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为了实现其实业救国的理想,张謇提出了著名的"棉铁主义"主张.积极引进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推动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棉种的改良,促进植棉业的发展是张謇践行其"棉铁主义"主张的重要举措.张謇推进植棉业发展的措施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从此有了巨大扩展,棉花品质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植棉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而且棉花生产的扩张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生产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棉花生产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策略●邱建军王建武棉花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植棉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82年已跃居为世界第一产棉大国,1984年我国皮棉总产达历史最高水平,占世界总产的344%,平均单产皮棉9045公斤...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古代服饰无论在质料、制作方法和染色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这一过程,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小篆,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在服饰的质料上,我国古代经历了从草衣兽皮到纺织服饰的发展过程;在制作方法上,从用骨针简单缝制到纺织工具的发明应用,我国古代的服饰制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2,23(3):49-50
抗日战争时期 ,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径主要有 :发布并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方案 ;调整、成立、健全农事机构 ;制定和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增发农业贷款 ;开展纺织救灾运动  相似文献   

5.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纺织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本土纺织企业只有通过行业自律规范混乱的出口秩序,才有可能在这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化"危"为"机",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纺织协会作为一种组织化的"私序",代表了纺织行业内正式的权威性,在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和组织企业集体行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作为行业整体利益的代言人,纺织协会双向服务于政府和纺织企业,维护并增进了行业内企业的共同利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力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与出口国。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对于我国纺织业无疑是重大利好。配额取消后,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数量限制将不再存在,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将面临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针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贸易摩擦不会停止。我们要借助于配额取消这一机遇,迎接挑战,最大限度地获取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7.
自1990年以来,纺织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为数众多的小型纺织企业(以下简称小纺织)陷入了困境。小纺织在客观上,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雄厚的资金保证和充足全面的人才力量参与市场竞争,因而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主观上通过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来提高竞争力。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小纺织在领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的继续增长与封建主义因素的逐渐获得发展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在奴录社会内部发展起来,也是新的生产力在继续增长的结果。手工业方面,在东汉时,南阳用水力鼓风炉冶铁,蜀郡临邛用火井煮盐,漆器制造的分工较前精细,以及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纲廉价原料造纸的成功,在在说明生产力是在继续发展。这种新的生产力,主要还表现在耕织——即粟帛两项生产方面。现在先来谈纺织手工业,然后再谈农业。后山西夏县西阴村地下的发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先知道利用??来从事纺织。往后由於人民劳动的实践,纺织技能的不断提高,铁的使用於纺织工具方面,使纺织工具有了继续改良的可能,所  相似文献   

9.
巩固和突出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的领先地位,加快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保障我国棉花供给安全和纺织服装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充分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对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后,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聚焦分析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系统性建议,以期为政府和学术界推动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思路启示。完善产业集群建设专项工作机制,推进集群协同治理;加强南疆纺织服装产业建设,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挖掘产业多元功能和价值,实现三维价值统一;匹配产业链人才图谱,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升产业集群网络紧密度,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加快产业集群数智化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周边国外消费市场,提升出口规模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山东纺织手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山东纺织手工业有其悠久的历史。早就有“齐冠带衣履天下”的记载。秦汉,山东纺织手工业达到鼎盛时期。我们应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发挥山东地方优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秦汉时期山东纺织手工业的发展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沃野千里,气候温和,适于桑麻的生长。史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鲁地是“地狭民众,颇有桑麻之业。”“齐、鲁千亩桑麻。”这就为纺织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这些客观条件,必须和主观条件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据历史记载,齐国从一建国就很重视手工业、特别是纺织手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纺织服装的出口大幅减少,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越来越依靠内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透露,目前,中国服装行业内,超过八成的外销企业都已经开始"出口转内销",石狮也有七成的企业开始"出口转内销"。但是出口转内销面临一系列问题,成功的案例不多,石狮市的纺织服装业有大约一半的产品出口,这些出口企业在转向国内市场时,同样是困难重重。在此对石狮市纺织服装业出口转内销应采取的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低科技含量"、"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为特点的中国纺织工业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摆脱困境,中小纺织企业必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对我国中小纺织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科技创新瓶颈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并为提升我国中小纺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指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是我国云南边疆的一个典型的山居农耕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特有的技能,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服饰是其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作为哈尼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他们经济生活的一种消费类型,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与他们的社会习俗及其心理意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 为了便于系统认识哈尼族服饰文化全貌,有必要先将纺织过程略作论述。 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使哈尼族的历史未能经历第一次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直至建国前夕,手工业尚未与农业最后分离。自然经济观念指导下的一切生产活动,只是以满足自身生产、生活所需为目的,男耕女织、无求于人,从而纺织便成为哈尼族谋求衣着自给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活动内容,而且全由妇女承担。它既是哈尼族女子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又是衡量她们的智慧和理财治家本领的重要尺度。纺织技艺的优与劣往往被列为评定女子身价的标准。妇女们为了提高自己在家庭、家族中的地位和社会声望,必须以坚强的毅力学会纺织和制作衣服的熟练技巧。哈尼族民间传说和故事中特别纯洁美好的妇女形象,都是会纺织的妇女。 40余年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陕西关中一带是最早传入植棉纺织技术的地区之一,但始于何时?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答案。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的汉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的唐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朝初年。我认为,前两种答案都不能成立,只有后一种答案才是正确的。 始于汉代说出于臆测。 这种主张是《陕西棉业》一书的主编李国祯先生在解放前提出的。最近梁鲁同志所写的《陕西种棉花的历史》一文也采用此说,认为陕西地区的棉花种植“大约从汉代就开始了”。这种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纺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制约集中显现,如何培育我国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发挥自身及传统优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影响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为提升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路径选择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调整的方针指引下,上海轻工业有了迅猛的发展,1981年生产总值达349亿元,4年间平均增幅10.4%,超过以前29年平均增幅9.1%的速度,这使上海轻工业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49.3%,上升为55.9%。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8,而上海轻工业总产值要占全国轻工的13.5%,其中纺织更占全国纺织的16.3%。近几年上海轻工业在调整中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农轻重  相似文献   

17.
绍兴县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基地县.近年来,绍兴县纺织业积极适应全球高精尖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纺织工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但是在要素制约、成本上涨、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条件下,如何利用科技与品牌对纺织业的贡献,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绍兴县纺织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纺织大县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将是世界纺织工业继续发展和纺织品市场激烈竞争的年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传统的纺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必将发生重大的甚至突破性的变化。 一、纺织原料 纺织原料是发展纺织工业的基础。80年代纺织原料呈逐步增长趋势。在世界主要纤维增长中,以合成纤维增长最快;其次为原棉;而人造纤维产量则逐年下降,且降幅较大;羊毛和蚕丝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整个80年代世界纤维消费结构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产内部的专业分工有了新的发展,并出现丁一大批经济效益显著的以粮棉为主,粮油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或以其他经营为主的专业户。正确认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及其专业户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地组织农业专业化分工,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民委等单位编写的《壮族简史》以及由莫乃群同志主编的《广西地方简史》,在对唐以前历史的叙述中,都没有提到棉花的种植与纺织问题,似乎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技术在唐代以前根本还没有传入广西。《广西日报》1980年8月9日高原同志的《从‘古贝’看广西古代的棉纺》一文一开头就断定:“古代,我国传统的纺织业是丝纺和麻纺,棉纺是宋以后才开始发展的。”这一论断不仅否定了广西在宋以前有棉纺,而且也否定了全国在宋以前有棉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