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对传统修辞观和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转喻的概念本质,并进一步探讨了制约转喻生成和理解的认知语用因素。本文认为概念整合,突显,完形理论可以从认知角度对转喻的生成和理解提供解释,关联性和经济原则从语用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转喻的生成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转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历来是修辞学的研究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转喻的研究多从修辞的角度,把转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问题。新兴的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对转喻作了全新的解释,认为转喻的运作机制是概念激活。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认知的视角探讨转喻及其翻译,提出四个转喻翻译的策略:转喻认知模式的直接移植;转喻认知模式的附加激活;转喻认知模式的直接移植加注;转喻认知模式的归化。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视域中的"低调陈述"修辞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言模因理论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语言发展的分析,对低调陈述修辞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力,为我们探讨低调陈述修辞语言的进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以往研究中尚未涉及的、关于如何通过"模仿"形成低调陈述修辞的各种表达方式,可以揭示低调陈述修辞语言模因变体对低调陈述讽刺幽默交际意图的贡献;以"模因—模质"之间的"互推—链接"为分析模型,可以进一步剖析低调陈述深层的认知过程,解释低调陈述在进化中出现的一些突变及重生现象。  相似文献   

4.
借代或转喻在传统上通常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近年来,人们从语言认知的角度认为借代或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的一种思维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一种语言现象。文章对汉语借代和英语转喻的生成与认知进行了分析和理解,并分析了借代和转喻的运用、认知模型、类别及语用,并附以一定实例,旨在发现其在语言中的运用规律,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中,转喻由一种普通的修辞格提升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由此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转喻的关注,转喻功能的探讨成为研究的热点。从宏观层面来看,文章认为转喻不仅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和语言学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6.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句型和独特语言现象。笔者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认知突显原则三个层面,对英语无灵主语句中的修辞手段进行分析,探讨此类句子的认知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寻新的研究视角,加深对这种语言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Lakoff的转喻映射模型为指导,从微观角度对苏轼贬谪词进行认知解读,借助转喻理论对其构建及识解进行阐释,同时也说明转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是基于人类经验之上的一种基本概念机制,对人们的思维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能说明贬谪词中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它也是词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转喻是英语修辞格之一种,它不仅是修辞手段,也是有力的认知机制。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修辞产生的基础。本文从转喻的本质入手探讨转喻的模糊化认知机制,旨在使英语专业学生能以语篇分析为主线,正确识别并解释转喻,从而对作品具有准确的认知,提高对主题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反意疑问句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由陈述部分和简短问句部分组成,其复合结构承载了丰富的话语信息.从认知语言学转喻的角度,探讨制约转喻的四个原则:即信息最大化原则、经济最大化原则、认知突显原则和社会需要原则在反意疑问句语用语义方面的反映.反意疑问句所承载的丰富的语义语用功能是语言运用者内在的认知状态转喻的结果.通过对反意疑问句的转喻认知分析,表明从认知转喻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从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建构基础和建构过程方面探讨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形成,运用认知语境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违反语用合作原则和违反语义搭配限制的两类低调陈述,认为认知语境对低调陈述语法结构的选择及其隐性意义的确定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同时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建构视角,揭示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人本性、建构性和互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转喻理论为探讨委婉语的认知理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理想认知模型框架下,转喻涉及两个类型的概念构型:整体与部分及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关系。结合英汉相关语料,从认知转喻角度,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的隐喻与转喻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探讨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委婉语生成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了解两者本质来帮助语言使用者及研究者更好地去理解和正确使用委婉语,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之间更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 itiveModels,简称ICM),尤其是典型理想化认知模式可以构建我们对转喻(M etonymy)生成的理解。从这一角度剖析唐人李白诗中出现的四种典型的转喻现象,能说明转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是基于人类经验之上的一种基本概念机制,对人们的思维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能说明诗歌中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它也是诗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所表现出的诗歌意象并非是超出常人想象、只有诗人才能意会的一种主观感悟。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转喻、隐喻、象似性、认知原则及范畴理论对新词生成及识解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从心理与认知的角度上对此语言现象内部心理操作机制进行更加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以worm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名词动用隐含的概念隐喻和转喻;找到名词动用的隐喻、转喻生成机制和认知理据,从而观察概念形成的轨迹,名词动用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揭示名词动用在线理解过程中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分析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路径。同时指出隐喻、转喻视角下的名词动用的语义解读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与转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机制,语篇的生成和理解离不开这两种认知机制.从隐喻、转喻结合的角度研究语篇,不仅可以揭示隐转喻的功能,还可以更好地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也能进一步丰富语篇研究的内容,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指出传统转喻观的不足之处,并认为认知转喻观对转喻语言的识别能力更强。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转喻本质的认识、分类,以及转喻和隐喻动态关系的研究大大拓展了转喻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主要从概念邻近性角度对指称转喻进行认知研究.这种认知转喻观是从认知角度对传统空间邻近性转喻观研究的拓展.但在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邻近性转喻观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认知域概念模糊、概念邻近性的理解含混、影响常规转喻和新奇转喻形成的因素未加以探讨等.从认知图式角度并结合一些非语言因素对指称转喻进行研究,可以为指称转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低调陈述的特征和交际功能分析了低调陈述的生成过程,从语用和社会心理角度探讨了交际过程中的低调陈述解读策略。笔者认为除了场合及对象因素、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交际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确认低调陈述的指称义、辨明含义和意图的重要途径以外,从社会语言心理学来说,低调陈述产生于面子需求,即用温和言辞,避免正面冲突,保全双方面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流行,网络语言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面貌应运而生,对于它,大家的态度不同,从"转喻"这一重要的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生成过程中的转喻机制,并分析促成这一机制运行的心理动力是一种比较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