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颉刚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顾颉刚的爱国言论和行为,体现了强烈的主权意识、高度的民族认同及坚定的报国决心.顾颉刚的爱国实践活动主要有:参与时事政治;编纂通俗刊物;创建学术团体;从事边疆工作.顾颉刚的爱国实践,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学术研究中的民众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颉刚的民众思想源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从他的古史研究、民俗学研究,以及以史学通俗化和向民众普及历史知识等方面考察了其学术研究中的民众情结。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的通俗读物出版活动,对传播历史知识、发扬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颉刚的历史知识普及思想,是与其通俗读物出版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大众知识》杂志是历史知识普及比较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的古史研究与其民俗学研究之间的紧密关系一向为学界公认。受限于顾颉刚的自述,这种关系常被单向度的理解为其民俗学关注启发产生了用故事的方式阐释历史的视角。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实际上是其古史研究思路成熟和变化的直接产物。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古史方法内部本有辨定真伪和追究流变两个不同取向,1924年前的古史辨讨论中,顾颉刚多取前一取向,后在胡适点拨下,转向追究流变。这一变化不仅使他跳出了与刘掞藜等人的枝节纠缠,而且促使他写出了《孟姜女故事的转变》。通过这一转向,顾颉刚的史学和民俗学研究中也纳入了全新的民众观。  相似文献   

5.
古史辨运动促进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而作为领导者的顾颉刚也十分关注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尽管他的主要精力放在考辨古史、古书上,但对于推进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包括对考古学的重视、从事田野调查及鼓励发掘等,所有这些都为考古学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所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和讲义从体例到内容都有诸多创新。他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文献考证功夫和浓厚的问题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提倡师生之间展开学术论争,主张培养史学研究专家和通俗史学工作者两种人才。由于教学方法得当,带出了一大批名家。  相似文献   

7.
史学家顾颉刚是民国时期边疆研究的重要引领者,曾参与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并为其创作边疆服务团团歌。顾颉刚在成都期间与边疆服务运动相关各界人士的密集接触,是其学术交游和社会往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参与边疆社会实践的重要例证。团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其国族关怀的夫子自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顾颉刚日记》《顾颉刚书信集》以及相关回忆录中的记载,对曾任兰大历史系代主任的青海籍著名学者李文实先生的一生活动进行了探讨。着重探究他青年时期追随顾颉刚先生在成都、重庆、徐州、兰州、上海等地的学习与研究活动,以及蒙冤入狱和恢复自由后的学术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对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成就及影响的研究与评述是中国" 20世纪学术史里的一个中心问题". 20世纪 90年代以后,随着顾颉刚读书笔记、年谱、各种遗著的陆续出版,多部生平与学术传记的问世,进行全面研究与评价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由于田野考古的丰硕成果和中国古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走出疑古时代"口号的提出又使这一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的来说,研究者在批评顾颉刚疑古过甚的同时能充分肯定其在思想解放和新史学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者进一步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对顾颉刚学术思想渊源及形成过程的梳理、其史学观念、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顾颉刚与同时期其它史学家的比较研究等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历史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可以初步概括为:“注重历史考实,勤于能力训练”;“致意通史教育,发扬民族精神”;“重视普及教育,宣扬爱国主义”等三个方面。顾颉刚之所以在当时对历史教育思想的认识达到如此的高度,一是由于他本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一是由于对历史学的功用有着比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围绕顾颉刚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观点,费孝通先后提出过两次质疑。第一次质疑是学界所熟知的1939年的争论。这次争论的分歧主要在“民族”的界定标准上:顾颉刚以中华民族为参照对象,更看重主观上的认同意识;费孝通并没有正面讨论中华民族问题,而是立足于西方社会人类学知识,强调不同群体在文化、语言、体质方面的差异性。后来,当费孝通正面讨论中华民族问题时,则接受了顾颉刚的基本观点。第二次质疑是1993年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与“古史辨”在思路上存在没有解开的矛盾。这次质疑的关键在于费孝通认定顾颉刚“没有重视一切思想在当时必然有它发生的历史背景”,但事实上,立足于“伪史的出现即是真史的反映”这一观念分析中国古史的“层累造成”,正是顾颉刚考辨古史的特点。所以,第二次质疑更多属于费孝通对顾颉刚古史观念的误解。“古史辨”破坏的是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或前现代叙事,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则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中华民族现代叙事的起点,二者之间并不存在解不开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先生一生有志于经学研究,推崇今文家的研究方法,又认同今文家的辨伪观点,主张古史研究以至于考古学、古文字学、社会史、民族学的研究都要由经学入手,所以虽然他不是经师,但确实是走了经学的路子。但“以今文打破古文、以古文打破今文”或“超今古文”之说,实际上是两难成立,在今古文两方面均少有创获,反而连经学原来据有的高度也难于保持,致使其学术境界下滑到了史料学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论顾颉刚的"由经入史"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颉刚从经学中走出,怀抱求真之旨进入古史研究.顾颉刚以特有的"古史辨"方式整理国故,实际上是以历史的眼光在求真意义上对传统经学进行彻底的批判.传统学术视经学为正统,旧的古史观念和意识形态均以经学为固守的阵地,不对经学彻底清算就不可能有真的古史.所以,他提出"研究中国古史必由经学入手","改经学为史学"."由经入史"说在顾颉刚的学术中处于核心地位,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对顾氏之学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14.
顾颉刚先生与兰州大学的渊源,对于兰州大学校史和顾颉刚本人的研究来说,都是需要学者们仔细考证和认真讨论的。笔者依据《顾颉刚全集》、《顾颉刚日记》等新近公布的重要资料,对顾颉刚先生于1948年6月17日至12月7日在兰州大学任教讲学活动进行了研究,考证了顾颉刚先生与兰大的渊源以及其与"兰大风潮"之关联,同时涉及顾氏在兰大讲学活动的主要经历和成果、对兰大历史学科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兰期间的主要社会活动乃至他对兰大饱含的眷恋之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顾颉刚先生与兰大图书馆——读《积石堂记》有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追述了兰大图书馆的历史,以及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为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前身——积石堂撰写《积石堂记》的经过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大学内迁成都,顾颉刚曾两次出任在成都重建的国学所主任一职。顾颉刚在任内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了国学研究的繁荣及学术著作的不断问世,开启了齐鲁大学国学所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一批国学人才,奠定了齐鲁大学国学所长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顾颉刚《缓斋藏书题记》的丰富内容中蕴含的学术价值,一是,可见顾之藏书情况,祖传、购求、受赠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战祸、人祸、水祸则是散失的主要原因。二是,可见作者古籍整理研究之设想,如欲将贾服注与杜解、孔疏并读,作《左传析》;搜集纬书各家辑本,集录为一编;又欲把范家相《家语证伪》与孙志祖《家语疏证》合而刊之,以定王肃伪造之案等。其三,有些题记似目录解题,既评书又品人,或褒或贬简洁明了。其四,承载着顾先生的读书历程与情感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试论钱玄同对顾颉刚的学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东方论坛》2006,(6):85-89
钱玄同、顾颉刚均是“古史辨派”的领军人物,而钱氏曾在基本精神和具体主张上给予顾氏精心指导。他不仅一再鼓励顾氏“疑古辨伪”,并启发顾氏从“辨伪书”拓展到“辨伪事”,从“辨伪子”、“辨伪史”发展到“辨伪经”,而且不断号召顾氏打破“今古文”的壁垒。此外,他还从许多方面丰富了顾氏的“古史辨”学说。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钱玄同是“古史辨派”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19.
20.
评价"五四",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在评价传统。顾颉刚对王国维虽极其崇敬,然未必得其心志,在古史观上要逊色许多。在王国维看来,中国古史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因而对中国之古史应是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