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析序列音乐及简约派音乐风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使传统的调性音乐走到了尽头,开创了自由无调性音乐,十二音序列音乐,后来又被其他作曲家继续发展为整体序列音乐。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简约派音乐,摆脱了西方音乐追求戏剧性高潮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音乐情感和音乐能力是音乐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分别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欣赏、记忆与创新能力,重视这两大要素的培养才能培育具备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促进全民音乐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从古至今音乐与心理、音乐与医学的密切关系,引申出音乐治疗学产生的缘由。从音乐自身、音乐疗法的机制及方法谈音乐在医疗中的应用,结合中国"音乐治疗学"的现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电影音乐叙事的基本要素涉及叙述本质与类型、叙述内容与结构、叙述话语与方式、叙述行为与效力四大方面。就功能倾向与传达方式而言,以非语言媒介为载体的音乐以表现情感为主,无法通过自身的符号系统直接完成叙事,而需假借受众的想象与虚构。就内容与方式而言,电影音乐可以以其特有的话语元素,通过标题拟用、基调定位、节奏调控、音画配合等多种手段来提供信息、表述思想。电影音乐的叙事主体非常复杂,包含作词、作曲、歌唱、演奏、编剧、导演、演员等种种能够有效操作电影叙事系统运转的力量。在现代尤其后现代电影音乐叙事的研究中,叙述者、受众、视角等与叙述行为有关的要素,以及音乐形式结构与外部世界的关联等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与音乐的结合,直接改变了作为经营对象的音乐产业,即音乐从业人员通过音乐活动获取收益的盈利模式.互联网的共享性使得通过终端的音乐受众获取收益变得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音乐创作、演出、教学和传播各个环节实现市场价值的方式;更深层次上,“互联网+”音乐改变了传统音乐的组织形态,而且这种改变仍在深化过程中.在互联网影响下,传统音乐行业内部各环节分工合作的模式被打破,“音乐从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极大扩展,音乐人与音乐受众的关系面临重构,传统上以“作品”为核心的音乐组织形态正在向以“受众”为核心的音乐组织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6.
电影音乐叙事的基本要素涉及叙述本质与类型、叙述内容与结构、叙述话语与方式、叙述行为与效力四大方面。就功能倾向与传达方式而言,以非语言媒介为载体的音乐以表现情感为主,无法通过自身的符号系统直接完成叙事,而需假借受众的想象与虚构。就内容与方式而言,电影音乐可以以其特有的话语元素,通过标题拟用、基调定位、节奏调控、音画配合等多种手段来提供信息、表述思想。电影音乐的叙事主体非常复杂,包含作词、作曲、歌唱、演奏、编剧、导演、演员等种种能够有效操作电影叙事系统运转的力量。在现代尤其后现代电影音乐叙事的研究中,叙述者、受众、视角等与叙述行为有关的要素,以及音乐形式结构与外部世界的关联等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高师开设计算机音乐课程仅有十几年,作为一门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年轻课程,仍然有许多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首先,要从整个高师课程体系的层面对计算机音乐这门课程进行一个明晰的定位,同时,要结合高师的学生特点,归纳总结出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1872—1951)与巴托克(1881—1945)为同一时期的作曲家,他们同为20世纪现代音乐的高峰人物,与斯特拉文斯基被公认为20世纪音乐的奠基人,特别是勋伯格和巴托克,他们自成一体的现代音乐思想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中国音乐学界最大的争论话题仍是“中西方音乐关系问题”,而其中心论点又归属到“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得失”的争论上,一种观点是肯定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另一种观点是中国应如何完整保留其本土音乐文化;就此话题,表述自己对中国音乐一百年来的发展的看法,并展望21世纪中国音乐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从音乐体裁方面、民歌民谣素材的运用方面拥有着不同的文化从而使中国通俗音乐流行这一快速通道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并感染着整个民族,加固着民族情节,将极大地促进国家、民族的文明和发达.  相似文献   

11.
西周音乐在全面继承殷商音乐成就的基础上,在宫廷音乐、民间音乐、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史册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种活性文化的流动,音乐就是"无声之谱",而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为凝动的音符,从而成为一种符号形式。敦煌石窟音乐的研究不仅验证了敦煌历史的辉煌,更为一代代文化学、音乐学、民俗学和艺术史研究专家们洞开了天方夜谭般的神奇世界,研究正逐步深入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13.
音乐的主体性原则,从古到今都围绕着音乐为谁服务、音乐表现对象、音乐实践发展的方向等重大问题进行争辩。虽然是音乐美学领域探讨已久的老话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探讨音乐的主体性原则,回顾历史经验、教训,可激起人们对当今音乐实践发展趋的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比较美学的论证方法,在对中外美学上几种不同的音乐美学观点的评述基础上,提出了音乐美的根源在于:主体感于外物而发出的心灵呼唤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5.
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玛窦是中西音乐交流的第一人,他把西方的宗教音乐介绍到东方,也把中国的戏曲及祭祀音乐、民间音乐介绍到西方.他第一次把欧洲的击弦式古钢琴带到中国.他写的<西琴曲意>既有宣传基督教义的道言,也有自己艰难经历的人生感慨.由于他的音乐修养只限于粗晓音律,因而他对中西音乐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音乐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四夷音乐及外域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偏重于采用在统一基础上呈现对比的原则 ,常以渐变的方式来表现对比 ,讲求自然、柔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音乐美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性质和高度的抽象性、涵盖性,区别于音乐学中的其他学科。它侧重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并有它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及对象。音乐美学不仅要对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内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还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1872-1951)与巴托克(1881-1945)为同一时期的作曲家,他们同为20世纪现代音乐的高峰人物,与斯特拉文斯基被公认为20世纪音乐的奠基人,特别是勋伯格和巴托克,他们自成一体的现代音乐思想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音乐究竟能否表达情感,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的争论。从声乐形态向器乐形态转变时,旋律派与和声派的产生,到20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和表现主义音乐的对立产生,不难看出,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对于音乐美学情感问题的追问,各种流派一直是在此消彼长、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状态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网络音乐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是科技时代的产物,也是人们审美文化的产物。论文论述了网络音乐的内涵和特性,阐述了网络音乐的兴起对传统音乐的挑战和冲击,以及人们的音乐欣赏方式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