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的独具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民族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兴起,民族传统文化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转型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以及大众文化商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再创造,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傣族泼水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国家权力通过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参与,实现了自身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河谷傣族远离傣族主要聚居区,傣族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其影响较小。由于环境封闭,居住分散,周边少数民族对其影响较大,加之社会转型加快,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具有金沙江河谷傣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迅速消失。因此,增强金沙江河谷傣族的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抢救和保护传承金沙江河谷傣族的民族文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民族工艺是傣族人民适应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一种生存技能的体现,是生活智慧的结晶,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同时,傣族民族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又往往被打上了傣族社会文化的印痕,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提炼和浓缩,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两层关系既是傣族的民族工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傣族民族工艺文化的特性和象征.  相似文献   

4.
陇川县户弄村是以德昂族为主的村寨,周围分布着傣族、景颇族和汉族等民族.德昂族在适应生存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同时在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其交错杂居的主要民族--傣族的文化就深刻影响了德昂族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基层文化产业,民族广场舞应运而生。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城居民的广场舞来源于该县彝族、傣族,这一新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强健了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增强了民族文化自觉意识,促进了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身份与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的整体性和根本性特征,对于理解和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傣族著名英雄史诗《兰嘎西贺》对印度经典神话《罗摩衍那》的变异与创新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二者的亲缘关系以及傣族人民进行的民族性加工与创新,探究傣族的文化身份与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傣族文化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其文化变迁受到政府、市场和外来文化的左右.为保护本民族文化,政府应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宏观的控制,以减少旅游市场和外来文化等因素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只有发挥本民族在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主动作用,少数民族文化才能良性地变迁重构,民族旅游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铸造了傣族人民个性鲜明的水情结。文化是各个民族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成果的总和,透过傣族人民的水情结,我们将可以领略到该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审美追求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少数民族女性学者,刀承华教授以其坚韧、持久的意志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专注于傣族广博的文学、文化的研究,她善于从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关注相关民族的语言文化,注意理论方法的升华,在傣族文学、文化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不可多得的西南少数民族优秀女学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傣族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又给傣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文化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回应,是傣族的当务之急。傣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资源,使之与现代精神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其正面功能,以加快傣族在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1.
祭"竜林"是普洱江城花腰傣的传统习俗,其中体现了花腰傣感悟自然、崇敬神灵的民族特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在保持其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关键作用.普洱花腰傣祭"竜林"习俗是展现花腰傣音乐、舞蹈、民间习俗、民间崇拜等文化传统的舞台,是研究花腰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缅甸的掸族与中国的傣族本为同一民族,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缅甸掸族,是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变迁和缅甸封建王朝的北扩这一历史背景下,促使该民族群体中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于缅甸境内。虽然他们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某些方面与中国的傣族有所不同,但还有许多方面依然很相似。而且直到今天,居住在缅甸的掸族依然还自称傣族。  相似文献   

13.
傣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金沙江河谷傣族多数为南诏以后由景东等地南迁而来,稻作是其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有很强的季节性和节令要求,并且每一生产环节都与节日及祭祀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稻作生产为中心,以祈水为主题的农业祭祀和农事仪礼。  相似文献   

14.
红河流域的傣族一直保持着单一的"万物有灵"信仰,准确把握灵魂观是开启他们的社会文化宝库之门的一把钥匙。灵魂观是他们观念世界的核心,是理解和阐释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出发点,并不断在各种祭礼的反复展演和日常生活的经常表现中传承着。因此,只有理解了其灵魂观,才能深刻地认识他们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5.
契丹人在蒙元初期随蒙古军进驻云南以后 ,因长期受当地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及古代濮人孟高棉语族的各种物质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 ,其后裔在饮食、服饰、民居等方面 ,逐渐改变了祖国北方古契丹人的习俗 ,形成了具有本身特点的新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学的视角,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结合文化生态学与怒族传统文化的“文化核”和文化适应的关联性研究,认为云南怒族的传统生存方式的产生和存在自有其内在必然性。进而提出了特定民族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的关系问题。同时,在方法论上使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知识加以必要的深化,上升到对特定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各种旨在改变他们命运的意图和行动的科学考量。  相似文献   

17.
德宏傣族婚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社会文化的牵制和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傣族婚姻习俗的特点。德宏傣族婚姻过程、仪式与佛教和本土宗教内容紧密相联;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导致了德宏傣族等级婚姻的盛行;对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视致使德宏傣族一直固守着同姓不通婚的规矩;经济条件成为德宏傣族建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变化,人们抛弃了婚姻习俗中的不少陈规,面对现存的婚姻习俗应正确对待,并加以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