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正>权威观点 周小川: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四方面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1月3日在“中国金融论坛”上 阐述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包含的具体内容。他表示,金融体 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四 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金融机构自身 的改革。二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金融生态"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2004年提出的。是指金融发展成长中所需要依赖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等。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列为政府的责任之一。  相似文献   

3.
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对金融调控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谭勇 《决策导刊》2007,(3):46-47
“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概念,最早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博士在2004年提出,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制度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观点速读     
《决策探索》2014,(15):6-7
1周小川:央行正准备新工具利率市场化两年内可实现 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金融改革与跨境监管专题会议吹风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相关金融事宜发表看法。 周小川表示,央行准备用短期和中期政策工具来引导利率水平,正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他还提到,新的工具将会要求抵押品。此前媒体报道称中国央行正在创设简称PSL(抵押补充贷款)的新型基础货币投放工具,以这种定义和期限类似再贷款的贷款利率更好地确定和引导中期政策利率。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背景下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网络使得经济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金融各行业的风险性增加;金融各行业的监管更为困难。生态金融环境的构建应考虑的因素:需要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要强化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金融生态环境应重视对企业诚信的规范。建构金融生态环境要加强金融各行业的创新活动:加强金融各行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实现适应新环境的自我调节。加强金融领域的科学规划,规范金融行业的有序运行。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网络背景下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7.
邓玉琦 《决策与信息》2009,(4):164-164,179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影响至深。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从法律层面、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和监管科学化等方面入手进行,努力改善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8.
金融生态环境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对金融所处环境的形象描述,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中介服务、企业改革、银企关系、会计与审计准则等方面的内容。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金融业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綦江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加强,金融业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全县经济与金融发展还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贷款规模相对较小,存贷差逐步拉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难以为继,世界各国纷纷进行监管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宏观审慎政策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在BGGDSGE模型的基础上内生银行破产机制,构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刻画指标,而后在经典的福利损失函数中引入系统性风险因素,确立了宏观审慎政策规则,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模拟演绎传导路径和政策搭配等问题,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以动态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价值比(LTV)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以产出缺口和信贷量为信号源,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中应盯住信贷量指标,同时资本资产价格也适合作为参考变量;第二,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都具有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但作为常备政策,宏观审慎监管要优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第三,识别经济周期波动的驱动因素是确立宏观审慎政策规则、使政策更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并发挥风险防控作用的根本问题。第四,联合使用两类宏观审慎政策时,合理确立政策规则系数可以增强政策的正向外溢效果,但政策的搭配强度却不易把控。为防止政策错搭引起效果干扰问题,可在常规时段仅采用宏观审慎监管,当风险较高时再联合使用两类政策以实现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就如何实现中国“绿色增长”提出五点主张:一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大力发展“最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二是探索打破行政区划.根据不同区域与流域的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容量,重新制定不同区域的发展目标和方式,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三是积极制定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用经济杠杆调节环境保护的相关利益分配。四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环境监管.进行环境监管体制改革。五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生态     
何建民 《决策》2009,(9):3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公布的《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8—2009)》,将中国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分析为地区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的要素,并通过对这四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构建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多因素评价模型,最终得出50个省、市、区及10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现象,有两个视角,一是从农村乡村内部文化的、经济的、社会的微观层面,二是从自上而下的国家宏观政策制度和法律层面。对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形成原因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大多数单独从某一侧面进行过研究,而从上述四个层面对农村民间金融生成原因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对我国社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在我国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国家层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发展的监管并未形成制度。本文在观照互联网金融产业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的地方监管实践及其优化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地方监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创新有助于货币融通、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发展安全等。而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并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达州整体纳入成渝经济区块。本文通过对达州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中的定位,相应的区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规划及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就金融支持成渝经济区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二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三是借力资本市场;四是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五是发展特色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经典的合作金融组织一共包括三个主要的制度特征:首先是单个农户的信贷需求在信贷可得性的原则下必须要使全体农户信贷市场的局部均衡性得到满足;其次是信贷有效需求要在股金与存款相异的原则下得以持续上升;再次是处于社员主权原则下的大锅饭激励。第二,由于合作金融组织商业化经营,我国30年的金融改革出现了合作理想破灭的现象,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由于外部人干预及内部人控制而造成的市场结构的垄断性以及信贷结构层面的资金非农化现象。第三,现在各地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担保合作形式以及自发融资合作形式等几种金融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7.
财经言论     
《决策与信息》2005,(1):83-85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要支持扩大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发展 当前要深入研究融资结构问题,为直接融资的发展提供足够空间,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合理比例关系,不断优化融资结构。采取适当措施.鼓励股本性投资、债券投资和适度的风险资本投资,同时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切实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对改革过程的监督.加强正向激励,真正做到“花钱买机制”。加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密切跟踪观测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更有效指导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定价。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3,(41):28-29
6月24日,河南省发布修订后的《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办法》。评价范围为省辖市、县(市),每两年评价一次。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行政服务环境、经济信用环境、金融运行质量、金融运行安全环境。其中金融运行质量中的“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率”、“贷款质量情况”、“贷款余额占生产总值比率”和“新增存贷比”四项指标比较重要,结合全国及其他地区情况,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前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使得其经济发展的方向正逐渐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型。低碳经济模式的诞生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当下的经济环境,金融技术创新,以及国家政策联系较为紧密。本文主要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金融创新的具体内容意义,分析如何基于低碳经济来开展金融创新,为以后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期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政策以推动西部地区区域金融的发展,试图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期间,存款、贷款和金融相关比例均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其中,贷款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但是其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规律,因此西部地区应继续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行有差别的区域金融政策及货币政策等,继续完善以区域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