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经济之法,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经济法学应与经济学就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形成共同话语,宏观调控的含义在经济法学与经济学上应是相同的。众说纷纭的宏观调控概念,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与宏观经济学上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同的,它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依法调整运用其掌握的某些经济变量和行政权力,来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取值,从而影响微观经济行为的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经济法放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从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来探讨经济法的深层根源.通过分析市场失灵,国有干预及政府失灵这个经济理论未阐释经济法的发展。然而,经济学与经济法之间除了一致性之外,还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的出现产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其法律表现形式便是经济法。把握经济法的起源及定义以便于厘清经济法与国家干预的关系。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通过对经济关系中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和社会分配四要素进行调节,经济法弥补了市场和政府的内在缺陷,在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国家干预市场的法治化发展,并且为国家干预的法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法理论是以经济为出发点和核心,其经济法的存在价值是通过经济法授予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对市场经济缺陷进行弥补,以实现社会经济在国家干预下的发展。但是,这一学说的经济法受经济役使,被定位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下的经济领域,经济发展成为经济法的导向。实际上,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法学界之经济法,并非以经济为其要旨。法学界之经济法有着独特的调整主体、调整工具、调整对象、调整目标和调整价值,是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和国家协调机制从社会经济关系各主体间利益和需要的经济法权要求入手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于“市场失灵”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经济法理论模式对于研究中国经济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纵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并非完全是一个自由发展的过程,而是始终伴随着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正是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对立统一才推动了专门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产生和发展。可见,专门的经济法学只有在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之后才是可能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法学研究的一个逻辑起点,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入研究,将使我们在经济法学和经济立法方面的许多理论困惑获得全新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非政府失灵,严格说来,政府失灵问题决非经济法所能解决,否则会更加桎梏经济法的发展、完善进程,而不是相反。经济法确实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准则,但也不能笼统地把经济法定性为“干预政府之法”。看清经济法的性质,乃是构建完善经济法治建设事半功倍之良策。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学上借鉴而来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在论证经济法的产生方面存在局限性,也无法有效论证经济法的独立地位.政府经济职能是经济法产生的根源,政府将那些被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经济学观点上升为法律的形式,从而形成经济法.民商法为经济法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微观基础,而行政法则确保依据经济法履行经济职能的政府能够合法行使职权.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未认识到这一点的原因往往是彼此未能深入了解对方所致.  相似文献   

9.
市场失灵为政府的积极干预成为必要,同时我们也发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非总是积极有效的。政府的有限理性加之其具有经济人的特质因此极易陷入干预失灵的泥潭。正是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才建构了经济法的逻辑基点。本文以政府失灵为主题,首先从政府失灵在我国的主要表现为切入点,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经济法的角度提出规范措施,旨在使政府干预在经济法的规制下实现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部门的独立性问题是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表面上看,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分之所以成为难题,主要是因为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直接由行政部门实施所致;实际上,国家权力对市场主体与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干预或协调,并没有改变原有经济关系的双方主体,也没有产生新的经济关系,因此,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的界线应当是清晰的。经济法独立的调整对象是需要国家权力干预的特定市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因此,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经济法部门独立的另一个重要根据是,经济立法与执法遵循着与行政立法和执法完全不同的原理与精神。  相似文献   

11.
论体制转轨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化改革和健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必须有进有退,以退为主。市场不健全不等于“市场失败”,市场不健全需要政府以自己的退出来换取市场的正常发育和迅速发展。同时,政府的传统做法也不等于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对于“市场失败”的弥补必须通过依法行政。在法治不健全和市场经济不成熟的情况下,经济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并非都是由“市场失败”造成的,在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法律不能有效地制约政府的权力,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无法做到恰当和适度,从而导致“政府失败”。要解决这些问题,市场运作和政府干预就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和健全法治,从根本上改变“权大于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兴的部门法———经济法在理论与实务层面面临诸多问题。其中,首要的是从两条传统路径对经济法正当性的求证,即矫治市场失灵与追求实质公平出发,证明国家干预经济及其法律表现形式的经济法具备正当性。对此,学术界基本形成共识。但在这两条论证路径中可能忽视的问题是,国家干预的目标在于恢复效率与实现实质公平,国家对市场的干预不能替代市场机制本身。这一方面意味着国家的干预机制应当对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应当结合市场失灵的相关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市场化的解决机制;另一方面,在实现实质公平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形成效率导向性的公平观。唯此,经济法才能更好地统携效率与公平,达致其论证理路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均衡干预的法律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宗璋 《南都学坛》2003,23(1):96-100
均衡干预具有很强的理论包容性和解释张力 ,它科学地揭示了政府与市场应有的关系。通过分析均衡干预的法律需求和供给 ,可以将均衡干预思想反映到经济法的制度设计当中。对政府干预市场的范围、方式和机制进行法律界定 ,是促成政府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关键。在此基础上 ,对政府干预从执法和司法上以及监督等方面加以控制 ,加强均衡干预之法———经济法的可适用性 ,将进一步保证均衡干预最大可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公立医疗机构对医疗资源的垄断、政府对药品流通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广大消费者对相关政策法律及药品知识的无知是造成当前药价虚高的核心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由地方政府设立国有医药流通公司,同时运用互联网等媒介扩大消费者对医药信息的了解,从而通过消费者对药品理性选择的市场力量和政府规范市场的法制力量来解决药价虚高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论述了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必须有一定的范围而且应以间接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16.
西斯蒙第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经济学的真正客体是人而不是财富;政治经济学不仅要关心少数人致富的问题,更应重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福利问题。2.自由竞争所显示的优胜劣汰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弱肉强食;政府应通过积极的干预行动消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平均私有”的社会才是一种理想社会。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上述难题  相似文献   

17.
舟山出租车价格管制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舟山市政府管制出租车价格的现状、动因及弊端的案例分析,说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行为仍强烈地受制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模式,政府过度或不当管制都会使市场无法有效地发挥其自我调节的作用,而且为解决由于管制所产生的问题,政府不得不采取更多的管制,结果使管制及其所产生的弊端形成恶性循环.为了有效地摆脱目前这种困境,政府必须放松对出租车市场的价格管制,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而政府的作用仅限于补充的位置.这样不但有利于司乘各方的利益,而且也有利于出租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从马克思对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以及从奥地利学派到哈耶克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思潮再次崛起的历史过程。以往的讨论总是在有缺陷的市场和不完美的政府之间进行选择。本文则以为,从经济分析上说只有当政府干预失灵的净损失小于市场失灵的净损失时,政府的干预才应该是合理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当是相互补充、各自均应吸取对方的优点来改进自身的缺点以提高自身的效率;而如何找到二者结合的最佳均衡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这才是现代经济学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此而言,布坎南的宪政思想主张对我们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