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抗战精神是扭转民族命运、再造民族魂魄的内在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本质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纽带与思想宝库。科学理性的抗战史观是传承抗战精神的基础,而当前“西方中心论”对中国抗战作用的轻视,日本军国主义对抗战历史的歪曲与历史虚无主义对抗战精神的消解,冲击着抗战精神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并最终显现为社会道德信仰困境与价值选择危机。直面并回击错误抗战史观,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对真实历史的发掘为依托,以对抗战精神的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多维化抗战精神的传播路径为渠道,进而构建起系统化、科学化的价值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10):167-171
抗战爆发后引发的新的政治结构变化,影响到了文史观念的塑造。发轫于抗战期间的抗战小说,自然也受到史学观念变化的影响。从抗战结束到"文革"之前,在唯物史观的逐步影响与支配下,革命叙事的写作理念成为主流,抗战小说呈现出革命至上的创作理念与英雄主义的人物塑造原则,至今还在影响着抗战题材小说的史观构建和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国民党党派学者,黄文山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为主要学术资源,从"文化学"的视角来阐释"史则"与"史观",论证"民生史观"为最高的历史法则。黄文山历史观的"文化学"阐释,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党派学者在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以学术为意识形态所用、为官方文化政策提供学理支持的努力。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窥见特殊政治形态下的学风与士风。  相似文献   

4.
论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表现张伟良毛泽东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而两党中以国民党为第一党,抗战的发动与坚持,离开国民党是不能设想的。”①做为国民党领袖、中国抗日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在抗战期间,既有把民族利益放在阶级利益之上...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的抗战思想主要表现在:拥蒋抗日、发动民众、联共抗日。这表明他的思想介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及共产党坚持的全面抗战路线之间,与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理论界对孙中山民生史观的精神内核与性质归属的探讨 ,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仁爱说、生存技术说和心物合一说。这三种代表性观点彼此之间存在分歧 ,且均与孙中山民生史观本义有不同程度的偏离 ,决定了其形而下的三民主义要成为天下“共信”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7.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当局妥协投降、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倾向日益严重。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顽固派在湖南省南平江嘉义镇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该惨案发生后,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冷静沉着,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南方局领导人数次致电国民党当局,要求彻查此案,以安民心,维护团结抗战大局。《新华日报》作为南方局在国统区的喉舌,积极发声宣传报道平江惨案经过,并特辟专栏悼念牺牲同志。南方局还积极联络大后方各进步人士,共同应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政权奉行以党治国的思想,其党力强健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治国的广度、深度与力度。抗战前的无锡国民党党员群体、党务运作、党政关系极其混乱,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因不重视党的基层建设,导致党力软弱,在社会整合、社会动员与社会控制方面国民党地方组织都没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江西是国民党发动的十年反共内战的主战场,是红军长征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国共双方积怨之深,人民群众受压迫之重,在国内首屈一指。是七七事变,促使国民党江西当局放弃严密限制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政策、放弃反共政策,并坐下来与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及红军游击队谈判,从而在江西迅速形成全省抗战局面。因此,七七事变是江西政局由内战转为抗战的枢钮。文章从七七事变前后江西民众抗日爱国热潮的发展、国民党江西当局对共产党态度的变化、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为实现抗战局面的努力等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国民党战略防御方向的错误选择房卫青抗日战争初期,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抵抗,但是,为什么抗战爆发后仅一年多的时间,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半个中国相继沦陷,国民党正面战场遭到惨重的失败?目前史学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  相似文献   

11.
房福贤 《齐鲁学刊》2007,(3):107-110
抗日文学写作是山东文学的一种传统。在抗战期间,山东就涌现出了一批抗日文学作品。战后的山东抗日文学受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创作成果虽不够丰富多彩,但仍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新时期山东抗日文学主要的成就,体现在莫言、苗长水和尤凤伟的创作中,他们引领了时代风骚。山东抗日文学的缺失在于尚未创作出抗日大文学。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都企图操纵利用青帮,积极反共,破坏抗战,同时,青帮依仗在民间的巨大社会势力也对中共发展壮大力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壮大抗日民主力量,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导下,针对青帮的本质特性,制定采取了积极、稳妥和灵活、科学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南斯拉夫的抵抗运动有着三个方面的差异性:第一,从其性质来看,中国的抗战基本上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而南斯拉夫的抵抗运动则具有民族解放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性;第二,从其抗战力量的组合来看,中国实现了国共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南斯拉夫则基本上是共产党领导的单独抗战;第三,从其抗战的规模和影响看,中国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而南斯拉夫战场仅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次战场,只能从牵制德军的意义上肯定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构建,是解决主要矛盾,协调次要矛盾,实现将阶级矛盾的外部性内部化,即将国民党顽固派的消极影响通过相关制度予以内部化,发挥其有利于抗战的因素。最终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的金融法律制度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初步形成鸦抗战胜利后熏国民党政府对日据时期的金融机构进行接收改组,形成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基本架构。国民党迁台后熏日本金融法律体制对台湾地区金融理念与金融实践更是产生了持续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31—1945年,受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此间,受爱国主义的民族义愤所激发,长期扮演新加坡华社最高总机构角色的中华总商会并未被历史所遗忘,而是以民族大义为己任,责无旁贷地及时承担起引领南洋华侨践行抗战救国的时代历史使命与责任,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的实践之中,并在筹款赈灾、抵制日货、推销国货以及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川军作为旧中国的地方实力派军队,虽然在一系列的内战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抗战时期,他们从民族利益和自己的生存出发,大多数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对于推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实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4,25(5):36-39
抗战时期,由于毛泽东、中共中央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有力领导,陕甘宁边区的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其思想重视、措施得力、目的明确和艰辛奋斗等经验,对于今天发展科技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或影响的新闻媒体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坚持人民群众在新闻报道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报道的灵活性相结合,有力揭露和遏制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径,积极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政府在战后结束中日战争状态,实施对日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当时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政策制定遵循美国意志;具体实施随美国亚洲政策的转变而逐渐由减缓到停止;最后在法律上放弃对日处置的一切权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美国的压力。美国给中日战争终结处理造成严重恶果,应负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