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人之一.尽管他在一九二七年冬到一九二八年春曾犯过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但他在"五四"时期以及三十年代对于我国新文化运动所作的贡献,他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却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应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五四运动爆发时,瞿秋白还只是一名刚满二十岁的青年.他作为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学生团体负责人,曾以忘我的革命精神与突出的组织才能,动员与领导俄专的进步学生参加"五四"示威游行,并到街头进行反帝爱国宣传活动.由于领导工作与街头宣传的极端劳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吴宓从文化保守主义的角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批评,其主要观点有三个方面首先,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有过于追求实用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其次,对他们把新文化运动强行纳入政治轨道不满.第三,吴宓对如何引进西方文化以及引进西方文化中哪些有价值成分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而作为吴宓等人思想之理论基础者,正是以白壁德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全球范围内的现代性批判,是对人类久远的现代社会进程和现行制度形式的省思,是对从19世纪前期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垄断的现代性知识的辨析和对现代化社会过程的一次检讨。现代性并不等同于现代化,批判现代性也不是否定现代性,更不能理解为反对现代化。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社会发展形式,现代性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对它的建构,也必须接受来自各方面对它的批判。现代性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自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多少仁人志士、知识精英一路呼叫与寻求的,就是那一条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中国…  相似文献   

4.
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近年来的吴宓研究成绩巨大,使人们认清了吴宓的真实面目。吴宓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有某些合理的因素,但新文化运动伟大历史功绩不容抹煞,这个运动也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优秀传统文化遭受践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历程曲折而漫长。鸦片战争后 ,不甘沉沦的有识之士便开始了艰苦的探索。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如何实现现代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建立民主政治的问题。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 ,为此必须进行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带给当时中国人的思想震动以及留给后人的历史启示远胜于在这之前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运动  相似文献   

6.
<正> 发生在七十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震古烁今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百年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的精灵一直索绕在五四以后的中国,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不想对具体的历史事实作出描述,而试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二者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逐渐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巨型社会变迁过程,“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深刻变革的过程。”[1]中国现代化自近代鸦片战争开始至今,步履艰难。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在北京倡导民主与科学揭开序幕,它激越宏大、波澜壮阔,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从而使中国社会受到全方位的震动和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倡导人的自由平等精神,推进社会的改革开放,将半个多世…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又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人的解放 ,是对人的人格、尊严、价值、个性与创造精神的肯定与张扬。从追求人格独立 ,树立新的自我观 ;尊重妇女地位 ,树立新的妇女观 ;改造国民性 ,树立新的国家观等方面来分析人的解放 ,才更深刻 ,更全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在此方面开创性的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不仅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且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的今天,我们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  相似文献   

10.
划时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还培育造就了一大批英才俊杰。当代著名的文化名人、作家、学者冯至,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意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冯至的经历、活动和受到的影响——至今学术界尚鲜为人知的情况,作简要的述评。一 1916年,冯至考取了北京第四中学。这一年,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悲喜剧轮番上演的一年。在众多政客和无赖小丑们的拥戴下,北洋军阀的武夫们一个个你来我去,粉  相似文献   

11.
长沙《大公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间互为影响。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大公报》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大公报》采用白话文,改良栏目,刷新精神,成为一份深受读者喜爱的报纸;另一方面,《大公报》把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内容传播给人们,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彻底地打倒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总结这次运动的成就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由于它的彻底反封反帝取得了伟大胜利,因而为我国近现代史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包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治运动和反对封建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运动两个方面的内容。政治上五四反帝运动的爱国主义性质,众论一致。而对于思想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爱同主义性质,则往往被忽视或不承认。例如有论者说:“五四运动,既是爱国运动,又是文化运动,两者相辅相成。文化运动为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爱国运动又推动了文化运动的发展。”作者在此至少是忽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爱国主义性质。又如,去年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在关于“五·四”精神(实际上是专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五·四”精神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批判”;也有的认为是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王炯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它使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爱国自强运动进入新阶段,并终于发展成为一场改变了历史的人民大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这一切,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15.
高一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家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杂志的初衷就是培养和造就新青年.这个工程需要两路并进:一是破除旧观念,一是确立新观念.确立新观念的重点之一是传播现代国家理念,高一涵承担了这项使命.他的文章比较全面地传达了现代国家理念,不仅可以唤起人们对民主共和的向往,而且与现实形成比照,可以唤起人们变革现实的热情.在当时的新文化阵营中,没有几个人对于现代国家的性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政府的权限、自由、民主、人权等问题有系统而全面的见解.高一涵的文章弥补了<新青年>集团的诸多不足,也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和妇女们自身的努力下,女子终于获得了教育平等权,女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扩大。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为自身的解放进行了积极的斗争,把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从过往的历史变迁之迹中寻找某种历史演进的启迪,是人类文明创生的一种必然选择。然而,由于百余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是如此的快速和剧烈,使得任何置身于特定历史时空中的人,在短时间内恐都难以获得某种超越性的认识,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彼也一是非,此也一是非”的论争。单说究竟何谓“现代”、何谓“中国”、何谓“学术”这样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由于立说的立场差异和持论的理据各别,就产生了无数的分歧。如何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周年之际,让我们的反思超越种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发现某种至今尚未被“发现”的“历史真实”呢?戴登云教授的《究竟该如何反思“现代中国学术”?》一文试图作出新的努力。该文认为,当代学界对“五四”以来学术思想史的反思,之所以常常呈现为一种无效的反省,是因为受到了如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在思想视野的层面,无法在种种现成的思想视野(这些思想视野包括:“普遍/特殊”“全球/本土”“主流意识形态/多元文化”“文化守成/创造性转化”“体/用”“经验性的中西古今融通”“现代化”“现代性悖论”等等)之外,建构出一种新的思想史视野。二是在学术观念的层面,未能有效地化解“学术—思想”“科学—人文”“专家—通人”“学术—政治”“西化—自主性”“全球化—中国特色”“求是—致用”之间的双重性张力和“传统—现代”“现代—后现代”的连续与断裂。为此,我们必须建构出一种有关究竟何谓“学术”的自明性认知,并对之作出本源性的论证。具体而言,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三分”观:“一种对象化的知识探求、一种自我存身于世的合法性论证、一种对本源之‘思''的遮蔽与解蔽”,并勾勒出了如下一种学术思想史视野:学术范式的变迁与转型,从表层看,即学术观念、学术方法和学术话语体系的转型;从深层看,则意味着世界观念的转变、历史观念的变迁、文化整合机制的变革和表意范式的新变。根据这些洞见,该文对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的演进历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化解中西古今之争,并建构出一种新的学术思想史视野的可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效应,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学革命居功至伟。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创了一种新的表意范式———现代白话文。这种新表意范式的精神动力和理论依据,即现实主义。为重新彰显现实主义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李勇教授的《五四时期写实主义理论的开放性》一文,在百余年来中西方文论的“形式主义—现实主义”“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的论争语境中,重新钩沉了五四时期新文学健将们所主张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理论谱系,再次重申了评价一种文学主张的基本标准,深入批判了形式主义的偏至。该文指出,尽管韦勒克认为现实主义文学是极为拙劣的美学,但是针对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以及文学史上出现过的任何其他文学流派,我们始终应该坚持的是,用历史主义的标准来评价它们,而不是用后来发展起来的审美趣味来评价其价值。历史地看,五四新文学时期的写实主义理论是在一种开放的语境中形成的,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它的开放形态。它批判传统,打破了旧文学模式的封闭樊篱,使文学可以直接面对现实生活。它直接参与社会变革而不是在审美王国中自我陶醉。它应合社会思潮、参与思想论争,使文学产生震撼人心的社会效应,而不是在形式技巧的游戏中自生自灭。总之,一种文学如果无法介入历史和现实,无论如何,它是不可能成为一种推动历史变革的力量,从而获得自身的精神品质的。五四文学精神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深刻地介入了现代中国的历史,担当了民族国家自我革新与复兴的使命。尽管这一使命至今仍未完成。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龚书铎如何认识、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是众说纷坛,意见不一。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有益的。因为无论是主张全盘西化,还是主张复兴儒学的人,以及那些对现在的文化建设有着种种意见的人们,都经常回头讲五四...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倾向是复杂的,它以个人为本位,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世界主义(人类主义)色彩,但仍然与民族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关联。从兴起的原因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从发展的结果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民族主义的高涨;从运动的特点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个人为本位,并具有一定的世界主义(人类主义)倾向,但它所推崇的"个人"和"自我",绝对不是执著于一己痛痒的"个人"和"自我",它所关注的"世界"和"人类",也绝对不是完全超越了民族、国家的"世界"和"人类"。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自幼工诗文,写对联自然是一位高手。早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他的一位挚友王朴山同学毕业后将东渡日本留学。临别,周恩来送这样一副对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寥寥八字,颇有气魄,表达青年人以振兴祖国、抗御外侮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