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外美学史上,狄德罗的“美是关系”说,很为美学界重视,在我国至今仍有不少赞同者。 狄德罗的“美是关系”一说,是美学史上从主观观念和客观实体两方面单独进行探讨美丑本质不同之后的产物。它可能根源于笛卡儿的“所谓美和愉快不过是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说,但又有所不同。笛卡儿说的是主观“审美主体的判断)与客观(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而狄德罗说的则是审美对象本身内部存在的关系。“美是关系”说初步打破了旧有的直观经验论的机械唯物主义美学和主观唯心主义美学的局限,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从历史发展上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2.
蔡仪美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界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反思,过于看重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而忽视了这些理论的现实价值。事实上,20世纪中国美学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论述,对于当前的美学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蔡仪美学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仪美学作为美论的客观派曾遭到主流美学的批判与排斥,但是,蔡仪美学关于“美在典型”的论说、自然美的理论,以及用“美的观念”解释美感、审美个性差异、艺术中的雅与俗、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艺术创新等问题,对今天开拓与深化美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缺乏蔡仪美学这一研究视角,中国现当代美学就缺少了一个必要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3.
“后实践论美学”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论美学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主要贡献是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视美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自然与人的一种关系属性,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客观论美学和主观论美学的思想局限,为美学研究找到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根基。新时期以来所出现的后实践论美学的各种理论主张,不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理论对于美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就是试图对之进行改造,来否定美的客观性、社会性,并借此来否定美的哲学,进而把美学归结为只是一个审美经验论和审美心理学的问题。就观念和方法来看,这都不是对美学研究的推进,而是向传统主观论美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皮亚杰逻辑起源观及其意义杜雄柏关于人的思维逻辑结构的起源问题,在认识论发展史上,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传统认识论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基本上循沿着两个方向:具有经验论倾向的人力图从逻辑结构与客体的关系中寻找前者产生的根源。在这些人看来,概念、判断等逻辑思...  相似文献   

5.
英国19 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作优美动人,闪烁着美和真的光辉,这与诗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美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对散见于济慈书信及其诗作的美学思想作一归纳剖析,以便人们对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美学史上,自从十七世纪以后,迄至康德以前,一直是德国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两大派系角逐称雄的时代。两派分别守住“目的论”和“经验论”的一极,却都没有真正揭示出审美现象的特质。审美的确离不开功利目的,但象理性派那样,只注重从理性范式去套论审美事实,将“美”和“善”完全等同起来,这无疑也就等于取消了审美的独立品格;审美当然也离不开个体经验,但象经验派那样,唯个体经验是从,最终只能导致不可知论。正是面对两派传统美学的严重缺陷,康德挑出了自己的美学旗帜,企图廓清迷雾,建立一统化的美学霸业。康德首先承认,审美本身是一种愉快,但这愉快,既非经验派所说的个体官能快感,  相似文献   

7.
<正> 在近代哲学史上,对观念起源问题的不同解释构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对立的一个重要内容.唯理论者认为人先天地具有某些观念或原则,借助演绎推理,就能构筑起庞大的知识体系.经验论者则肯定观念来自感觉经验;知识的高楼大厦建基于经验观察.正是由于对观念本性的不同解释,双方进行了长期的颇为有趣的相互诘难.在这场争论中,身为经验论者的休谟扮演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色.他从因果观念入手,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双向出击,表现出十分独特的哲学倾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研究中有一不可忽视的部分,这就是诸子前人们对美和美感的认识问题。本文从文字学角度就殷周以来关于“文”、“美”、“乐”所包含的美及美感本质特点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孔子及其他诸子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并非无源之水,以及我国早期美学思想发展的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9.
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经验论,经历了从唯物论到唯心论最后到不可知论的曲折发展过程.这个曲折发展过程,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的、阶级的背景,也有其理论本身的逻辑必然性.这里仅就英国经验论演变的内在必然性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精神发生或知识起源的问题,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详细论证了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性经验的原则。从内容方面说,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经验这个原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在形式方面,这种学说却有很大的弱点,后来的德国唯心主义者抓住了这个弱点,以其对认识的能动方面的抽象发展取得了一个时期的胜利。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精神的任何形态都是而且只能是从当前的经验中产生的。这种精神个体的经验发生论正好与当时生物科学中的自生论相当。自生论者宣称,生物可以随时从死的有机物质甚至无机物质自然发生。但是,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自  相似文献   

11.
张永清 《人文杂志》2003,(2):108-112
本文认为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理论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既不是经验论美学的归纳法 ,也不是思辨论美学的演绎法 ,而是在一个个具体现象中直接领会和把握本质的直观法 ,是对经验美学与思辨美学方法的扬弃与超越。本文还就本质直观理论与经验论和思辨论美学的方法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作了简要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试论美学的世俗化倾向袁济喜美学由热变冷,疲软不振,这是许多人对目前美学状况的共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如果我们把视角转换一下,也就是说,不再把美学看作某种概念、定义和体系的组合,而是生活与艺术之美的结晶,就可以发现,美学是几年在市场经济大潮催发下,呈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转型期必然是多元期,应让各派美学自由地、充分地发展,不仅哲学、美学研究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应用美学也应大胆去搞,雅、俗审美文化要共同发展,和谐地思考与研究,共同着眼于美学事业的健康发展。美学研究不存在危机和困境,即使有困境也就更有希望,没有绝对的坏事。国际美学研究的趋势是从封闭的象牙之塔走向现实的生活实践,这预示着思辩美学观念向实用美学观念的转化。美学必然走向实践,中外美学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哈奇生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内在感官”说,对其强化了心理学解释,认为内在感官是既不同于外在感官、又不同于理性认识的先天的审美能力,具有直觉性,不涉及对象知识和个人利害,从而对美感特点作了新的概括。同时又从“美的观念”论出发,首次将美分为绝对美和相对美,前者指从对象本身所感知的美;后者指把对象看作摹本所感知的美,从而对区分自然美与艺术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作了新的探索,在西方近代美学发展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两个不同的传统:一个是在英、美等国成为主潮的“科学主义”(这是对方加予它们的含有贬义的名称)或统一的科学论,另一是流行于欧洲大陆的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两个传统的区别在本文中是就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说的)。更确切地说,这是英美的分析的、经验论的传统和大陆的现象学—解释学的传统之间的对立。分析的、经验论的社会科学导源于英国边沁(1748-1832)、詹姆士·穆勒(1773-1836)等人,而由约翰·穆勒(1806-1873)奠定基础。边沁和穆勒父子都像实证主义者孔…  相似文献   

16.
对新闻美的研究,是新闻学、同时也是美学的研究课题。新闻以独特的表现手段来反映客观现实的美,客观现实是五彩缤纷的,这就决定了新闻的美也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奇异美就是新闻美的一朵奇葩。新闻的奇异美或表现在内容上,或在形式上显现出来。近年来,随着新闻边缘学科的发展,从美学角度对新闻的探讨日益广泛和深入,新闻学中许多美学问题已得到解决,本文仅就新闻的奇异美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新闻奇异美在内容上的第一个表征,就是反映生活中的奇闻奇事,再现生活中的奇美。新闻作为一种向大…  相似文献   

17.
传统美学以视听知觉为其基本的感知结构,并因此构筑了以认知标准和独立性标准为特色的话语模式。环境美学从经验、理论和叙事三个方面对传统美学的感知结构和话语模式进行消解:在经验方面,是以身体的在场和感知联觉颠覆传统的视听感知结构;在理论方面,是以审美的经验论反对传统美学的形而上学话语;在叙事方面,则是以身体叙事解决传统美学在理论和经验上的沟壑。这三种策略的实质是通过身体的"卑微性"来削平传统美学的等级范式,以建构一种更加平等和具有普遍性的美学。  相似文献   

18.
魏怡 《阴山学刊》2011,(6):51-55
在提出典型美与活力美这两种美的形态之前,罗斯金首先评论了四种他认为对其美学思想构成一定威胁的美的观念——美即是真,美即有用,美来源于习惯,美取决于联想。在对这四种美学观念的分析中,罗斯金以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也可窥见一斑:美是上帝神性的永恒显现,能够将上帝的荣耀展现于我们面前,升华我们对上帝的赞美与崇拜。美具有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传统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自然美的研究只是作为对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中的例证存在。当自然美与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解答出现矛盾时,它就会被按美的本质问题所要求的规定来剪裁,而无视其与现实是否相符合。因此,自然美就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难题。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美是可以为人们自然而然地理解的一种现实存在。自然美的现实存在为自然美研究摒弃从观念出发的研究路径,回归自然美的本体研究确定了逻辑起点:从实证的现象出发,从自然美的现实存在开始研究,把研究落实到自然美的本体研究中。自然美是自然本真的存在,是自然的作品。但自然并非"全美",自然美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20.
陈剑澜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84-203+208
中国现代美学起源于清末民初新旧文化更替之际,以“立人”为主旨。这个“人”不是传统宗法伦理关系中的人,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体。20世纪初,王国维热衷于德国早期审美论哲学,积极引介康德、席勒、叔本华等人的美学思想,尝试用这些外来思想会通中国传统审美经验,同时结合经验论观念以针砭时弊。王国维在主体论视野中进行的美学探索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真正开端,他构建的审美理想论、艺术本体论和美育论框架对后世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新儒家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审美化的思路也可以追溯到王国维早年著述。百年来中国文艺思想长期陷于自律与他律之争,而关乎人性、人道的美学立场始终存在着。今天,从观念史角度审视中国现代美学问题的缘起及其流变,既是为了正本清源,也是为了重续美学的人文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