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屋中心主义"和"土地中心主义"作为不动产征收立法的两种取向,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导引和规范机理。揆诸两大法系不动产征收较为完备国家的立法,"土地中心主义"立法取向贯穿于具体制度的建构和展开中,成为规范逻辑体系之主线。鉴于域外先进经验、土地的特殊属性以及土地与建筑物间关系等因素的考量,我国不动产征收立法应摒弃"房屋中心主义"而践行"土地中心主义"的立法取向,并以此为导引进行方法论维度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西方意识形态一直是由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由此派生的二元对立存在论所主导。人们习惯于用二元对立存在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常态来看待世界,规范社会,因而使得"主—客"二元对立观念无处不在。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透过《八月之光》的光谱照显出了美国旧南方社会机体里一切弊病的深层病灶及其"病原体"——逻各斯中心主义及其衍生而来的白人至上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在社会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形态的"主—客"群体结构对峙,动摇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千年堡垒的根基,为西方文坛和思想文化领域构筑起了一幢人文主义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3.
借助现象史学的方法,根据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治理模式生成和演进的机理,可以将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治理模式概括为"中心主义"国家治理模式。"中心主义"国家治理模式是以社会的一个中心力量为主导发展形成的一种国家治理模式。经过历史的沉淀,"中心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已凝结成为中国人稳定的政治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制约着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选择。近现代中国国家治理模式选择的曲折道路证明,当代中国必须自觉地立基于"中心主义"政治文化传统,创新和优化"中心主义"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中一个重大的、令人困惑的问题就是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从"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研究论文的检索和综述中可以看出,该问题讨论的系统背景是环境危机,争论的焦点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解,因而对于走入还是走出抑或扬弃"人类中心主义",学术界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对"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后现代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者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人类中心主义,因而意欲彻底颠覆人类主体的学术倾向,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佩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提出现代性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引发生态危机的首恶的思想,认为技术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催化剂,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尝试以人道主义且关爱一切生命的价值选择为基础提出新人类中心主义,重建主体,形成理性主义的生态哲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三种历史形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其各自与当前生态危机的不同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必须"走进"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作为西方证券市场上成熟的资本手段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借鉴英国和美国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要约收购制度的政策建议,对我国现行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法律制度及我国与国外要约收购制度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隋旭升 《东方论坛》2004,(4):111-113
当代著名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语音中心主义"概念对当代哲学、语言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形成了巨大影响,本文试图运用它分析现代汉语中"语音中心主义"的多重表现以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帮助人们认识"语音中心主义"的危害性,提倡不同的语音持有者相互宽容和尊重,以促进平等、多元的现代语言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是一种近代化思维模式的产物,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属于现代发展观,二者有本质区别."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中心主义发展观是两种不同价值导向的发展观,前者以人为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后者以物为本,以生态(自然)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唯物史观是一致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中心主义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当人类由于罔顾自然规律,对自然的肆意妄为而导致了自然界的报复,使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了人类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人们也开始了对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点的反思,逐渐产生了自然中心主义。在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争论之余,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也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饮用水安全法律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饮用水在水质和水量上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城市中心主义"立法理念下,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利益被忽视,现行监管体制和偏向性制度安排难以满足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需要,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供给严重不足。为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必须使立法理念向"城乡统筹立法"转变、理顺监管体制、分类构建适宜的法律监管制度并完善城乡均衡化的融资保障制度,以实现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意义上的西方环境运动是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理论源泉,后者对前者起到思想指导、理论规范的作用;而西方环境运动的发展又在实践层面不断推动"生态中心主义"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使生态中心主义理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生态现代化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生态中心主义的温和化转变。  相似文献   

13.
环境危机的全球化突显使得人类不得不反思过去强势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思路,逐步认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点,但是这种理论在进步的同时仍然有本质上的困难需要克服。本文认为解决环境伦理失衡的关键在于以人类整体的利益为基础,吸收非人类中心主义中有益的理念,在发展观念上坚持人类的利益与自然利益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历史地凝结而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它对社会管理变革具有强大的规制作用,使社会管理变革产生路径依赖。中西政治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前者以整体性与"中心主义"为取向,后者以个人主义与"非中心主义"为诉求。文化的规制决定了当前中国必须立基于"中心主义"文化传统构建新型的"中心主义"社会管理模式,即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基础上,创新和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利益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以执政党的政策服务为手段,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党的领导下协同参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5.
当今全球治理的困境主要在于制度困境,而"国家中心主义"理念的广泛存在则是导致全球治理制度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超越"国家中心主义",用全球主义的理念来设计和改造全球治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全球治理的发展。作为应对南极矿产资源问题的全球治理制度,《南极条约》体系同样受到"国家中心主义"理念的困扰。然而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使得该条约体系较之其他制度更具全球性基因。《南极条约》体系的上述特征使得以全球主义理念为标尺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南极矿产资源领域的核心制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今南极矿产资源问题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受侦查中心主义影响,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辩方地位式微,辩方正常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而"以庭审为中心"的审判制度改革对辩方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控辩平等对抗。真正实现控辩平等对抗,应当从树立"审判中心主义"司法观念、完善卷宗制度等方面落实法官裁判独立形成机制,在侦查起诉和审查起诉阶段同时强化辩方制约地位,并赋予辩方司法责任追究程序申请启动权以建立辩方对抗的保障机制,切实提升辩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处于现代化的“进行时”。因后发国家的特殊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先发国家现代化通常采用的“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两种主导范式在后发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往往表现不佳,而“政党中心主义”的范式却在后发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凸显优势。后发国家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党引领、两翼起飞、系统稳定”的现代化模式,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该模式运行过程中,政党引领贯穿始终,并结合所在国的具体情况,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风险防范化解等不同方面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实践,在不同维度探索出多种类型。通过对比发现,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主导政党必须重视自身建设、构建现代政权组织形式、坚持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从而有力助推国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而具有的某种有用性。对于价值问题的探讨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人与自然的价值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两种争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从哲学意义上肯定了人不过是未完成的有待不断完善的社会存在物,人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界的不断优化,体现了一种现代辨证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一个文化进化的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文化进化可以表述为一个从人在一般物种意义上的存在到人作为人的存在这样一个自我完成和自我完善的进化过程。人类中心主义是与文化进化的第一个任务相对应的文化观念,而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是与文化进化的第二个任务相对应的文化观念。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换,本质上是人的自我超越和逼近自己的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态中心主义将人类中心主义视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将人类中心主义解读为立足于人类的贪欲对大自然进行掠夺。但是考察西方近现代思想史可以发现,思想家们所主张的人类中心主义主要是立足于人类的福祉,而非人类的贪欲。在生态危机的产生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不是作为内在的驱动力,而是作为现代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利用自然的正当性证明来发挥作用的。把人类中心主义视为形成生态危机的驱动力,遮蔽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驱动作用。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为生态人文主义,有利于避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欲望式理解和反生态式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