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龙族风情     
彭义良 《民族论坛》2006,(5):F0004-F0004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人口约5800多人,千百年来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封闭状态,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特征与优良淳朴的道德观念。独龙族风情@彭义良  相似文献   

2.
在缅甸的北部山区里有一种人数不多,但类似非洲的俾格米和安达曼群岛、马来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一带的尼格利陀的小矮人,他们叫独龙族。如按语系划分,他们和当地的其他民族一样,同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独龙人居住在缅甸北部克钦邦的最北端。要想到他们居住的地方去并不那么容易。首先必须从克钦邦的葡萄县往正东越过茫茫的大草原,到达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的迈  相似文献   

3.
独龙族是我国大家庭中的一个兄弟民族,人数约二千五百人,居住在云南省境内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西北部的独龙河两岸.独龙族的每个部份往往以居住地区及河流的名称而得名.如居住在独龙河两岸的自称"独龙",居住在迪麻河的就自称"迪麻".居住在贡山以西的自称"未奴哇"(意为找地方的人),居住在拉打各一带的自称"拉打各人".有一部分还沿用氏族名称,如孔孟人、巴马人等.对独龙族也有统称他们为"俅族"的.相传贡山四区的独龙族是从怒江迁去的.独龙族中也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从"汉人地方"来的两兄弟,他们的名字叫陆金、陆一(译音),打算一同回到"俅江"(高黎贡山以西恩门开江以东)去.有一天晚上,正在怒江过溜索的时候,忽然来了一阵暴风雨,弟弟刚溜到怒江西岸,溜索就被雷劈断了.兄弟两人隔江大哭一场后分别了.弟弟越过了高黎贡山来到"俅江",他的后代就成了"俅族",哥哥住在怒  相似文献   

4.
2018年,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当地群众委托乡党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的喜讯。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给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在信里,习近平说:'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5.
试论独龙族的家族公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龙族约有三千七百多人,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谷,约有10%左右的人口散居在贡山北部的怒江两岸。解放前,独龙族是我国尚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尽管在总的发展趋势上已走向日益解体的道路,但在社会组织、土地形态和婚姻制度等方面,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显特征。家族公社又称家庭公社、家长制家庭公社或父权制大家庭公  相似文献   

6.
北邻西藏自治区,西邻缅甸联邦共和国的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的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域.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这个高黎贡山下、独龙江畔、有半年时间因大雪封山而与外界隔绝,现在总人口仅7000余人的民族有着较为古老的独特文面习俗,女孩长到十二三岁,由会文面的女性长者用竹签蘸烟锅水在脸上画出将要文刺的图案,一手拿一根长有硬刺的老荆棘,对准脸上的图案,另一手用小木棍不断敲击荆棘,从上至下地依图案刺戳脸庞,再用锅烟灰或一种深色的草汁揉擦刺文,让汁液渗入皮下,待一周愈合去痂之后,一个靛青色的蝴蝶图案就永留脸上,一生不褪.至1967年,独龙族妇女文面习俗被彻底废除.  相似文献   

7.
文身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也是传承和持续时间最长久的文化形态之一。传统的文身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和学术研究价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里有文身文献记载的就达到18个以上。其中云南省现存文面遗迹中长期处在积雪冰封的文面民族独龙族显得非常神秘。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和拍摄最后的64位独龙族纹面女,一名执着的摄影师只身徒步滇藏腹地四十余天,经历了蚂蝗、毒蛇、吊桥、溜索、泥石流、疾病、……还有盛夏七月恼人的连绵冷兩的重重考验。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在祖国西南边陲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公社所在地巴波,出现了一个独龙族农村妇女经营的商摊。这在独龙族中间引起了轰动。独龙族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峡谷,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在解放前夕尚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段,没有工商业,没有货币流通,产品交换是以物易  相似文献   

10.
山河雄壮富饒人民勤劳勇敢独龙河湍急地奔流在万山丛中,激流碰击着礁石和岩岸,揚起高高的波濤和雪白的水花,發出振耳吼声。它的两岸是連綿不断的高山,东岸的高黎貢山高达五千公尺,森林密布,土产山貨十分丰富。这就是我們祖国云南西北边疆貢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和緬甸接壤的一塊地方。独龙河岸比較平坦的坡台地带,到处是被开垦出来的梯田;間或有一条粗粗的藤条悬空飞跨过河面,这就是人們常說的溜索桥;沿河两岸散布着一些村子,大的十多戶,小的三、四戶,房子有木板的,也有竹子的,无論木房或是竹房,都是長方形,都盖着茅草頂,离地面都有两三尺高,下面是木樁或竹樁。是誰在这群山間开出了梯田?是誰在这峻峭的独龙河岸搭起了溜索桥?又是誰在这沿河两岸造了竹、  相似文献   

11.
在她们简朴而神秘的生活里,祖辈形成了纹面习俗的传说。人们认为人死后的亡魂“阿西”,最终会变成各色的“巴奎依”——一种大而好看的蝴蝶;每当峡谷里飞起美丽的蝴蝶,她们便认为:这是女人灵魂的化身。为了这些传说中的精灵,即将成年的女子脸上,便纹出永不消褪的蝴蝶花纹……  相似文献   

12.
13.
北邻西藏自治区,西邻缅甸联邦共和国的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的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域。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这个高黎贡山下、独龙江畔、有半年时间因大雪封山而与外界隔绝,现在总人口仅7000余人的民族有着较为古老的独特文面习俗,女孩长到十二三岁,由会文面的女性长者用竹签蘸烟锅水在脸上画出将要文刺的图案,一手拿一根长有硬刺的老荆棘,对准脸上的图案,另一手用小木棍不断敲击荆棘,从上至下地依图案刺戳脸庞,再用锅烟灰或一种深色的草汁揉擦刺文,让汁液渗入皮下,待一周愈合去痂之后,一个靛青色的蝴蝶图案就永留脸上,一生不褪。至1967年,独龙族妇女文面习俗被彻底废除。[1]  相似文献   

14.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目前有5800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一部分散居在怒江峡谷和维西县。有关独龙族的史料中文献记载较少。元代史籍中称为“撬”,清代以后称为“俅人”,他称“俅帕”、“洛”、“曲洛”等。独龙族没有文字,常用刻木记事方法进行通信联络。建国以前以刀耕火种农业和狩猎为生产形态,尚处在原始的父系家族公社解体阶段。建国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意定名独龙族。独龙族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2019,(5):1-1
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10日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习近平表示,你们乡党委来信说,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得知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17.
"交换含义并不限于经济,而涵盖了社会。"独龙族传统农业劳作中的交换与互惠,以互助、换工、共耕等为主要形式,其动机、功能和目的的指向并非是纯经济性或物质利益的,而是杂糅了情感、声望、义务、道德、身分,甚或是秩序和交往等社会性要素。在无分层的独龙族社会中,交换和互惠促成广泛的社会整合,成为连接人们共同生产消费、生活互动的纽带。独龙族交换与互惠现象的人类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反思兴起于西方的现代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的独龙江———’96独龙族印象云南省西北的独龙江,是独龙族人世世代代聚居的地方。它西、南倚高耸的担当力卡山并与缅甸毗邻,北接西藏察隅县,东临高耸的高黎贡山,为一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面积达1994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北京(含郊县)面积的12%,上海(含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