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影响着每一个国家、地区、民族乃至家庭的生存与发展。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法理与法律的辩证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很有现实意义。环境保护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而环境保护法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十分重视解决分配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分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理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分配原理,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叉分配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与犯罪学学科地位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学有独立的形成发展历史 ,表明它是一门与社会学和刑法学完全不同的学科。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与刑法学有根本性的不同 ,它研究犯罪本身 ,应突出强调对犯罪规律的把握。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 ,在学科属性上属于行为科学 ,但按学科功能归类 ,可以归入刑事法学。应该从解决犯罪学本体理论的观点出发 ,构建其特有的理论体系。犯罪学研究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是其独立学科地位在研究价值上的反映。在新形势下 ,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犯罪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灿 《学术探索》2015,(2):41-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我国建设法治中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为法制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和冷静地看到在完整的法律制度之下仍然存在着不完善的一面,由于快速立法所导致的法律之间不一致、不衔接、相抵触、相矛盾等法律冲突的局面大量存在并呈现出蔓延和扩张之势。这一现象所带来的深刻挑战正在成为我国贯彻落实法治中国的前进障碍和现实危机,为此有必要引起我们法律学人广泛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70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极大地发展创新了社会主义理论。70年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创新集中体现在: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按劳分配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总体布局理论、发展战略理论;创新发展了时代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提出了"四个全面"理论;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思想;对有关中国与世界关系方面,首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理论、走和平发展道路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相似文献   

6.
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两者在历史定位、扬弃对象、价值含量上是有区别的 ,而在进步方向、价值取向、实现基础和现实需要上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有从理论上深入把握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才能加强对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站到新的历史起点。理论构想与实践基础、理想境界与现实国际环境、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三个错位”,成为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根据,成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历史课题,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进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进程,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价值追求,只有在始终坚持将其基本的原理同本国、本民族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科学发展观的整个理论体系和所有实践活动,都全面、深刻、系统、科学、严密地体现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在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其坚持的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能动性价值追求;以人为本,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事物发展要求系统性、全面性、平衡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价值追求;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体现了在推进事物发展中重视实践、尊重客观、讲求方法、促进社会事物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最大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渴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时代主题的变化呼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期待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邓小平在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它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对当代中国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反腐英雄形象类型的发展演变是当代中国文化语境转化的必然产物。反腐剧在发展之初 ,受反英雄化文艺思潮影响 ,创造的是有缺点的英雄 ;创作者们在独立思考之后 ,作为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反拨 ,塑造的是完美的英雄 ;近来 ,在英雄主义成为明日黄花之后 ,创作者选择了人性化的英雄  相似文献   

11.
促进我国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城市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许多生态问题。本文从我国城市旅游存在的生态问题出发,应用生态文化的理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我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城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周边多层次城市为基础的区域城市集合体,或者说是一种城市经济网络;而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以广大乡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网络,前者对后者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本文要重点论述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与城市圈崛起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讨县级市扩张中的"建制式"虚假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维持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推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我国大规模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不应再强调工业生产的城市集聚,应以服务业带动中心城市发展,以服务业推动城市化,这也许是缩小城乡差距,以工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平民文化,是由平民创造或为他们创造的、反映其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文化,表现出真实、积极向上的日常生活色彩,关注平民百姓的情感世界,具有突出的平民立场。相对而言,城市平民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高效性和创新性;乡村平民文化则表现为封闭性和复杂性。应以乡村为本、以文化为目的,用科学意识、民主意识和发展意识引领乡村平民文化建设,促进两大领域平民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全面转轨期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发展的转轨时期。中国转轨进入了经济社会全面转轨,并以社会转轨反促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在经济社会全面转轨时期,城乡协调发展,事关未来中国发展全局和宏观走向。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边缘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单位制和当代社会生活脱域等因素影响,城市主要社会成员(职业群体)的主要社会活动不在城市社区之中,城市社区建设存在普遍性的边缘化问题,社区服务并未将占大多数的职业群体纳入社区服务的范围.城市社区的服务创新模式首先在于突破单位制观念的限制,把社会群体及其专业化活动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视野,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内容的社团建设,把已经脱域的社会群体或社会活动引入日常生活的社区场域之中.有效利用当代社会生活符号化和网络化的技术途径,拓展城市社区活动空间,提高社区居民的交往能力和沟通效果,实现社区建设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知识城市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现有的原型城市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城市,构建起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城市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城市治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知识城市赋予城市新的职能,在明确了知识城市政府管理定位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在政治职能上要制定一份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知识城市发展蓝图;在经济职能上要完善城市知识基础设施,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文化职能上要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社会职能上要密切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提高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发展的国际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世界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世界大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城市所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考察,并对我国的交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单位制与城市女性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单位制度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实现其政治意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正是在单位制的制度支撑下,中国的城市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超常规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单位制逐步走向式微,城市女性失却旧的种种特殊的组织关怀,面临无情的市场竞争的今天,必须努力摆脱渴望被关怀、照顾的依赖心理,增强并不断提升自主意识,走出一条妇女解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公园作为近代中国城市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近年来引起一批学者的浓厚兴趣,问世了一批研究成果.研究者揭示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萌生与演化的历史进程、时代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解读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文化内涵、多重功能及其象征意义.这些成果既显示至今为止这一研究领域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也显示了有待进一步拓展的学术空间:一是对不同城市公共空间的比较研究;二是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倡议者和设计者;三是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