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瑷珲新城遗址位于爱辉县爱辉公社城关大队黑龙江畔,是我国清代北部抗俄历史名城。周长十里,有五座城门。清代黑龙江将军驻地曾四次变迁。一六七四年驻黑龙江以北的精奇里河口的旧瑷珲城;一六八四年驻黑龙江  相似文献   

2.
我国清朝政府于1653年把盛京昂邦章京所辖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和尼布楚等地,划为单独的行政区,在原设的宁古塔副部统之上,增设宁古塔昂邦章京,以加强对这个地区的管辖。1662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改称宁古塔将军(1757年改称“镇守吉林乌喇等处将军”,通称吉林将军)。1683年,清政府又把原属宁古将军管辖的亨滚河上源支流哈达乌拉河、黑龙江北岸的毕占河以及东流松花江等河流以西之地分出,划为黑龙江将军辖区;这些河流以东地区,包括库页岛在内,仍归宁古塔将军管辖。宁古塔昂邦章京治所初设于今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公社(宁安县城西北25公  相似文献   

3.
翻阅历史资料,有关沙俄军队火烧瑷珲城的一条资料引人注目。这是沙俄陆军大臣致驻在哈巴罗夫斯克的格罗杰沃中将的电报,电报说:“皇帝陛下认为应当夷平瑷珲。”①发报时间是1900年7月23日。这是少见的关于瑷珲城的俄国官方资料之一。 1900年7月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侵华总司令;陆军大臣库勒巴特金任总参谋长;格罗杰克沃中将任阿穆尔总督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5,(1)
<正>库页岛乃我中华故土,大明万历四十五年、后金天命二年(1617),清太祖努尔哈赤遣兵四百,北收濒海各部并诸岛,远涉黑龙江口鞑靼诸地,并涉险找小舟二百,往取库页,收服土民,岁贡貂皮,并设姓长,世袭统治。此后,历朝库页按时纳贡,按贡领赏。康熙二十三年(1684),将军萨布素曾派员北巡库页,安抚乡民,岁时收贡。乾隆二十三年(1758),日本松前藩王遣其臣,称到库页巡查,后常进库页。乾隆三十年(1765),俄人东侵,抵千岛,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地区历来是个多民族的地区,清朝统一全国后,一改过去历代王朝对这一地区各民族以羁縻为主的松散管理方式,先后设立宁古塔将军、黑龙江将军分别统辖黑龙江东西部地区,并在乾隆末年以前先后建立宁古塔、黑龙江、墨尔根、齐齐哈尔等城,设立副都统,将当地各族编入八旗,分城驻防,实行驻防八旗制.同时,根据当地各民族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布特哈地区实行布特哈八旗制,对蒙古族实行盟旗制,对黑龙江东部地区的赫哲等族实行边民姓长制,通过一系列的行政管理措施和相应的民族政策,将黑龙江民族完全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6.
《学问》2015,(4)
<正>瑷珲地方世居的达斡尔人,主要以坤河为最,其他还零散世居在富拉尔基、达音炉、新发屯等地方,同余所居康熙朝拓建的满人聚居的官屯大五家子村仅数里之遥,轸翼相辉,往来密切,多为亲戚关系。清末,有位著名的德巴克什,姓苏勒哈喇,人称德五爷,达斡尔人,来自尔莫津,俗称爱米人;还有一位索先生,也是达斡尔人,他们都是大秀才,满汉齐通,能够专门用满语讲聊斋故  相似文献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作为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移民也掀起了巨大的狂潮。伪满时期黑龙江充斥了数以十万计的日本移民。本文拟就日本移民的概况、移民类型、移民的组织及日本移民对中国人民的迫害等问题作一论述,敬祈读者批评指教。一、日本移民的概况日本殖民主义者觊觎我东北地区的活动由来已久,二十世纪初期,日本通过《通商行船续约》、《东三省事宜附约》、《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先后将黑龙江地区的哈尔滨、宁古塔(宁安)、三姓(依兰)、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瑷珲等地开放,准许日本人通商居住和进行贸易,这就给日本移民进入黑龙江地区提供了方便的  相似文献   

8.
瑷珲条约签订前,俄国阿穆尔、滨海两州原是我国的领土。据苏联民族学家多尔吉赫估计,这一地区在十七世纪中叶有居民约34500人,其中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处以下、乌苏里江口以上一段的黑龙江北岸约为31000人,乌苏里江口以下的黑龙江两岸约为3500人①。居民多为土著少数民族。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涅维尔斯科伊以考察为名,强行侵入我黑龙江下游并建立哨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第一次出现了来自欧洲的俄罗斯人的居民点②。 1854至185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先后四次武装进行所谓黑龙江航行“考察”,同时沿黑龙江北岸设立许多哨所和…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地区近代社会的基础是有清一代所奠定的。黑龙江是我国东北边疆各族人民世代劳动、生息的地方,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就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先后有 、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在此建立过封建政权,但是都没有不间断地延续下来。清代流人开发黑龙江,特别是流民反封禁斗争,使这一地区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 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后方,独占东北特产资源,防止满族汉化以维持其军事统治力量,曾一度对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地区实行封禁,不准汉族人民移居开发。康熙七年(1668)停止施行辽东招民例。二十年(1681)又将…  相似文献   

10.
《龙沙纪略》一书,是清人方式济所撰,是一部详尽记载黑龙江地区历史的地方志。有关黑龙江地区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成书的《山海经》。以后,历代的史书都作过记载,但尚嫌简阙。清康熙年间纂修的《盛京通志》(三十二卷)和乾隆初年重编的《盛京通志》(四十八卷)等官书,涉及黑龙江地方的,还是比较粗略的。清康熙时人吴振臣的《宁古塔纪略》则记载了宁古塔将军(后改吉林将军)所属的松花江以东地区,主要是宁古塔一带的历史。详尽地记述黑龙江地区的大山名川,历史沿革,地理疆域,民族分布,时令风俗,物产贡赋,饮食起居的地方志,首推《龙沙纪略》这本书。前人对这部私人著述,有过较高的评价。如清代著名学者何秋涛在《考订龙沙纪略叙》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对市、镇的称呼有的称市,如三都市(今修水县太阳升乡)。唐贞元十六年(800)建分宁县。全县分8乡73都,此地属第三都,名“三都市”。有的称镇,如肖滩镇(今樟树市临江镇)。“唐时(注:武德八年〈625〉),升境内肖滩为镇”。有的称墟(圩),如太平圩(今南康市唐江镇)“明初以七间店为中心渐成集市,名太平圩”。有的称街,如古北街(今波阳县古县渡乡)。“五代后唐明宗时(926~933),婺源县清华街的胡、周、汪姓人迁此建村后,逐渐形成集镇。以属古  相似文献   

12.
再论绰尔城(塔子城)历史地理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绰尔城为今黑龙江省境内第三大古城。近三十年来,随绰尔城内外及地面上下出土文物日丰,以文献与考古互证的方法,探索绰尔城沿革之谜者,日增其人。兹以时间先后为序,胪列诸家之说于后。 有清一代称塔子城为“绰尔城”,全不知其为何代何城,事载《清一统志》及张穆 《蒙古游牧记》。本世纪三十年代金毓黻先生推测其或许为金代新泰州(即辽长春州),语见所著《东北通史》①。五十年代罗继祖先生撰《跋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出土辽大安残刻》一文。指出因有“大安刻石之出土”,“可证泰来县在辽时为泰州辖境”②。由于受到前辈学者的启发,参以数度往绰…  相似文献   

13.
十六世纪以后黑龙江人口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历史人口于古无征,16世纪以前资料匮乏,1771年始有记载。所以近代是黑龙江整个历史人口发展的高潮时期。它的显著特点是人口迁移,它的总趋势是由南而北,愈波愈远,越来越多。人口的不断增长,使黑龙江这块美丽富饶的地方,日益开发,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一、清初、中期黑龙江人口的停滞在16世纪以前,黑龙江人口的特点是人口稀少、起伏不定、无人口统计。到了16世纪后期,人口问题才被当时统治者所注视,但在人口发展上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停滞状态。 16世纪后期,女真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发展,势力日益强大。1616年(明万历44年)努儿哈赤称汗,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明崇祯9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公然表  相似文献   

14.
一黑龙江是一个地处边疆,资源丰富,开发较晚的省份;又是一个建国以来进行了重点建设,发展较快的省份。这就使得黑龙江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有着自己的明显的特点。黑龙江省在历史上,整个经济的发展,落后于中原地区及辽南一带。因之,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十分缓慢,虽然有过如唐代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在今宁安县渤海镇)和金代的上京会宁府(在今阿城县阿什河乡)等当时条件下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为数不多,且发展中断。元明时期设置的相当于今省县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堡,以及一些军事卫所、驿站,经济上缺少发展,也没有延续下来。到了清代,这里才陆续出现了齐齐哈尔、墨尔根(嫩江)、瑷珲、呼  相似文献   

15.
萧山市西的西兴镇,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史称“两浙往来一都会”①、“浙东第一关隘”②。1 西兴古为固陵、西陵,见于历代文献。《越绝书·外传记地传第十》载: 春秋末期,吴、越交兵,越大夫范蠡在钱塘江南岸筑城固守,名固陵城,也称敦(屯)兵城。“浙江南路西城者,范蠡敦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谓之固陵”。所以,长期以来,范蠡被民间尊为固陵城的守护神——城隍,并建庙奉祀③。东汉建安二年(197),孙策引军渡浙江,会稽  相似文献   

16.
关于啥尔滨名称的由来,历史上众说纷纭,曾有俄语的“大坟墓”、蒙古语的“平地”、满语的“晒网场”等多种解释。近日出版的《哈尔滨考》一书中,关成和先生认为,哈尔滨这个词既不是来自俄语,也不是来自蒙古语和满语,而是金代“阿勒锦”村的音转。早在公元十一世纪,满族先祖女真人就称这里为“阿勒锦”。“阿勒锦”作为哈尔滨的最早名称,至今已有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由“阿勒锦”最终音转为今日的哈尔滨,关先生认为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其依据为是年官印的《黑龙江舆图》上标有“大哈尔滨”的字样。并认为哈尔滨一词“从此即成了该城名称的定译”。关先生的考证,已为多数人所接受。近日,笔者在整理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档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建城论断看中国古史纪年朱学文北京市政府宣布,一九九五年是北京建城3040年,学术界为此举办了一些研讨、纪念活动。广大市民从新闻传媒颇不充分的报导中了解到这桩算得上京城大事的新闻,于是,人们做了一道减法题,算出北京城始建于公元前1045年。爱北京...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国东北边疆的管理问题,是中国边疆史和中俄关系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从一六八九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到十九世纪中叶沙俄逼迫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为止的一个半世纪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国清政府是否管辖了黑龙江流域这一广袤地域?以及如何进行管理的这一课题,作初步探讨。满族统治者于一六四四年南下灭明后,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土地辽阔的封建帝国,其疆域北抵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  相似文献   

19.
《学问》2015,(1)
1898年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中俄之间的交涉日益增多,吉林、黑龙江相继建立铁路交涉机构,杜学瀛曾任吉林铁路交涉总局会办,驻哈尔滨负责吉林铁路交涉事宜。日俄战争后,署理吉林将军达桂与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联名请求添设哈尔滨关道,获清廷批准,杜学瀛署理哈尔滨关道,与沙俄中东铁路管理局开展了诸多交涉事宜。除对俄铁路交涉之外,还开展主权交涉、土地交涉、税务交涉等。从杜学瀛履职情况看,哈尔滨关道无疑是以海关道成例设立的地方外交交涉机构,不是地方一级行政建制。  相似文献   

20.
一六八五──一六八六年,发生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清朝军民在自己领土上,为驱逐沙俄侵略者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对于沙俄的侵略本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早有科学论断。对于雅克萨战争,苏联早期历史著作也作过公正评论。但是,近年来,苏联政府出于反华的政治需要,竭力替老沙皇辩护,肆意篡改雅克萨之战的史实和性质,声称“十七世纪以来,满洲皇帝康熙对黑龙江流域阿尔巴金(按:即雅克萨)督军辖区的俄国移民居住地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远征。……这些俄国土地在一段时间内曾被满洲侵略者占有。”①苏联官员贾玉才硬说雅克萨战争是中国满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