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国家形态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语言一直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力量。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是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本文关注了语言学视角下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研究,探讨了相关研究及趋势,并对国家认同研究范式、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影响着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民族乃至每一个家庭及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倡导和不断努力下,许多西方国家都把环境保护提升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西方各国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终极价值是以人为本,并分析环境保护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方民主正在世界范围大行其道,但西方民主并非完美,其实与完美完全无关。民主是一种社会制度,没有也不可能有普适性。民主的存在是有条件和范围的,强行推广某一民主理念,只能带来无尽的灾难。经济滑坡、国家分裂;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种族偏见与民族歧视,人的全面异化,贫富差距急剧增大,拜金主义等等严重政治、社会问题与一味鼓吹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西方民主的美好只是幻影,西方民主只是西方国家用来掩盖其疯狂攫取利益的工具。认识西方民主的欺骗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事关民族独立与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来理解民族研究的三个范式危机,其一是"民族单义性"的范式危机,指出民族是多义的。近代有一个从民族国家思潮转变为"多民族共和"政体的过程,此乃当今中国国体的基本性质之一。其二是"民族问题化"的范式危机。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民族"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和文化单元,在这个意义上,民族无问题,民族文化无问题,问题在民族之外,这是理解"民族"的基本原则。其三是"去民族"的范式危机,重要的不是"去民族",而是要让民族"去问题",避免让民族成为冲突甚至战争的牺牲品。通过阐释民族研究的三个范式危机,在学理上澄清上述民族研究范式危机,思考对民族研究和民族实践的合适研究范式,为民族研究及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出基本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类精神世界的对话和理解必须发展求同别异的问题意识和文化能力,其中"求同"是出发点,以便在万种风情中发现精神世界的终极目的和文明天命,"别异"使人们面对异域风情的魅惑敏锐地洞察"西方问题"与"中国问题",而不致"西方人生病,中国人陪着吃药"。在西方文明史上,黑格尔以"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图式,建立了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范式。"黑格尔范式"既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哲学范式,又是一个典型的西方范式,因为它是西方文明史与精神史的现象学呈现。"异乡人"问题,是内在于其中的"西方问题",在"异乡人"的伦理驿站,中国西方精神哲学分道扬镳,因为"异乡人"并不是一个"中国问题"。在精神世界的中国风情中,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问题",是伦理家园和伦理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和大同社会理念进行了初步评介.指出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融中国传统哲学变化日新的观念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想为一体,具有变法图强、强国富民的积极社会意义.他所鼓吹的改良维新主张,又显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同样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是儒家大同理想与西方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理念融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民族心理研究中文化偏差的克服:向文化人类学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心理研究机械照搬经典科学心理学范式,容易导致文化偏差。文化人类学研究获得的心理知识表明,人类各民族的心理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心理与文化有密切关联,西方范式心理学知识难以充分解释非西方文化中的心理现象。民族心理研究中,应借鉴人类学理念和方法,以克服文化偏差。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描写的关于大同世界的图景展现了人类的终极目标,中国近一百年来的主流政治思潮亦可从其中找到自身的影子。但康有为思想中有现实主张与理想寄托两个层面。康有为认为,现代中国建构的核心问题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大同只能作为一个乌托邦理想为人所向往。对于中国来说,在现代民族国家成功建构之前,任何大同的主张都不可行之于世,否则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康有为之后,熊十力是第一个以公羊三世学说论证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家。与康有为不同,对熊十力来说,大同理想即是现实的运动。民族国家自立与世界大同至少是同一场运动的不同阶段,甚或,二者就是同一个运动。比较熊十力与康有为有关大同思想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追求大同理想与保有自身文明之间存在的张力颇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理性”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理解西方文明以及西方国家行为方式的关键点,也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与“人是理性的”基本观点契合,与无政府状态下民族国家最大限度获取国家利益的需要及国际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当前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导着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理性主义研究范式在解释以及解决众多国际问题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价值理性的缺失以及对主体性的忽视、导致其现实解释力不足。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葛兰西在民族理论方面也是一个创新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及阶级分析方法基础上,在领导意大利无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的实践中,葛兰西创造性地从文化层面来寻求民族国家建构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路径。葛兰西以文化霸权为着力点构建民族国家、增进民族认同的战略思想和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实践中对当今民族问题的解决仍有指导性意义。对葛兰西民族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可以为中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充当的角色与地位日趋多元化,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产物。从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发展变革看,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共融相通的。研究生教育的跨文化比较,就是通过研究不同民族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状况,以探索适合民族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准确路径。中西方研究生教育理念的跨文化比较,着重探讨中西方研究生教育理念之异同点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研究生教育的差距,从而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围绕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的争论由来已久,它不仅涉及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同理念、范式的竞争,更关系着现实政治。巴尔干半岛各民族国家不但继承了奥斯曼帝国遗产,同时深受西欧民族主义建国思想和地缘政治影响,致使该地区民族问题异常复杂、多变。有关民族、民族主义认识范式、类型的评析,展示了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保加利亚波马克人的民族化进程,其民族国家构建深刻影响着地方社会的政治生态、经济活动、社会习俗、私人生活等变革。  相似文献   

13.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苏联、法国、意大利、日本都对世界民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出版了大量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图书馆藏书就有:苏联、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编写出版的《世界民族》。此外,有的国家还分国出版了《民族与国家》等有关世界民族研究著作。 上述国家对世界民族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关于民族问题研究,英、美、法、意等西方国家纳入政治学,关于民族概况研究纳入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均属于人文科学),苏联则把民族问题和  相似文献   

17.
从科索沃危机论世界跨国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索沃危机震动全球 ,本文分析了这一事件的起源与跨国民族问题的实质 ,论证了它不是一个局部意义的事件 ,而是关系到多极世界格局和世界性跨国民族问题发展方向的、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问题。文章指出跨国民族问题作为新生形态的民族问题将成为新世纪影响国际关系的世界性问题。最后 ,文章还对这一关系新世纪世界稳定、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新生态世界民族问题 ,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世界进入了国家物质利益主导的多元冲突时代,丈明冲突不是冷战后世界冲突的“范式”。因为当代文化传播已使文明的载体由地域性向社会群体弥散,而文化趋同又成为全球文明演进的基本态势,两者的共轭效应使文明冲突的国际性呈式微趋向;所谓文明的冲突只是表象,其背后是民族国家利益;冷战后国家利益更主要表现为经济物质形态方面,此即国际冲突可能的主因,同时文化等多元因素也会产生耦合作用,但世界战争则要以物质实力为后盾;所谓儒家─—伊斯兰联盟与西方对抗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起源于创新,又靠创新而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各少数民族必须通过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整合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整合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范式向数字文化范式的转变,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使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肇端于西力东侵的民族危机,故中国问题始终不离"中西古今"四字。清末改革者的西方观和西方想象,构成了其现代化方案的蓝本。杨度的金铁主义揭示了双面西方的本质:文明与帝国的两面神。一面是自由民主的文明的国家秩序,一面是弱肉强食的野蛮的帝国主义国际秩序。西方是一个内部公理与外部强权的二元世界。古老中国的"天下"体系遇到西方殖民秩序的挑战,现代世界是经济与军事竞争的民族国家的世界,无富国强兵则国无以自存。而现代文明又以自由民主与工业化为基础,它是由专制而立宪、由农业而工业大转型的产物。金铁主义全面回应了西方文明的挑战:内政实行自由主义的宪政转型,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文明潮流;外交以富国强兵而提升国力,争存于强权主义的野蛮世界。杨度的金铁主义熔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于一炉,其西方观代表了清末立宪派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和现代世界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