,即传统都市回族社区是以怎样的社会结构得以存在和延续的?这种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良警宇 《回族研究》2013,(1):110-115
泉州回族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先民的穆斯林身份,明朝以后作为穆斯林后裔、汉族身份及其认同,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回族身份及其认同的历史转变过程。与关于历史上泉州回族"汉化"问题的讨论相比较,"政治建构论"和"心灵守望说"两种讨论泉州回族"回化"问题的范式存在将这一过程简化论述的倾向。泉州回族的"回化"像"汉化"过程一样,并非是某种因素主要建构的结果,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逻辑过程。民族认同问题也必须被放入历史的脉络中进行具体分析。思维的逻辑应当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吴飞燕 《回族研究》2007,(1):127-129
本文概述了回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了回族传统体育社会价值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实现回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昌吉市回族妇女社会参与和某些生活民俗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 ,通过对昌吉市回族妇女社会参与现状的描写及对回族妇女社会参与引起某些民俗变迁的研究 ,认为 :回族妇女在由传统单一的性别角色 (家庭主妇 )向家庭与社会二重角色的转变过程中 ,引发了自身观念的改变 ,观念的改变又是导致回族社会中某些民俗变迁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回族经济发展的最佳取向、社会作用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西部大开发 ,从回族经济发展的最佳取向、回族经济的社会作用和回族经济的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 ,提出了对回族经济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都市外来回族穆斯林社会网络的建构——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网络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者开始运用社会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城市中流动人口的问题。在多元异质文化的都市社会,外来回族穆斯林通过各种方式建构自己独特的社会网络。本文以桂林市外来回族穆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饮食等体现其族群边界的最为突出的符号和宗教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了其社会网络建构的特点和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 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较清楚的了解, 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 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北回族社会是作者自幼生长于其中的一个社会群体。它既有千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沧海桑田的一面,又在某些方面具有颇为稳定甚至被误称为“顽固”的一面。这种集社会变迁与某些稳定性于一身的社会现象,无疑是由西北回族社会的许多基本因素所致。正是这些基本因素的存在、自身运动及其互动,构成了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对之进行研究,不仅是为了进行一定的历史阐述和总结,更重要地是为了探索西北回族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从而为西北回族社会的现实与未来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